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115]优选地,在S3步骤中,所述马达轴与所述风扇通过扁方配合轴向连接。
[0116]优选地,在S3步骤中,所述马达轴与所述风扇通过花键配合轴向连接。
[01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装配吹吸装置的方法更简单方便。
[0118]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冷却通道与气流通道密封隔离的吹吸装置。
[01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吸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开口;风管,连接所述壳体并具有第二开口;风扇,旋转并产生气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供所述气流移动的气流通道;马达,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驱动所述风扇旋转;其中所述吹吸装置还包括容纳所述马达的马达罩,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马达罩的外部,所述吹吸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却所述马达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相对所述气流通道隔离设置。
[0120]优选地,所述马达罩包括容纳马达轴穿过的传动接口,所述吹吸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接口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把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隔离设置。
[0121]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桶形结构,其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接口,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支撑所述马达的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0122]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描述而清楚地获得。
[0123]附图以及说明书中的相同的标号和符号用于代表相同的或者等同的元件。
[0124]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125]图2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内部去掉涵道的示意图。
[0126]图3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的风扇的示意图。
[0127]图4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处于吹模式的示意图。
[0128]图5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处于吸模式的示意图。
[0129]图6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内部气流通道的示意图。
[0130]图7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131]图8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的剖视图。
[0132]图9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的后视图。
[0133]图10是图6中的马达罩的分解示意图。
[0134]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粉碎机构的示意图。
[0135]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粉碎机构的示意图。
[0136]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粉碎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0137]图1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粉碎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0138]图1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粉碎机构展开的示意图。
[0139]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粉碎机构收缩的示意图。
[0140]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吹吸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141]图18是图17中的吹吸装置的剖视图。
[0142]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涵道移动的示意图。
[0143]图2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电机与风扇并列设置的示意图。
[0144]图2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45]图2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46]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吹吸装置处于吸模式的示意图。
[0147]图24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吹吸装置处于吹模式的示意图。
[0148]图25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49]图26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50]图27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51]图28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52]图29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的控制开关处于第一操作位置的电路示意图。
[0153]图30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的控制开关处于第二操作位置的电路示意图。
[0154]图31是图1中的吹吸装置的控制开关处于第三操作位置的电路示意图。
[0155]图32是本发明的装配风扇和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156]图33是本发明的装配涵道和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157]图34是本发明的装配粉碎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158]图35是本发明的装配马达和马达罩的示意图。
[0159]图36是本发明的装配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示意图。
[0160]图37是本发明的把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安装入外壳的示意图。
