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底座30内的第一油路42与第二油路43间具有连通管路44(该连通管路44可设置在第一油路42和第二油路43的另一端,也可设置在位于各油路两端之间的任一位置。当然,当连通管路44位于非油路端部位置处时,为了避免液压油流出,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另一端需为封闭端),底座30上对应该连通管路44处设有能够阻断或接通该连通管路44的调节阀45,也就是该调节阀45可使位于底座30内的第一油路42与第二油路43间形成回路以对第一油路42内的液压油泄压从而使第二内套管32能够向第二外套管33内移动,或使第一油路42与第二油路43形成断路,使第一油路42内的液压油为高压油从而顶推第二内套管32向第二外套管33外移动。连通管路44的设置形式不唯一,只要其能够与调节阀45配合作用保证第一油路42与第二油路43间既可连通又可断开。例如本实施例中,调节阀45设于其中一油路上,且该油路与调节阀45内设有的输油管道(图中未示出)的一端连通,连通管路44的一端设置在另一油路上,另一端伸入调节阀45内并与其输油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该输油管道内设有一用于封堵该管道的钢珠,调节阀45通过其调节手轮控制该钢珠位置以调控两油路的通断。在支撑座2正常工作过程中(S卩,用于支撑的过程中)调节阀45需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使第一油路42与第二油路43之间为断路,避免液压油在底座30内形成循环而不流向活塞缸38内。而当第二内套管32欲向第二外套管33内移动时或在支撑座2出现故障需避免液压油流向活塞缸38内时,调节阀45处于打开状态,以使第一油路42与第二油路43间形成通路,这样液压油便不流向活塞缸38内。
[0082]优选地,结合图9和图10所示,为了使伸缩部31能够相对底座30转动,使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角度以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特于伸缩部31与底座30间增设了转动部,也就是伸缩部31是通过转动部可拆卸式且可转动的装设于底座30上。该转动部包括装设于第二外套管33的第二端内的下端盖46、与下端盖46连接且同时坐落于底座30上并能够相对底座30转动的万向球头47以及压盖在万向球头47外并与底座30通过螺栓连接的万向球盖49,为了使万向球头47能够实现相对底座30平稳的转动的目的,万向球盖49与万向球头47朝向第二外套管33的一侧间还设有万向球套48 ο具体地,如图13所示,万向球套48呈半圆环状,并配合盖设在万向球头47朝向伸缩部31的一侧上,万向球套48外部朝向伸缩部31的一侧具有一环形阶梯面50,该环形阶梯面50上沿其周向设有一圈限位槽;如图14所示,万向球盖49呈圆管状,其一端设有用于在万向球盖49盖设在万向球套48上时能够与万向球套48的环形阶梯面50抵接的环形凸缘56,该环形凸缘56上设有与上述限位槽一一对应的圆孔,每个对应的圆孔与限位槽间均设有第三弹簧37,该第三弹簧37—端插入限位槽内,另一端与设于各圆孔内的螺栓抵顶。设置该第三弹簧37的作用是为了使万向球盖49与万向球套48间能够具有允许万向球套48和万向球头47共同相对底座30转动的间隙。当然,万向球套48与万向球盖49之间采用其它弹性连接的方式亦可。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万向球盖49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栓与底座30连接,当二者固定连接后,万向球盖49的内侧、万向球套48朝向底座30的一端以及万向球头47的外侧之间便形成环形的用于储油的腔室51(即万向球盖49、万向球套48、万向球头47以及底座30之间形成的腔室51)。继续结合图11和图15,万向球头47内分别设有第一支路52、第二支路53和导油管路54,其中第一支路52轴向贯穿万向球头47以及下端盖46以分别与第一油路42和活塞缸38连通,第二支路53—端与第二油路43连通,另一端与上述腔室51连通,导油管路54的两端分别与油箱和上述腔室51连通,S卩,油箱内的液压油先通过导油管路54流至腔室51内,再由腔室51流入第二支路53进而流入位于底座30内的第二油路43内。
[008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部与伸缩部31间为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15所示,万向球头47具有螺纹接头55;如图16所示,下端盖46具有在其装设于第二外套管33内时与第二外套管33的第二端能够配合卡接的凸缘56,下端盖46朝向第二外套管334的第一端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活塞缸38连接的第一连接口 58,其另一端设有用于与上述螺纹接头55连接的第二连接口 60。其中,第一连接口 58为圆柱状的凹槽,活塞缸38与第二内套管32可配合插入该凹槽内。下端盖46在其设有第一连接口 58的一端与第二外套管33的内壁间具有用于供液压油流过的间隙,本实施例中下端盖46设有第一连接口58的一端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也就是下端盖46未设有凸缘56的一端具有八角面,以使其与第二外套管33的内壁间具有允许液压油流过的间隙。