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口气热臭,或唇舌颊部肿 痛,舌红苔少,脉滑数者。目前常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及牙周急性炎症。
[0099] 玉女煎
[0100] 【组成】生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4. 5克、牛膝4. 5克。
[0101] 【功用】清胃滋阴:用于肾阴不足,胃火有余之证,如烦热干渴、口舌生疮、牙龈肿 痛、鼻出血或消渴证等,而见舌红苔白或黄,脉细数者。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热性病之发 热烦渴,糖尿病之口舌干燥,以及口腔溃疡、牙周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0102] 左金丸
[0103] 【组成】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制成丸剂,每服2~3克,日服2~3次。也可 按比例煎服。
[0104] 【功用】泻肝和胃:用于肝经火郁兼有肝胃不和之证,如恶心、呕吐酸水、口苦嘈杂、 胁肋作痛,舌红,脉弦数等。
[0105] 白头翁汤
[0106] 【组成】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黄柏12克、黄连6克。
[0107]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下迫引起的急性肠炎或痢疾,证见便下脓 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
[0108] 苇茎汤
[0109] 【组成】苇茎(芦根)30克、生苡仁30克、桃仁9克、冬瓜子24克。
[0110]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臭痰脓血、胸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可用本方治疗肺脓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等。
[0111] 清虚热剂
[0112] 青蒿鳖甲汤
[0113] 【组成】青蒿6克、鳖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0114] 【功用】养阴清势:用于阴虚潮热或低热,如热病后期或慢性病低烧不退,舌红苔 少,脉细数等症。目前常用本方治疗结核病潮热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低热。
[0115] 清骨散
[0116] 【组成】银柴胡5克、胡黄连3克、秦艽3克、鳖甲3克、地骨皮3克、青蒿3克、知母 3克、甘草2克。
[0117]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如某些慢性病低烧、手足心热、颧红身 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0118] 祛湿剂
[0119] 芳香化湿剂
[0120] 藿香正气散
[0121] 【组成】藿香9克、苏叶6克、白芷3克、大腹皮9克、茯苓9克、白术或苍术6克、陈 皮6克、半夏9克、厚朴6克、桔梗6克、甘草6克
[0122] 【功用】解表和中,芳香化浊: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湿滞或感受暑湿,外见寒热头痛 等表证,内有胸腹满闷、纳呆呕恶、腹痛泄泻,口淡苔腻,脉濡缓等湿阻之证。本方常用于胃 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或消化不良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0123] 平胃散
[0124] 【组成】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125] 【功用】燥湿健脾:用于湿困脾胃之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中无味、肢倦 便溏,舌苔白腻而厚者。本方可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所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
[0126] 清热祛湿剂
[0127] 三仁汤
[0128]【组成】杏仁15克、生苡仁18克、白蔻仁6克、厚朴6克、半夏15克、竹叶6克、滑 石18克、通草6克。
[0129]【功用】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互结,湿重热轻之头痛身重、胸闷欲呕、午后 身热,苔白不渴,脉濡者。也可用于伤寒病初期、夏日重症感冒或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而具有 前述证候者。
[0130] 菌陈蒿汤
[0131]【组成】茵陈蒿30克、栀子15克、大黄10克。
[0132]【功用】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证见面目周身发黄如橘色(阳 黄)、尿赤、大便秘、口渴、腹胀、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者。单用本方或以本方加减,可治疗急 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佰必须是湿热阳黄之证。
[0133] 八正散
[0134]【组成】车前子12克、木通6克、瞿麦15克、扁蓄15克、滑石12克、甘草3克、栀子 6克、熟大黄6克、灯芯3克。
[0135]【功用】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而见少腹急满、小便浑赤、尿痛、尿 流不畅者。本方常用于急性肾炎及急性泌尿系感染而属湿热证者。
[0136] 利水渗湿剂
[0137] 五苓散
[0138]【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术9克、泽泻15克、桂枝6克。
