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招致纺纱机I大型化。
[0085]在纺纱机I中,由于芯纱供给单元50安装在主体单元30中最初被提供芯纱C的牵伸装置6上,因此能够简化纺纱机I的结构。并且,能够确实地将芯纱C提供给牵伸装置
6o
[0086]在纺纱机I中,第I保持部件53将单元座51保持在芯纱供给位置,第2保持部件54将单元座51保持在多个退避位置的任一位置上。由此,能够与进行纺纱的情况和纺纱被中断的情况等相对应地将单元座51保持在芯纱供给位置和各退避位置的任一个位置上。并且,各退避位置能够根据作业内容(清扫和/或分解等)和/或作业者的身高分开使用。
[0087]在纺纱机I中,芯纱供给单元50配置在用来将纤维束F放置到牵伸装置6中的作业区域R的外侧。根据该结构,由于确保作业区域R,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将纱条S插入牵伸装置6的作业等。
[0088]如图4所示,芯纱供给单元50还具备操作部58。(在图5、图9及图10中省略了操作部58的图示。)操作部58为所谓交替型开关。交替型开关是指能够切换成ON状态和OFF状态,切换后能够保持ON状态或OFF状态的开关。例如,交替型开关在操作人员操作开关(操作部)而变成ON状态以后,即使将手从操作部离开也保持ON状态。操作部58只要是保持切换后的ON状态或OFF状态,并且如果确认操作部58就能够判断ON状态或OFF状态的装置,可以是任何类型。操作部58例如既可以是使灯点亮的类型,也可以是按压一次保持ON状态、再按一次变成OFF状态这样的一按开.一按关(按钮)型。
[0089]操作部58例如配置于芯纱送出部90的单元框10a上,位于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下游侧。操作部58通过设置在单元座51内的配线(图示省略)而连接到中继基板84上。当操作操作部58时,通过中继基板84给单元控制装置10发送电信号。单元控制装置10根据该电信号使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以及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动作。即,操作部58为用来使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开始向穿纱位置移动的开关。
[0090]具体为,当在操作部58中进行变成ON状态的操作时,表示ON状态的电信号通过中继基板84输出给单元控制装置10。在从机体控制装置E输出的有关纱种的信息(批次信息)中设定将芯纱C用于生成的纺纱Y的情况下,获取了该电信号的单元控制装置10使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和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动作。由此,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非松弛付与位置(穿纱位置),保持在非松弛付与位置。夹持部96移动到非夹持位置(穿纱位置),保持在非夹持位置。
[0091]如果在操作部58中进行了变成OFF状态的操作,表示OFF状态的电信号通过中继基板84输出给单元控制装置10。获取了该电信号的单元控制装置10使松弛付与部70的气缸72动作用的电磁阀和夹持切断器92的气缸98动作用的电磁阀动作。由此,使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松弛付与位置,使夹持部96移动到夹持位置。
[0092]在从机体控制装置E输出的有关纱种的信息中没有设定将芯纱C用于生成的纺纱Y的情况下,即使在从操作部58输出了表示ON状态的电信号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也禁止上述动作。即,在生成不使用芯纱C的纺纱Y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禁止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向穿纱位置移动。在进行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等)的情况下,即使在从操作部58输出了表示ON状态的电信号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也禁止上述动作。
[0093]接着说明纺纱机I的动作。在进行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牵伸动作和纺纱动作等)的情况下,如图6A及图6B所示,张力付与机构61位于张力付与位置,芯纱C被付与张力。此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位于非松弛付与位置。并且,夹持部96位于非夹持位置(即图示省略的夹持销与夹持块分离的状态)。这样,芯纱供给单元50边给从芯纱卷装CP退绕的芯纱C付与张力,边将芯纱C提供给牵伸装置6。
[0094]在由纺纱监视装置8检测到纱疵,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中断或者结束的情况下,夹持部96移动到夹持位置(即夹持销与夹持块抵接的状态),芯纱C被夹持。然后,被夹持部96夹持的芯纱C被切断器97切断。由此,从芯纱卷装CP抽出的芯纱C的纱端在夹持部96被夹持。然后,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摆动到松弛付与位置,穿过孔73中的芯纱C被提起,从芯纱卷装CP退绕与被提起的量相等的芯纱C。张力付与机构61移动到非张力付与位置。
[0095]在不从芯纱供给装置40移除芯纱C、重新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的情况下,夹持部96被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非夹持位置,解除芯纱C的纱端的夹持。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从松弛付与位置摆动到非松弛付与位置。张力付与机构61被保持在非张力付与位置,为不给芯纱C付与张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芯纱送出部90动作。由此,芯纱C的纱端通过芯纱引导部43送出到牵伸装置6。在送出了芯纱C的纱端后,芯纱送出部90的送出动作停止,张力付与机构61被移动到张力付与位置,付与芯纱C张力。