继续结合图9和图10,下端盖46位于第一连接口 58和第二连接口 60之间的部分周向设有一圈与上述间隙连通的第一凹槽61,也就是液压油可通过上述间隙流入第一凹槽61内;万向球头47位于腔室51内的部分周向设有一圈第二凹槽62,该第二凹槽62的设置是为增大腔室51内用于储油的容积,且该第二凹槽62的设置还可同时节省万向球头47的制作材料,减轻万向球头47的重量。导油管路54的一端与第一凹槽6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凹槽62连通,第二支路53朝向第二外套管33的一端与第二凹槽62连通。当第二油路43在吸油单向阀40的作用下欲引入液压油时,导油管路54将自油箱通过上述间隙流入第一凹槽61内的液压油引入第二凹槽62内,再由第二支路53将其引入位于底座30内的第二油路43内。优选地,位于底座30内的第二油路43上还设有高压溢流阀63,第二外套管33上还设有通气阀门64,以确保在液压油油压较高时能够自动泄压,以保证液压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0084]继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内套管32的内部沿其轴向设有用于在其向第二外套管33外移动时向第二内套管32提供回复力的复位弹簧57。该复位弹簧57朝向底座30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螺堵66与下端盖46连接。该第一弹簧螺堵66为一端能够配合插入第一支路52中的柱状体且具有与第一支路52连通的轴孔,第一弹簧螺堵66的另一端具有圆柱形连接头68,该连接头68外侧沿其轴向设有多个用于与第二弹簧配合连接的环形凹部,当第一弹簧螺堵66的一端伸入第一支路52中时,其连接头68卡于第一连接口 58的底部;进一步地,第二内套管32邻近其第一端处形成有环形的限位凸起59,复位弹簧57朝向第二限位部34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螺堵67与限位凸起59相连。该第二弹簧螺堵67与第一弹簧螺堵66的区别在于第二弹簧螺堵67在圆柱形连接头68外部还沿其轴向设有一用于和上述限位凸起59配合卡接的卡接部,该卡接部用于定位第二弹簧螺堵67,防止其沿第二内套管32的轴向向底座30方向移动。
[0085]如图10和图16所示,当第二内套管32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口58的底部相抵靠时,该位置即为第二内套管32的初始位置。第二内套管32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二内套管32连通并在第二内套管32处于其初始位置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部34外的连接头68,以方便第二内套管32与第二连接件26的连接。
[0086]进一步地,第二内套管32的外壁上具有多个沿其轴向设置的楔形槽,该楔形槽与第一内套管4的外壁上设置的楔形槽形状相同;第二限位部34与第一限位部结构相同,包括第二伸缩控制座、第二伸缩压环、第二伸缩控制板、第二伸缩卡块、第二扭簧、第二导向带及用于将第二伸缩压环固定在第二伸缩控制座上的第二螺栓。其中,第二伸缩控制座即为支撑座2的上端盖65,如图17所示,该上端盖65位于第二外套管33外的部分(即图中上端盖65的上端)与第一限位部的第一伸缩控制座的结构相同,其下端(即图17中上端盖65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第二外套管33的第一端配合插接的插接部36,以用于更好的封堵第二外套管33,也就是更好的封堵油箱,使油箱的两端能够分别被上端盖65和下端盖46密封,防止液压油外溢。另外,该插接部36与第二外套管33的内壁间还设有密封圈(为了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各相连接的结构件间只要涉及液压油的部分均设有密封圈)。
[0087]具体操作支撑座2时,结合图18和19所示,踩踏摇柄,使吸油单向阀40关闭,排油单向阀41打开,此时油箱内的液压油受压下降并通过第二油路43涌入活塞缸38内以推顶第二内套管32向第二外套管33外移动(当然也可通过拉拽第二内套管32的连接头68将第二内套管32直接抽出),由于涌入活塞缸38内的液压油受压而具有一定压力(该压力的压力值大于大气压的压值),因此能够牢牢的撑顶住第二内套管32及伸缩杆和支撑杆27,防止第二内套管32向第二外套管33内的方向移动。而在第二内套管32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34的第二伸缩卡块先是受到第二内套管32的挤推力使其向设于上端盖65上的第二安装槽内移动,也就是第二伸缩卡块与前一个楔形槽分离而与第二内套管32位于该楔形槽与后一楔形槽之间的部分抵接,随着第二内套管32的继续上移使下一个楔形槽移至与各第二安装槽的敞口侧相对处,此时各第二伸缩卡块受设于其上的第四弹簧的弹力向该楔形槽移动直至两者相啮合以达到限位第二内套管32的作用。也就是,第二内套管32在向第二外套管33外移动时,不仅受到高压液压油的顶推力,还受到第二限位部34内的第二伸缩卡块向其提供的支撑力,能够牢牢限位住第二内套管32,防止其反向移动。而液压油的设置不仅可以为第二内套管32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还能够对第二内套管32的位置进行微量调节,例如在该支撑装置支撑腕臂时,由于两个楔形槽间的间距设置不合适(即第二内套管32上当前楔形槽的高度不能满足支撑高度,而下一个楔形槽在移至第二限位部34时的高度又会超过支撑高度),使得第二伸缩卡块与任一楔形槽相卡接时均不能较好的支撑腕臂,此时便可根据支撑位置通过调节液压油的油量来调节第二内套管32的位置并支撑、限位第二内套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