[0139]【功用】化气利水:用于外有表寒,内停水湿,证见头痛发热、烦渴饮水或水入则吐、 小便不利,或吐泻频作,舌苔白腻,脉浮者。可用本方加减或与其他方剂配伍,治疗各种原因 之水肿、水泻、黄疸等。
[0140] 五皮饮
[0141]【组成】陈皮9克、茯苓皮24克、生姜皮6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
[0142]【功用】行气化湿,利水消肿:用于全身水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 本方也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但以急性肾炎水肿、妊娠水肿、经期水肿以及腹水等较 为多用。
[0143] 温化水湿剂
[0144] 实脾饮
[0145]【组成】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 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146]【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于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而见尿少浮肿下半身尤著、 腹泻便溏、胸腹胀满,或身重肢冷。舌苔白腻而润,脉沉迟者。本方与五苓散合用也可治疗 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或肝硬变腹水之轻症而属于脾阳虚者。
[0147] 苓桂术甘汤
[0148]【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
[0149]【功用】健脾祛湿,温阳化饮: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胸闷气促、咳嗽痰多、脘痞便溏、 心悸目眩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心脏病水肿、肾炎水肿或心力衰竭之心悸等而属脾虚湿 盛之证者。
[0150] 祛风除湿剂
[0151] 独活寄生汤
[0152]【组成】独活9克、秦艽9克、防风9克、川芎6克,细辛3克,桑寄生18克,牛膝9 克、杜仲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肉桂1.5克、甘草6 克。
[0153]【功用】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用于肝肾两亏,风寒湿痹,证见关节肌肉疼 痛、屈伸不利或挛痛麻木、腰膝冷痛等。目前多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神经 炎、腰肌劳损等属于肝肾、气血亏虚者。
[0154] 蠲痹汤
[0155]【组成】羌活9克、防风9克、片姜黄6克、当归9克、赤芍9克、黄芪9克,炙甘草3 克,生姜3片,大枣3枚。
[0156]【功用】祛风除湿,益气和营:用于肢体疼痛、项背拘急、肩臂掣痛、手足麻木者。尤 以上肢风湿痹证最为适宜。
[0157] 治燥剂
[0158] 清燥救肺汤
[0159]【组成】桑叶9克、生石膏15克、人参2克、甘草3克、麻仁3克、阿胶3克(烊化)、 麦冬4克、杏仁2克、枇杷叶6克。
[0160]【功用】清燥润肺: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气促胸痛、口燥咽干,舌干红 少苔者。
[0161] 养阴清肺汤
[0162]【组成】生地9克、麦冬9克、元参9克、丹皮3克、川贝母6克、生甘草2克、薄荷2 克、白芍3克。
[0163]【功用】养阴清肺:用于阴虚肺热而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数 者。
[0164] 沙参麦冬汤
[0165]【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 生甘草3克。
[0166]【功用】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0167] 麦门冬汤
[0168]【组成】麦冬35克、半夏5克、人参5克、粳米5克、甘草3克、大枣4枚。
[0169]【功用】养胃润肺,降逆化痰: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之证。如肺阴伤之干咳或痰 粘咯吐不爽;胃阴伤之咽干口渴、恶心、干呕、呃逆。舌红苔净,脉虚数等。
[0170] 泻下剂
[0171] 寒下剂
[0172] 大承气汤
[0173]【组成】大黄12克、芒硝或玄明粉9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
[0174]【功用】泻热去实,消痞除满:用于①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腹满硬而拒按、便秘、 手足微有汗出,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滑有力者。②热结旁流:阳明腑实证,一般 均见大便燥结,但有时因肠中热实积结较甚,肠胃尽力排除热实而出现下利的现象称为"热 结旁流"。证见高热烦躁、脐腹硬痛、下利清水臭秽、口舌干燥、脉滑数者。③阳明腑实证而 见高热昏厥抽搐者。
[0175] 大黄特丹皮汤
[0176]【组成】大黄18克、丹皮9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0177]【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用于肠痈。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阑尾炎。
[0178] 凉膈散
[0179] 【组成】大黄600克、芒硝600克、甘草600克、栀子300克、黄芩300克十两、薄荷 300 克、
[0180] 连翘1200克,制成散剂,每服6~12克。也可按比例煎服。
