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皮给药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释放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透皮给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透皮给药系统,特别是中药的外用透皮给药一即中药外治。
[0003] 中药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技术,中药外治疗效独特、作用迅 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丁 (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
[0004] 清代名医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 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 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梯 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 "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局部及全身药理效应。较之口服给药,其用药量常常只 占1 % -10 %,真正起到了 "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0005]目前最常见的外治疗法中,以外贴橡胶膏活血止痛为代表的"外病外治"类,和以 三伏贴、三九贴为代表的"内病外治"类,均系将中药药材或提取物加入到贴剂中,直接敷贴 在皮肤局部患处或腧穴,通过局部刺激、成分透过、经络传导等,从达到"治未病、治欲病、治 已病"的神奇功效。
[0006] 本发明所述外治疗法与目前已公开的外治疗法均不同,特别是在配合使用水凝胶 贴后,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功效,产生了另人鼓舞的治疗效果,并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皮给药系统,包括水凝胶贴、药物细粉、促渗透药液或保湿液。 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分布上药物细粉,覆盖药液或保湿液,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08] 常见的中药药粉外用给药,如CN104208352A( -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隔 药灸脐中药组合物),为将药物细粉研细制成散剂,直接填在肚脐中,外以面圈固定范围, 隔药施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又如CN103961625A -种化痰通气脐疗制剂,为将药 物细粉以陈醋调和成膏、丸、饼状,用胶布固定在肚脐部位使用,配合艾灸效果更佳;又如 CN104435582A -种治疗中老年抑郁症失眠的中药敷贴剂,为将药材打成细粉后,以水及蜂 蜜调成糊状,再搓成一圆硬币大小,贴在风府、大椎等穴位,以胶布固定后使用。
[0009] 本发明所述给药方式与现有技术的最大区别是,所施药物不用事先调和,而是将 药物打成细粉后,配以特制的促渗透溶剂及保湿剂,在特制的水凝胶贴剂覆盖之下,形成药 物的微贮库效应,完成功效成分的"在位提取"和"连续提取",并且由于促渗透溶剂及保湿 剂对功效成分的选择性溶解作用、皮肤促渗透作用、局部微环境保持作用,与现有技术所使 用的胶布固定法相比较,功效成分的皮肤透过率倍量增加,药物用量极大地减少,充分发挥 了药物各组分的药效作用,也方便了医者对患者的便捷治疗。
【发明内容】
: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皮给药系统,包括水凝胶贴和药物细粉和药液,使用时在水凝 胶贴上,均匀分布药物细粉,再将药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1] 或
[0012] 将药液和药物细粉混合,涂布到水凝胶贴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3] 或
[0014] 将药液涂到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上药物细粉,再将药液再次涂到药粉上形成透 皮给药系统。
[0015]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还包括促透保湿剂。
[0016] 使用时在水凝胶贴上,均匀涂布药液和药物细粉,再将促透保湿剂涂到药物细粉 上,或
[0017] 将促透保湿剂和药液混合成含药促透液,涂到药物细粉上,形成透皮给药系统。
[0018]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水凝胶贴选自任何一种以水凝胶为载体的 空白贴、或含药贴。
[0019]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物细粉选自任何一种或多种药物经过粉 碎得到的固体粉末。
[0020]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液选自不含药的单一溶剂、不含药的混 合溶剂,以及含药的溶剂,药物与溶剂的混合物或药物提取液;
[0021]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促透保湿剂选自任何一种具有促透保湿作 用的制品。
[0022]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所述药物细粉粒度在100目以细,如150目,200目, 300目,500目,1000目。其中所述药物包括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0023]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物细粉优选为中药材经粉碎后得到的药 物细粉。
[0024]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液优选为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的提取 液。
[0025]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药物细粉和药液中的药物为同一种药物或 不同的药物。
[0026]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促透保湿作用的制品为任何一种具有促透 保湿作用的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如使用选自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的具有促透保湿作用的制 品:水、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氮酮、薄荷油、透明 质酸。
[0027] 本发明所述的透皮给药系统,其中所述中药为任何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 包括但不限于如选自以下单味药或其组合:延胡索、醋延胡索、辣椒、干姜、威灵仙、红花、 三七、乳香、没药、蝉蜕、独活、羌活、续断、防风、麻椒、花椒、肉桂、佳枝、茯苓、乌药、丹皮、川 芎、甘草、白龙、黄苗、吴茱萸、姜黄、香附、赤苟、艾叶、枳壳、丹参、蒲黄、王灵脂、细辛、天麻、 桃仁、当归、茜草、川乌、草乌、南星、苍术、松节油、良姜、丁香、肉桂、荜茇、厚朴、陈皮、白术、 大腹皮、半夏、藿香、紫苏、桔梗。
[0028] 本发明中药,优选成方中药,如以下方剂:
[0029] 醋延胡索2份,制川乌、红花、威灵仙、续断各1份,蝉銳、独活、制何首乌各0.7份。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0030]或
[0031] 白苟15份,知母、丹参、柏子仁、五味子、合欢花、炒白术、炒枳壳、茯苳、百合、灸甘 草各10份,炒枣仁20份。
[0032]或
[0033] 干辣椒、红花、独活、制川乌、制何首乌、续断、威灵仙、延胡索、防风、鸡血藤等份,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0034] 本发明可以采用方剂中的配方制备成本发明的透皮贴剂中的药液,药粉。
[0035] 本发明的中药还可以是中药方剂大全中的任何一种方剂,如:
[0036] 解表剂
[0037] 辛温解表剂
[0038] 麻黄汤
[0039]【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0040]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者。
