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321和电机轴23的第二扭簧636。如图7所不,第一扭簧635和第二扭簧636分别通过固定配接在电机轴23上,而且与第一转轴311和第二转轴321间隙配合。换句话说,第一扭簧635和第二扭簧636可选择地与第一转轴311和第二转轴321连接或脱开连接。另外,第一扭簧635和第二扭簧636具有相反的螺旋方向。例如,第一扭簧635具有顺时针方向的螺旋方向,而第二扭簧636由于具有逆时针方向的螺旋方向。当电机23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由于第一扭簧635螺旋方向同样为顺时针方向,因此第一扭簧635间隙配合第一转轴311的部分会收紧从而带动第一转轴311转动,而由于第二扭簧636螺旋方向与电机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因此第二扭簧636间隙配合第二转轴321的该部分会进一步松开,使电机轴23与第二转轴311脱开动力连接,电机轴23就不会带动第二转轴321转动。当电机23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扭簧636间隙配合的部分会收紧,从而带动第二转轴321旋转,而第一扭簧635间隙配合的部分会进一步松开,从而不会带动第一转轴311旋转。
[0090]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包括了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并且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都位于主体2内。和第二实施例相比,其主要区别是: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位于电机22的同侧。第一转轴311与第二转轴321的延伸方向与电机轴23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风扇311和第二风扇321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轴23连接。而主体2的壳体21可以具有第一开口 26,而不必需要第二开口。而且吹吸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的吹风组件41和吸风组件42。吹吸组件4通过第一开口 26整体地连接到主体2上。出口管423可以设置在主体2上,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吸风组件42上,螺旋通道424也可以选择地设置在主体2上或者设置在吸风组件42上。
[0091]吹吸装置I还包括了用于模式切换的吹吸转换机构。吹吸转换机构可以和离合装置6联动。当用户控制切换至吹模式时,离合装置6受到吹吸转换机构的切换变化相应改变离合状态,从而使的电机轴23与第一转轴311动力连接,而电机轴23与第二转轴321断开动力连接,这样电机22就可以带动带动第一风扇31工作,而当用户控制切换至吸模式时,离合装置6也会相应改变离合状态,从而使的电机轴23与第二转轴321动力连接,而电机轴23与第一转轴311断开动力连接,这样电机22就可以带动带动第一风扇31工作。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切换模式时不用反复拆卸安装吹风组件41和吸风组件42。离合装置6包括连接第一转轴311的第一花键轴,连接第二转轴321的第二花键轴以及连接电机轴23的花键套,花键套可操作地移动使得花键套择一的与第一花键轴或者第二花键轴连接。具体地,控制花键套沿一方向移动,使得花键套与第一花键轴花键连接而与第二花键轴断开连接,则此时电机轴23可以带动第一风扇31围绕第一转轴311旋转,而此时第二风扇321由于断开与电机22的连接二部工作;控制花键套沿相反的另一方向移动,使得花键套与第二花键轴连接而与第一花键轴断开连接,则此时电机轴23可以带动第二风扇321围绕第二转轴321旋转。
[0092]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包括了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并且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都位于主体2内。电机22位于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之间,且分别和第一风扇31、第二风扇32连接。电机轴23与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之间设有离合装置6。主体2上开设有第一开口 26和第二开口 27。在本实施例中,出口管423和螺旋通道424都设置在主体2上,并且靠近主体2的第二开口 27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同一根风管430作为吹风管和吸风管。当处于吹模式时,把该风管430安装到第一开口 26,电机22驱动第一风扇31工作,气流从该风管吹出。当切换到吸模式时,把该风管430从第一开口 26卸下,并安装到第二开口 27上,电机驱动第二风扇32工作,空气从该风管430吸入并从主体2上的出口管423排出。
[0093]如图10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仍然把一根风管430作为吹风管或者吸风管。与第五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吹吸装置I设有连接风管与主体2的枢转装置10。枢转装置10可控制风管430相对主体2改变位置。枢转装置10给围绕枢转轴13转动。枢转装置10还包括连接主体2的第一连接臂11以及连接风管430的第二连接臂12。如图10所示,当处于吹模式时,风管移动至与第一风扇31配合的位置,此时风管430当做吹风管使用。当切换至吸模式时,无需把风管拆卸,通过枢转装置把风管移动至与第二风扇32配合的位置,此时风管430当做吸风管使用。
[0094]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仍然把一根风管430作为吹风管411或者吸风管423,并且该风管430在切换吹吸模式时无需移动位置,可以始终固定连接在主体2上。主体2内设有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第一风扇31为轴流风扇,具有轴流叶片和第一转轴311。第二风扇32为离心风扇,具有离心叶片和第二转轴321。轴流风扇能够在电机22单独驱动轴流风扇旋转的吹风位置和在电机22同时驱动轴流风扇和离心风扇的吸风位置之间移动。第二风扇32上设有容纳第一风扇31的容纳腔40。第一风扇31位于该容纳腔40内。第二风扇32上还设有连通容纳腔40和风管430的通道400。第一风扇31的第一转轴311和第二风扇32的第二转轴321与电机轴23之间设有离合装置。在吹模式下,电机22的电机轴23通过离合装置与第一转轴311动力连接,而与第二转轴321断开动力连接,从而电机22带动第一风扇31旋转。第一风扇31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二风扇32的通道41,并从风管430吹向外部。当切换至吸模式,电机轴23通过离合装置与第二转轴321动力连接,而与第一转轴311断开动力连接。电机22可带动第二风扇32旋转,从而把气流从风管430吸入。
[0095]如图12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风扇组件3仍然包括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第一风扇31为轴流风扇,第二风扇32为离心风扇。第一风扇31可移动地与第二风扇32配合。在吹模式下,作为轴流风扇的第一风扇31进行工作,并不与第二风扇32配合。而作为离心风扇的第二风扇32不工作。在吸模式下,第一风扇31移动至与第二风扇32配合的位置,从而使第二风扇31与第二风扇32 —起工作。如图12所示,第二风扇32具有容纳腔40,第一风扇31可沿第一转轴311轴向移动。当第一风扇31收容于第二风扇32的容纳腔40,第一风扇31的叶片与第二风扇32的叶片对齐,组成混流叶片。在吹模式下,第一风扇31单独工作并产生气流,而第二风扇32并不工作。在吸模式下,在第一风扇31的叶片与第二风扇32的叶片组合形成混流风扇的叶片,使得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整体构成混流风扇。电机22驱动第一风扇31和第二风扇32 —起工作,从而使得混流风扇旋转工作,产生气流。
[009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吹吸装置,可选择地在吹模式或者吸模式下工作,其包括: 主体; 电机,位于所述主体内部,具有提供旋转运动的电机轴; 风扇组件,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吹风组件以及吸风组件,可连接至所述主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轴流风扇,在吹模式下,所述吹风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轴流风扇围绕第一转轴旋转,在吸模式下,所述吸风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离心风扇,在吸模式下,所述离心风扇围绕第二转轴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组件包括吸管,所述吹吸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吸管的出口管,当所述吸管安装到所述主体上后,所述吸管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从所述吸管进入并从所述出口管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吸管固定设置,所述出口管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吹风组件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吸风组件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装置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吸风组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择一地与所述主体配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吸装置还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择一地与所述电机轴动力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为花键联轴器。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吹风组件和所述吸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