[0161]图38是本发明装配吹吸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0162]图39是本发明的吹吸装置处于吸模式下安装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0163]图40是本发明的吹吸装置处于吹模式下安装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0164]图41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65]图42是图41中的吹吸装置的对旋轴流机构的示意图。
[O166 ]图43是空气通过图42中的对旋轴流机构的示意图。
[0167]图44是图41中的吹吸装置的电机驱动对旋轴流机构的示意图。
[0168]图45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吹吸装置的示意图。
[0169]图46是图42中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示意图。
[0170]1,1’、吹吸装置2,2’、风管3,3’、风扇
[0171]4,4’、马达5、涵道6、粉碎机构
[0172]7、传动机构8、安全机构9、手柄部
[0173]10,10,、主体11、接口12、第一开口
[0174]13、枢转轴14、外壳15、电性接口
[0175]16、定位结构17、冷却通道18、第一连接口
[0176]19、第二连接口21,21’、管口22、连接头
[0177]23、第一端口24、第二端口25、连接口
[0178]26、第一连接部27、第二连接部31、轮毂
[0179]32、叶片33、连接孔34、周向表面
[0180]35、连接端36、自由端39、风扇轴线
[0181]40、定子41、轴线42、马达轴
[0182]43、冷却风扇44、马达罩45、传动接口
[0183]46、支撑结构47、传动件48、凸起部
[0184]49、转子51、导流体52、静叶片
[0185]53、导流罩54、固定筋条55、气流通道[〇186]56、减振机构 57、定位槽 58、定位台阶
[0187]59、配合部60、离合装置61、安装部
[0188]62、工作部63、切割部64、安装孔
[0189]65、定位件67、端部68、侧边
[0190]71、传动轴72、支撑轴承73、减振元件
[0191]74、防滑结构80、引导通道81、触发杆
[0192]82、触发开关83、触发钮84、安全开关
[0193]91、控制开关100、容纳腔101、引脚
[0194]102、引脚103、引脚104、引脚
[0195]105、引脚106、引脚107、枢转装置
[0196]110、第一连接臂120、第二连接臂121、安全护罩
[0197]130、枢转轴141、进气口142、出气口
[0198]143、马达壳体200、收集装置201、收集部
[0199]202、进气部203、安装部204、操作部
[0200]205、枢转轴206、第二安装部207、袋口[0201 ]208、进气孔260、第一开口270、第二开口
[0202]310、第一风扇320、第二风扇400、容纳腔
[0203]401、通道441,441’、冷却进口442、冷却出口
[0204]443、密封件461、前支架462、后支架
[0205]463、螺栓464、支撑轴承500、对旋轴流机构
[0206]501、电机502、第一轴流风扇503、第二轴流风扇
[0207]504、传动装置505、连接轴506、第一齿轮组
[0208]507、第二齿轮组508、支撑装置509、第一电机
[0209]510、第二电机511、控制机构591、锥形体
[0210]592、裙边体600、刀盘601、刀片
[0211]602、连接部603、安装孔604、安装轴
[0212]605、伸缩件681、第一侧边682、第二侧边
[0213]711、第一端712、第二端P、平面
[0214]L、间距C、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02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216]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吹吸装置I的整体示意图。吹吸装置I是一种常见的花园工具,用于执行清洁工作。吹吸装置I可以利用吹风功能将散落的树叶集中起来,也可以利用吸风功能把树叶吸入指定的垃圾收集装置,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因此吹吸装置I至少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当吹吸装置I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吹吸装置I执行吹风功能,而当吹吸装置I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吹吸装置I执行吸风功能。因此第一工作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吹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吸模式。吹吸装置I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可选择地在吹模式或者吸模式下工作。吹吸装置I整体沿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延伸,定义该方向为纵向。吹吸装置I主要包括主体10以及可连接主体10的风管2。主体10包括外壳14,外壳14大致沿纵向延伸。外壳14用于包覆在外部,起到保护作用。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外壳14可以是一体构造形成的壳体,也可以是多个半壳体构成的整体,半壳与半壳之间通过螺丝等固定元件固定连接。外壳14可以包括一层或者内外多层形式的壳体组,也可以包括多个保护各自元件的壳体。风管2可连接主体10。风管2内部中空,用于提供空气流通,使空气从风管2吹向外界或者从外界吸入。在本实施例中,风管2可拆卸地连接主体10。当平时不需要使用吹吸装置I时,可以把风管2与主体10拆卸下并分离开,能够减少吹吸装置I整体的长度尺寸。当需要使用吹吸装置I时,可以把风管2与主体10连接,从而执行相应的吹风功能或吸风功能。由图1可见,风管2位于主体10的纵向前端。
[0217]吹吸装置I包括气流产生装置。如图2所示,气流产生装置收容于外壳14内,并可操作地产生气流。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能够沿一定的方向移动。在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可控制地产生沿不同方向移动的气流。例如,该气流产生装置可产生沿一向纵向前端方向移动的气流,也可以产生沿与向纵向前端方向相反的纵向后端方向移动的气流。气流移动的不同方向之间可以呈180度的夹角。在其他实施例中,气流移动的不同方向之间也可以呈其他角度,例如60、90、120、150度等。如图2所示,常见的气流产生装置包括了可旋转的风扇3以及用于驱动风扇3旋转的马达4。马达4用于提供旋转动力。按动力来源划分,马达4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电力驱动的电动马达,也可以是以汽油为燃料的汽油马达。电动马达包括了常见的碳刷马达或者是无刷马达。在本实施例中,马达4具有定子40以及可相对定子40转动的转子49。定子40被支撑结构46固定支撑。支撑结构46包括了沿纵向分开设置的前支架461和后支架462。前支架461和后支架462各自支撑起定子40。前支架461和后支架462之间还通过螺栓463固定连接。转子49包括沿轴线41延伸的马达轴42。在本实施例中,轴线41沿纵向延伸。转子49带动马达轴42围绕轴线41做旋转运动。马达轴42连接风扇3,从而带动风扇3相应的转动。当然,风扇3与马达轴42之间也可以设置齿轮等传动机构。可选择地围绕轴线4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中的双箭头B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马达4也可以只沿一个方向旋转。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气流产生装置不限于包含风扇3和马达4,例如采用磁力等新动力技术进行驱动,进而产生气流的方式。