[0041] 荆防败毒散
[0042] 【组成】荆芥、防风、弟活、独活、川考、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苳各30克、甘草15 克。
[0043]【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 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 证者。
[0044] 葱豉汤
[0045]【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0046]【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 浮。
[0047] 辛凉解表剂 [0048] 桑菊饮
[0049]【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 芦根6克。
[0050]【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 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0051] 银翘散
[0052]【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 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0053]【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 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 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0054] 麻杏石甘汤
[0055]【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0056]【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 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 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0057] 清热剂
[0058] 清气分热剂
[0059] 白虎汤
[0060]【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
[0061]【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 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脑"、"乙脑"、肺炎、糖尿病、口腔炎症等而见有上述证候者。竹叶石膏汤
[0062]【组成】竹叶9克、生石膏30克、麦冬18克、半夏9克、人参(或党参5克)、粳米 8克、甘草3克。
[0063]【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用于热病后余热不清,气阴未复或热病气阴两伤,而 见口干、虚烦、呕逆、纳呆,舌红或绛,少苔,脉细数者;胃阴不足,胃火上逆,而见□舌糜烂、 消渴者。也可用于暑病发热气阴两伤之证。
[0064] 清热凉血剂
[0065] 犀角地黄汤
[0066]【组成】犀角1~3克(可用广角或水牛角30克代)、生地黄30克、赤芍12克、丹 皮9克。
[0067]【功用】清心解毒,凉血散瘀: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血分,证见高热、神昏谵语、出血 或发斑疹,舌质红绛,脉数者。目前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因血分热炽,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 发斑、高热昏迷的病证,如血液病、败血症、急性黄色肝萎缩及斑疹伤寒,或尿毒症、肝昏迷 等。
[0068] 清营汤
[0069]【组成】犀角粉2克(另冲)、生地黄15克、元参9克、麦冬9克、银花9克、连翘6 克、丹参6克、竹叶心3克、黄连5克。
[0070]【功用】清营解毒,养阴清心: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营血,扰及心神,而见高热烦渴或 口不渴烦躁、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0071] 清热解毒剂
[0072] 黄连解毒汤
[0073]【组成】黄连9克、黄芩6克,黄柏6克、栀子9克。
[0074]【功用】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炽盛,发热烦躁、吐衄发斑、甚则神昏谵狂,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之证。用本方加减,可用于急性感染的病证,如急性痢疾、急性泌尿系感染、肺炎、 败血症以及痈肿疮疖等而见上述证候者。
[0075] 普济消毒饮
[0076]【组成】黄芩15克、黄连15克、板蓝根3克、连翘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元参6克、甘草6克、陈皮6克、升麻2克、柴胡6克、桔梗6克。
[0077]【功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用于瘟毒上壅,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目不能睁、咽喉 肿痛、口渴,脉浮数有力者。用本方加减,可治疗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以 及痈肿疮疖等而属于热毒上壅之证者。
[0078] 清瘟败毒饮
[0079]【组成】生石膏30~60克,生地15~30克,犀角粉1~3克(另冲),黄连15克, 栀子15克、黄芩15克、知母10克、连翘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元参15克、桔梗6克, 甘草3克、竹叶6克。
[0080]【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用于热性病,火热炽盛,气血两燔,证见高热神昏、狂 躁谵语、头痛如裂、发斑吐衄、抽搐痉厥,舌绛唇焦,脉数等。
[0081] 仙方活命饮
[0082]【组成】银花30克、炙山甲、天花粉、白芷、当归尾、赤芍、浙贝母、防风、乳香、没药、 皂角刺、陈皮、生甘草各9克。水煎或酒水各半煎服。
[0083]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之证。
[0084] 五味消毒饮
[0085]【组成】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紫背天葵6克。【功 用】清热解毒,消疔肿:用于各种疮疡疔毒初起而属实热者。
[0086] 清脏腑热剂
[0087] 导赤散
[0088]【组成】生地、木通、生草梢、竹叶各等份。
[0089] 【功用】清热利尿:用于心经热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喜冷饮; 或心移热于小肠所致的小便赤涩、尿道灼痛等证。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口 腔糜烂、溃疡等属于心火上炎之证者。
[0090] 龙胆泻肝汤
[0091] 【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 3克、生地9克、柴胡6克、甘草6克。
[0092] 【功用】泻肝火,清利肝胆湿热: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肿耳 痛及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混浊、会阴肿痒、带下黄稠,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证。用本方 加减,可治疗急性传染性胚I、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生殖系统炎证、急性中耳炎、 急性结膜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0093] 泻白散
[0094]【组成】桑白皮30克、地骨皮30克、生甘草3克、粳米6克。
[0095] 【功用】泻肺火,清虚热:用于肺热咳喘、咯血、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可用 本方配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麻疹初起,或疹后合并肺炎之咳嗽气急、痰粘、身热不退等 症。
[0096] 清胃散
[0097]【组成】黄连5克、生地12克、丹皮6克、升麻6克、当归6克。
[0098] 【功用】清胃凉血:用于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