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移送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6881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移送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实用新型涉及扇贝等双壳贝的养殖,特别是涉及在贝壳的耳状突起穿孔用于供卡定销插入的孔的机械的移送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4所示,例如扇贝I的两片贝壳在贝壳的耳状突起3的大部分成为相互重叠的状态,但在耳状突起3的一侧必然存在仅由一片贝壳构成的部分(一片部分3c)。如图15所示,扇贝I的养殖通过向耳状突起3插入卡定销5并穿刺于养殖用绳索7,将该养殖用绳索7吊挂于海中而进行。此处,将卡定销5的插入部位是设于耳状突起3的两片贝壳相互重叠的两片部分3b还是设于一片部分3c是必须从贝的成长与作业效率两个方面考虑的重要的问题。
[0003]公知有“一片开口”难以损伤扇贝的外套膜、开孔时不对韧带施加伤害、捕食时扇贝容易开口等,从而有利于扇贝的生长。
[0004]另一方面,卡定销5的穿孔相对于稚贝而进行,因此从作业效率方面考虑,在两片部分3b穿孔的“两片开口”比在面积较小的一片部分3c穿孔的“一片开口”良好。但是,最近,有意回避存在引起贝的生长不良、死亡的情况的两片开口,从而期望一片开口。
[0005]一片开口依据接下来的理由而非常困难。首先,穿孔部位为仅存在于贝的耳状突起3的一片部分3c,并且,成为对象的贝为稚贝,因此一片部分3c进一步小。例如,在6cm的稚贝中,直径2_范围成为对象。另外,贝呈异形的弯曲形状,因海水润湿,容易滑动,从而难以定位。
[0006]若穿孔失败,则损坏贝的耳状突起3,而引起所谓的“贝破裂”现象,从而存在养殖不适、引起工具破损的情况。
[0007]然而,扇贝I存在表背,黑色的一方为表面,白色的一方为背面。在表面附着有寄生虫等附着物的情况较多,这些寄生虫不均匀且较硬地附着于贝表面,从而在贝表面形成较大的凸凹。因此,在对贝的表面进行按压并进行穿孔的情况下,贝I往往因该附着物而翘起,从而贝I的保持不稳定。因此,以往,不得不在打掉这些附着物后进行作业。
[0008]因此,例如,尝试了在输送机以倾斜的状态载置贝,利用贝的自重,从上方按压贝,来输送并穿孔的装置。
[0009]但是,即便在上述的装置中,若在输送中,贝的表面与输送机的螺杆接触,则贝被弹飞,而无法作业。因此,通过上述的装置并不能将贝稳定地固定,从而无法消除上述的缺点。
[0010]本申请实用新型对双壳贝自动穿孔机施加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对使贝从换乘位置Pl向穿孔位置P2移动时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改进。
[0011 ]若详细叙述,则存在从贝输送部被输送并换乘至转台部的工作台的贝的口成为“开”的情况,在上述的状态下,若伴随着转台部的旋转而将贝移动至穿孔位置P2,则在移动时,与位于上方的穿孔装置碰撞或者干涉,因此无法进行稳定的移动。
[0012]若无法适当地进行贝向穿孔位置P2的移动,则在不适当的位置穿孔、成为不穿孔的比率增高。
[0013]实际上,作业者未注意上述的不适当穿孔、不穿孔之类的不良贝而导致继续作业的情况较多。若上述的不良贝掺杂较多,则在进行在养殖用绳索安装贝的作业时,使作业效率显著地降低。
[0014]现有技术文献
[0015]专利文献
[0016]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4435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7]鉴于上述背景,本申请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贝从转台的换乘位置Pl向穿孔位置P2的移动迅速且顺利,从而使穿孔效率变得良好。
[0018]另外,其他的目的在于,不受从换乘位置Pl向穿孔位置P2的移动时的贝的状态影响,实现贝的定位精度的提高,而正确地进行穿孔。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移送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0020]所述双壳贝自动穿孔机具备输送被投入的贝的贝输送部和将贝移动至穿孔位置的转台部,并在双壳贝的贝壳的耳状突起穿孔用于将贝安装到养殖用绳索上的孔,在形成于转台部的换乘位置的正上方设置有能够升降的移送引导件,该移送引导件在下端部设置有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的引导板,并伴随着转台部的旋转而将贝引导至穿孔位置。