[0218]风扇3可被旋转地驱动从而产生气流。在本实施例中,风扇3连接马达轴42,从而受马达轴42的驱动相应旋转。风扇3和马达4在主体10内大致纵向前后分布。风扇3更靠近纵向前端。马达4更靠近纵向后端。风扇3至少包括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能够围绕风扇轴线39旋转,并产生平行于风扇轴线39延伸方向流动的气流。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3可以由多级的轴流风扇组合而成,也可以仅有一级的轴流风扇构成。另外,风扇3也可以有其他类型的风扇多级组合,但是其中至少有一级是轴流风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风扇3也可以是由混流风扇形成。因为混流风扇也能产生沿风扇轴线39延伸方向移动的气流。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风扇3由一级的轴流风扇构成。风扇3包括轮毂31和若干个设置在轮毂31上的叶片32。轮毂31上设有连接孔33与马达轴42配接。连接孔33优选的具有扁方形状,正好与马达轴42上的扁方结构配合,从而使风扇3与马达轴42构成无相对旋转。值得注意的是,连接孔33是具有一定的纵向厚度的通孔,马达轴42沿纵向插入部分的连接孔33中,而不是全部连接孔33都被马达轴42插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连接孔33需要与其他元件配接。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孔33和马达轴42上也可以设置相应的花键结构,从而实现风扇3与马达4无相对转动的连接。叶片32沿轮毂31的径向延伸。叶片32的一端连接在轮毂31的周向表面34,该端为连接端35,与该连接端35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36。叶片32可以与轮毂31 —体成型,也可以与轮毂31固定连接。位于连接端35和自由端36之间的侧边呈弯曲设置使得整个叶片32大致卷曲状态。叶片32沿连接端35与自由端36的连线方向(也就是风扇3的径向)螺旋设置,使得叶片32整体呈类似螺旋阶梯结构,因此该连接端35和自由端36并非位于同一平面。叶片32沿风扇3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叶片32的数量为12个,当然也可以是9、10,11、13、14等。该若干个叶片32的螺旋方向均保持一致。叶片32随轮毂31 —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扇的风扇轴线39是与马达轴42的轴线41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轴流风扇的风扇轴线39与马达轴42的轴线41是不重合设置的。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扇旋转形成的平面与轴线41基本垂直。空气从风扇3的一侧穿过该平面,并移动至风扇3的另一侧。定义风扇3的起始一侧为上游区域,而另一侧为下游区域。在本实施例中,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沿纵向前后分布。空气从上游区域穿过风扇3并移动至下游区域,所以风扇3位于空气流通经过的路径中。在本实例中,由于马达4与风扇3纵向排列,因此马达4同样位于空气流通经过的路径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风扇3可选择地沿不同方向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从而使风扇3旋转产生不同方向移动的气流。特别强调的是,气流的不同移动方向是指相对风扇3而言。具体地,是指在第一工作模式下气流通过风扇3旋转形成的平面时的方向与第二工作模式下气流通过风扇3旋转形成的平面的是方向是不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风扇3可控制地围绕风扇轴线39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2中的双箭头B所示。这是基于风扇3始终围绕同一风扇轴线旋转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风扇3也可以围绕不同的风扇轴线进行旋转。例如,在某一时间段内,风扇3围绕第一风扇轴线旋转,因此风扇3向第一方向旋转;而当在另一时间段内,风扇3又围绕第二风扇轴线旋转,第一风扇轴线与第二风扇轴线可以平行设置或者呈一定夹角设置。这里的夹角可以是90度或者锐角或者其他角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风扇3转动方向的是马达4,马达4能够使风扇3产生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气流,也能够使风扇3产生向另外一方向移动的气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马达4动力连接风扇3,因此控制马达4的旋转方向即可以控制风扇3的转动方向。控制马达4正向旋转即能使风扇3沿第一方向转动,而控制马达4反向旋转即能使风扇3沿第二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风扇3的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风扇3的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换句话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好相反。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马达4与风扇3之间还可以设有换向离合器。通过改变换向离合器的离合位置或/与状态,带动风扇3向不同方向旋转。而无论风扇3向哪个方向旋转,马达4可以仅单向地转动以传递动力。
[0219]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0还设有用于握持的手柄部9,手柄部9弯曲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主体10上,从而形成握持空间。在操作吹吸装置I的时候,手柄部9位于吹吸装置I的上方。更具体地,手柄部9位于马达4的上方,如此可以使手柄部9与马达4达到较为理想的重量平衡。优选地,在手柄部9上设有用于控制马达4旋转方向的控制开关91,控制开关91可操作的控制马达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控制开关91还可以集成其他控制功能,例如调速功能,可以无级或者有级的方式进行调节马达4的转速。调速功能也可以不设置在控制开关91上,而是利用另外的开关进行控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开关91具有至少三个档位,也就是说具有至少三个操作位置。其中,第一操作位置对应于马达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或者说对应于风扇3沿第一方向旋转的状态;第二操作位置对应于马达4处于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或者说对应于风扇3沿第二方向旋转的状态;第三操作位置对应于马达4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或者说对应于风扇3停止旋转的状态;第三操作位置可以位于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当然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而控制开关91本身并非限制在手柄部9上,也可以位于主体10上的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吹吸装置I的手柄末端处还设置有电性接口 15,电性接口 15固定连接有电源线(图中未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