[0096]在自临时从芯纱供给装置40移除芯纱C的状态开始(重新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的情况下,在开始该动作之前,将芯纱C放置到芯纱供给装置40中。芯纱C从上游侧开始依次穿过芯纱导纱器55、张力付与机构61的各凸起64a和各孔64b、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芯纱导纱器56、芯纱监视部81、芯纱导纱器57、以及形成在芯纱送出部90内侧的芯纱C的行走区域。此时,张力付与部60的张力付与机构61位于非张力付与位置。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位于松弛付与位置,夹持部96位于夹持位置。
[0097]当操作操作部58切换成ON状态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移动到穿纱位置。具体为,如图10所示,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被从松弛付与位置摆动到非松弛付与位置,保持在该非松弛付与位置。由此,通过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的芯纱C的路径成为弯曲处少的路径。尤其由于从芯纱导纱器55到芯纱导纱器57的芯纱C的路径上张力付与机构61被保持在作为初始位置的非张力付与位置上,因此成为大致直线状。夹持部96从夹持位置移动到非夹持位置,保持在该非夹持位置。由此,在芯纱送出部90的内侧充分确保用来供芯纱C穿过的区域。
[0098]在芯纱C的纱端穿到芯纱送出部90的内侧后,操作设置了该芯纱送出部90的纺纱单元2的图示省略的操作部时,单元控制装置10控制芯纱送出部90的动作。更详细为,单元控制装置10以从芯纱送出喷嘴芯纱送出喷嘴区93的芯纱送出喷嘴往芯纱C的行走区域喷射空气的方式控制芯纱送出部90。由此,芯纱C的纱端被送出到牵伸装置6。为了移除残留在芯纱C的行走区域的纤维等,空气从芯纱送出喷嘴的喷射也可以在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之前进行。单元控制装置10也可以以在操作纺纱单元2的图示省略的操作部时除了从芯纱送出喷嘴之外,还从气流纺纱装置7内的喷嘴(例如捻回流产生喷嘴)喷射空气的方式控制气流纺纱装置7。由此,与残留在芯纱C的行走区域内的纤维等一起移除残留在纤维束F的行走路径上的纤维等。从芯纱送出喷嘴和气流纺纱装置7内的喷嘴喷射空气的定时既可以同时,也可以有时间差。
[0099]在操作了操作部58、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上的情况下,即在操作部58为ON状态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了用来开始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的规定的操作,单元控制装置10也不开始该动作。即,在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和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的情况下,单元控制装置10禁止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
[0100]当操作部58被切换到OFF状态时,单元控制装置10使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移动到松弛付与位置,使夹持部96移动到夹持位置。并且,单元控制装置10允许有关生成纺纱Y的动作。
[0101]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在本实施形态的芯纱供给装置40中,当芯纱C穿过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时,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分别被移动并保持在穿纱位置。由此,在芯纱供给装置40中,能够将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保持在供芯纱C容易穿过的适当的位置上。因此,芯纱供给装置40能够容易地放置芯纱C。
[0102]在本实施形态中,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能够移动到松弛付与位置和非松弛付与位置,该松弛付与位置为使芯纱C弯曲、付与该芯纱C松弛的位置,该非松弛付与位置为穿纱位置即与松弛付与位置相比芯纱不弯曲的位置。当穿过芯纱C时,松弛付与部70的臂71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由此,在芯纱供给装置40中,由于在松弛付与部70中能够使通过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的芯纱C的路径变成处地方少的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供芯纱C穿过。尤其在像松弛付与部70的孔73那样封闭的情况下,与形成缝隙等的孔等相比,一般情况下难以供芯纱穿过。通过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供芯纱C穿过。
[0103]在本实施形态中,夹持部96能够移动到夹持位置和非夹持位置,该夹持位置为保持芯纱C的位置,该非夹持位置为穿纱位置一一即不保持芯纱C的位置。当芯纱C穿过时,夹持部96被保持在穿纱位置。由此,在芯纱供给装置40中,当将芯纱C穿过形成在芯纱送出部90内侧的芯纱C的行走区域时,由于在夹持部96中充分确保用来穿芯纱C的区域,因此能够容易地供芯纱C穿过。
[0104]本实施形态中,芯纱供给装置40具备用来使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开始向穿纱位置移动的操作部58。由此,通过操作部58的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松弛付与部70和夹持部96向穿纱位置的移动。尤其在本实施形态中,操作部58配置在芯纱C的行走路径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由此,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