[0021]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22]移送引导件61在换乘位置Pl下降而引导被换乘的贝I。即,在该换乘工序中,即便在贝的口成为“开”的情况下,若开口的贝的贝壳与引导板63接触,则贝自己闭口,因此贝I不会与钻头51等穿孔装置的任意处干涉。因此,能够使转台31从换乘位置Pl向穿孔位置P2迅速且顺利地旋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整体的主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5]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6]图4(A)是图2IV部的局部切口放大图,图4(B)是考虑了图4(A)的贝输送时的实际的角度的放大图。
[0027]图5(A)是图4(A)的V部放大图,图5(B)是考虑了图5(A)的贝换乘时的实际的角度的图,图5(C)是图5(A)的C部放大图。
[0028]图6(A)是图1的VI部放大图,图6(B)是该俯视图。
[0029]图7(A)、图7(B)是贝在换乘位置换乘时的俯视图,图7(A)是表示定位结束前的状态,图7(B)是表示定位结束后的状态。
[0030]图8是贝到达穿孔位置时的主视图。
[0031]图9是图8的右视图。
[0032]图10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33]图11(A)、图11 (B)、图11 (C)、图11 (D)是贝在换乘位置换乘时的分解俯视图。
[0034]图12是对贝在换乘位置换乘时的旋转辊的旋转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0035]图13(A)是表示滚花旋转机构的其他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3(B)是图13(A)的俯视图。
[0036]图14是扇贝的俯视图。
[0037]图15是表不扇贝的养殖的状态的图。
[0038]图16(A)、图16(B)、图16(C)是扇贝的俯视图,图16(A)表示理想形状的贝,图16(B)表示异形状的贝,图16(C)表示其他的异形状的贝。
[0039]图17(A)、图17(B)、图17(C)是对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17(A)表示基于本申请实用新型的输送工序,图17(B)、图17(C)表示基于对比例的输送工序。
[0040]符号说明
[0041 ] I一扇贝,2一卡定孔,3一耳状突起,3a一前耳状突起,3b一后耳状突起,3c一一片部分,3d—下端缘,3e—侧面,3f—下端角部,4a—贝壳的侧缘,4b—贝壳的腹缘,4c一前端部分,5—卡定销,7—养殖用绳索,1—双壳贝自动穿孔机,20—贝输送部,20a—输送路,21一输送机,22—驱动轮,23一链输送机,23a一链节,23b一配件,24a一驱动轮,24b一从动轮,25—矫正板,25a—安装部,25b—倾斜部,25c—直立部,25d—矫正面,25f—弯曲部,27—输送引导件,29—投入口,30—转台部,31—转台,32—滚筒,32b—旋转轴,33—工作台,34—第一定位柱,34a—贝压板槽,35—旋转棍兼第二定位柱,35a—滚花槽,36—狭缝板,36a一狭缝,36b一旋转轴,37一按压棍,38一贝换乘装置,39一穿孔部位,40一按压部,41 一第一按压单元,41a—弯曲下部,41b—贝压板,42—升降体,43—弹簧,44 一第二按压单元,44a—板,44b—旋转轴,45—按压面部,45a—贝压板槽,46—凸轮随动件,47—凸轮,48 一弹黃,49 一轴环,50—穿孔部,51 —钻头,52—马达,61 —移送引导件,63 —引导板,65—弹簧,67—马达,69—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接下来,根据表示实施方式的附图,对基于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10的移送引导装置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便于说明,对起到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43]双壳贝自动穿孔机10具备贝输送部20、转台部30、按压部40以及穿孔部50。
[0044]贝输送部20由旋转的输送机21构成。该输送机21朝向输送方向以<1°(图4(A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