机器人吸尘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75149阅读:来源:国知局
42可以以朝向气旋单元150(严格地说,第一吸入口 150a和第二吸入口 150b)延伸的方式朝向气旋单元150的上侧倾斜地配置,相对于吸入单元130,上述气旋单元150配置于后方上侧。
[0064]气旋单元150可具有圆筒形态的内周面,并可向单方向Xl以长的方式形成。即,气旋单元150大致可具有圆柱形态。其中,上述单方向Xl可以成为相对于机器人吸尘器100的行驶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0065]气旋单元150利用离心力来在通过吸入单元130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具体地,向气旋单元150的内部吸入的空气沿着气旋单元15的内周面回旋,而在此过程中,灰尘通过灰尘排出口 150e来集尘于相连通的集尘桶160,而分离灰尘后的空气向第一气旋151和第二气旋152的内部空间流入。
[0066]灰尘排出口 150e形成于气旋单元150的前方。其中,灰尘排出口 150e可形成于第一吸入口 150a和第二吸入口 150b之间(或者第一气旋151和第二气旋152之间),换言之,可形成于气旋单元150的中央部分。由此,通过第一吸入口 150a、第二吸入口 150b向气旋单元150的两侧流入的空气中所包含的灰尘沿着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从外围部分向中心部分回旋,并通过灰尘排出口 150e来集尘于集尘桶160。
[0067]像这样,在气旋单元150连接有集尘桶160,来捕集在气旋单元150中分离的灰尘。本实施例例示出集尘桶160配置于吸入单元130和气旋单元150之间。
[0068]集尘桶160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气旋单元150相结合,以便可以从吸尘器本体101分离。举例说明与其相关的结构如下,当开启以可开闭的方式与吸尘器本体101相结合的盖102时,集尘桶160可向外部露出,并处于可分离的状态。
[0069]或者,集尘桶160也可向外部露出至少一部分,从而形成吸尘器本体101的上侧外观的一部分。集尘桶160可以由透光性材质形成,以便可观察内部。由此,集尘桶160以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形成,因而使用人员可在不开放盖102的状态下从上侧俯视机器人吸尘器100,来掌握堆积于集尘桶160的灰尘量。
[0070]集尘桶160可包括集尘桶本体161及集尘桶盖162。集尘桶本体161形成从气旋单元150中分离的灰尘的集尘空间,集尘桶盖162以可开闭集尘桶本体161的开口部的方式与集尘桶本体161相结合。例如,集尘桶盖162可以与集尘桶本体161进行铰链结合,并根据旋转来开闭集尘桶本体161的开口部。
[0071]灰尘排出口 150e可以与集尘桶本体161相连通。只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根据设计的变更,也可以使集尘桶盖162与灰尘排出口 150e相连通。
[0072]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随着气旋单元150配置于相对于吸入单元130的上侧,与气旋单元150相连接的集尘桶160以可具有规定深度的方式形成。进而,为了更为有效的空间配置,集尘桶160的至少一部分可收容于第一引导部件141和第二引导部件142之间的空间。
[0073]本实施例例示出集尘桶本体161包括具有互不相同的截面积的第一部分161a和第二部分161b。
[0074]具体地,第一部分161a可以与灰尘排出口 150e相连通,第一部分161a的至少一部分可配置于第一引导部件141、第二引导部件142之间。从图4中可以确认,本实施例示出第一部分161a的两侧配置于第一引导部件141、第二引导部件142之间。
[0075]第二部分161b向第一部分161a的下方延伸,并具有小于第一部分161a的截面积,从而使第二部分161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引导部件141和第二引导部件142之间。另一方面,第一引导部件141及第二引导部件142可以以分别从两侧包围第二部分161b的方式呈至少一部分弯曲的形态。并且,当从吸尘器的侧面观察时,第二部分161b可以向机器人吸尘器100的高度方向与第一引导部件141或第二引导部件142重叠。
[0076]根据上述结构,向集尘桶160集尘的灰尘首先堆积于第二部分161b。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可在第一部分161a和第二部分161b之间设有倾斜部(未图示),上述倾斜部(未图示)以可使灰尘向第二部分161b流动的方式朝向第二部分161b倾斜。
[0077]集尘桶盖16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以与灰尘排出口150e相向的方式倾斜配置。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灰尘排出口 150e向集尘桶160流入的灰尘可以在没有飞散的状态下直接与集尘桶盖162相碰撞来集尘于集尘桶本体161 (主要为,第二部分161b)。
[0078]另一方面,气旋单元160与风扇单元170相连接。风扇单元170包括:电机部175,用于产生驱动力;以及第一风扇部171和第二风扇部172,分别与电机部175的两侧相连接,来发生吸力。对于风扇单元170的详细结构将进行后述。
[0079]风扇单元170可固定于吸尘器本体101,风扇单元170可设于气旋单元150的后方下侦U。为了体现这种配置,本实施例例示出气旋单元150与风扇单元170(严格地说,第一连通部件173、第二连通部件174)相结合,并从吸尘器本体101的底面隔开配置的结构。
[0080]如图5所示,连接第一引导部件141或第二引导部件142的两端部的任意的直线LI及连接气旋单元150和风扇单元170的任意直线L2相对于吸尘器本体101的底面S以规定角度Θ1、Θ2形成倾斜。随着调节这些角度Θ1、Θ2,集尘桶160的体积可以变更为多样。