[0181] 【功用】泻火通便:用于上、中焦热邪炽盛之证,如外感热病,肺胃热炽而见高热而 赤、头痛咽痛、口舌糜烂、齿痛鼻衄、胸膈烦热、便秘尿赤,苔黄,脉滑数者。用本方加减,可治 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而见上述证候者。也有人用本方加大青叶、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之品治 疗"乙脑"或"流脑"而见烦躁、便秘者。
[0182] 温下剂
[0183] 温脾汤
[0184] 【组成】大黄9克、附子9克、干姜6克、党参6克、炙甘草3克。
[0185] 【功用】温脾阳,逐冷积:用于脾胃阳虚之冷积便秘,或久痢不止、腹痛、肢冷、苔白 滑、脉沉弦者。
[0186] 润下剂
[0187] 麻子仁丸
[0188]【组成】麻仁500克、杏仁250克、大黄500克、枳实250克、厚朴250克、白芍250 克,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2丸,日服1~2次。
[0189]【功用】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燥结之便秘或痔疮便秘。
[0190] 逐水饮
[0191] 十枣汤
[0192]【组成】大戟、芫花、甘遂各等分研粉,大枣10枚煮汤,清晨空腹调服药粉1. 5~3 克。泻下后,宜服稀粥以和胃气。
[0193]【功用】攻逐水饮:用于胸水、腹水或肾炎水肿而体质尚好者。
[0194] 和解剂
[0195] 小柴胡汤
[0196]【组成】柴胡12克、黄芩9克、制半夏9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 4枚。
[0197]【功用】和解表里,扶正祛邪: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 恶、口苦咽干、互聋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本方应用范围较广泛,单用本方或作适当 加减,可治疗外感热性病、传染性证I、胆囊炎、产后发热、经期感冒以及疟疾等见有往来寒 热、胸胁满闷等症者。
[0198] 半夏泻心汤
[0199]【组成】制半夏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黄连3克、党参9克、炙甘草6克、大枣 4枚。
[0200]【功用】和胃降逆,开结散痞:用于脾胃不和,肠胃功能失调,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 痞满、但满不痛、呕恶、不思饮食、肠鸣腹泻,舌苔腻而微黄者。
[0201] 逍遥散
[0202] 【组成】柴胡、当归、白苟、白术、茯苓各30克、炙甘草15克、锻生姜、薄荷适量,共为 散。也可按比例煎服。
[0203]【功用】疏肝健脾: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的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细等症。本方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以及慢性肝胆疾 患而见上述证候者。
[0204] 痛泻要方
[0205]【组成】白术(土炒)90克、白芍(炒)60克、陈皮45克、防风60克,共为散。也可 按比例煎服。
[0206]【功用】疏肝健脾,缓痛止泻:用于肝木剩脾引起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 泻后痛不减,且常与情绪变化有关,一般无实热或虚寒的见证,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本方 可用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以及慢性消化不良等见有上述证候者。四逆散
[0207]【组成】柴胡6克、白芍9克、枳实6克、甘草3克。
[0208]【功用】疏肝理气,解郁泄热: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脘腹胀痛或兼有腹泻,或月经不 调。或热郁于里,而见四肢发凉、口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肝胆疾 患引起的胁肋痛(如慢性肚I、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胸膜炎等),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溃疡 病所致胃脘痛等。
[0209] 温里剂
[0210] 温中散寒
[0211] 理中汤
[0212] 【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0213]【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 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 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0214] 小建中汤
[0215]【组成】白芍12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18克(溶化 冲服)。
[0216]【功用】温中补虚,缓痉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按喜暖,或心悸、虚 烦不宁、面色无华等症。本方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痉挛等属于中焦虚寒者。
[0217] 大建中汤
[0218]【组成】川椒3克、干姜5克、党参9克、饴糖18克(溶化冲服)。
[0219]【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用于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脘腹绞痛,如时而腹 部攻冲起包,手不可近,呕不能食。或因脾胃虚寒较甚,而蛔虫扰动不安者。
[0220] 吴茱萸汤
[0221]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0222]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