[0081 ]以下,依次对气旋单元150及风扇单元17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0082]图6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机器人吸尘器100中单独分离气旋单元150和风扇单元170的侧视图,图7Α为图6所示的气旋单元150和风扇单元170的立体图,图7Β为示出去除图7Α所示的气旋单元150的第二外壳154的状态的概念图。
[0083]与之前的附图一同参照上述附图如下,气旋单元150具有与第一引导部件141相连通的第一吸入口 150a及与第二引导部件142相连通的第二吸入口 150b。第一吸入口 150a和第二吸入口 150b可分别形成于气旋单元150的两侧,使得通过第一吸入口 150a和第二吸入口 150b流入的空气从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的外围部分向中心位置回旋。
[0084]气旋单元150还可包括第一吸入引导件150a,和第二吸入引导件150V,上述第一吸入引导件150a'和第二吸入引导件150K分别向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引导通过第一吸入口 150a、第二吸入口 150b吸入的空气。第一吸入引导件150a'在第一吸入口 150a中朝向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延伸,第二吸入引导件1501/在第二吸入口 150b中朝向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延伸。
[0085]并且,在气旋单元150的内部设有第一气旋151和第二气旋152,用于使分离灰尘后的空气向第一气旋151和第二气旋152的内部空间流入。第一气旋151和第二气旋152分别具有在以内部空间空的形态突出而成的突出部件151a、152a形成有用于使空气经过的通气孔151a、152b的结构。即,灰尘无法经过通气孔151b、152b而仅使空气经过通气孔来向突出部件151a、151b的内部空间流入。
[0086]另一方面,如图所示,第一气旋151可以以相邻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吸入口150a侧,第二气旋152可以以相邻的方式配置于第二吸入口侧150b。由此,通过第一吸入口 150a向气旋单元150的内部吸入的空气主要向第一气旋151流动,通过第二吸入口 150b向气旋单元150的内部吸入的空气主要向第二气旋152流动,从而可以在所吸入的空气中有效分离灰尘,并使分离灰尘后的空气更为有效地从气旋单元150排出。
[0087]第一气旋151、第二气旋152分别设于气旋单元150的两端部来以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此情况下,第一气旋151、第二气旋152可在相同轴X2上突出而成。并且,上述轴X2可以相对于机器人吸尘器100的行驶方向(前进、后退)大致垂直。其中,上述轴X2可以被理解为与如上所述的单方向Xl—致。
[0088]第一气旋151、第二气旋152可以以从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具有预设的隔开距离的方式配置于气旋单元150的中央部分。由此,灰尘可沿着气旋单元150的内周面回旋,并主要使分离灰尘后的空气向第一气旋151、第二气旋152流入。
[0089]另一方面,参照示出气旋单元150的变形例的图8,气旋单元250可使通过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未图示)的空气相对朝向气旋单元250的中心部分流入。由此,所流入的空气可以更容易地从气旋单元250的外围部分向中心部分回旋。
[0090]在本附图中,例示出气旋单元250中的收容第一气旋251的部分和收容第二气旋252的部分以相互形成预设角度的方式配置的结构。此时,前方向上的上述预设的角度可成为180°以下。
[0091]并且,为了使空气相对朝向气旋单元250的中心部分流入,第一吸入口及第二吸入口可以以朝向气旋单元250的中心部分的方式形成。或者,与上述实施例相关地进行说明的第一吸入引导件及第二吸入引导件(未图示)可以以朝向气旋单元250的中心部分延伸的方式形成。
[0092]重新参照图6至图7B,气旋单元150可包括第一外壳153和第二外壳154。第一外壳153具有第一吸入口 150a、第二吸入口 150b、第一气旋151及第二气旋152,并分别与第一引导部件141、第二引导部件142相结合。第二外壳154具有灰尘排出口,并以可以开闭的方式与第一外壳153相结合。例如,第二外壳154与第一外壳153进行铰链结合,并根据旋转来开闭第一外壳153。
[0093]根据上述结构,可通过第二外壳154的分离或旋转来开放气旋单元150的内部。这在可容易进行气旋单元150的内部清扫,尤其,容易去除附着于第一气旋151及第二气旋152的通气孔151b、152b的灰尘方面具有优点。
[0094]气旋单元150还可包括第一排出口 150c和第二排出口(未图示),上述第一排出口150c和第二排出口(未图不)以排出分离灰尘后的空气的方式分别与第一气旋151、第二气旋15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如图所示,第一排出口 150c、第二排出口(未图示)可分别设于气旋单元150的两侧。图中虽然未示出第二排出口,但第二排出口可以被理解为是图7A所示的第一排出部150c的镜像(mirror image) ο
[0095]第一排出口150c、第二排出口(未图示)分别与风扇单元170相连接,来向外部排出分离灰尘后的空气。
[0096]以下,参照图9A至图9E来对风扇单元170的详细结构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0097]图9A为示出图6A所示的风扇单元170的立体图,图9B为示出在图9A所示的风扇单元170中去除第一连通部件173的状态的概念图,图9C为示出在图9B所示的风扇单元170中去除第一风扇盖171a的状态的概念图。并且,图9D为示出在图9C所示的风扇单元中去除第一风扇171b、第一电机外壳175a及第二电机外壳175b的状态的概念图,图9E为沿着B-B线切开图9D所示的风扇单元的概念图。
[0098]与之前的附图一同参照上述附图如下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