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驱动器壳体之间的环形间隙 的区域中存在的低压,避免污物被吸入驱动器壳体中。在此实施方式中尤其有利的是,在从 中间腔通向转子壳体的连接孔的区域中也施加低压,因此能够将任何可能的沉积物从转子 杯的后部区域中吸出,并且直接排放出去。如果至少纺纱转子的轴向轴承(但可能也是径 向轴承)在此设计成气压轴承,则由此会更加有助于流经中间腔的气流。
[0020] 在此尤其有利的是,中间腔持续地(或者在纺纱运转期间)以低压加载,因为由此 在纺纱运转期间就能够避免污物的沉积和游移。
[0021]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中间腔也同样像转子壳体一样以纺纱低压加载。中间 腔为此通过第三孔直接与气流式纺纱装置的纺纱低压的低压通道相连。因此除了设置中间 腔以外,无需采取其它结构的预防措施,因此气流式纺纱装置也能够成本低廉地被实施。此 处,中间腔能够与低压通道相连,该低压通道也使转子壳体与低压源或与机器长度的低压 管道相连,或者通过各自的低压管道连接至低压源或连接至机器长度的低压导管。在此实 施方式中也是有利的,即,至少在打开转子壳体时产生了从中间腔进入低压通道的气流,其 作用是,不仅避免了空气被吸入驱动器壳体中,甚至还主动地将空气从驱动器壳体中排出。
[0022] 但根据该实施例的变形方案,中间腔不必持续地以低压加载。在即将打开转子壳 体时或在打开转子壳体时才加载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腔的第三孔能够设置有可 控制的闭锁机构,该闭锁机构优选能够通过转子壳体的打开和闭合来操纵。因此,例如能够 通过传感器来记录转子壳体或与转子壳体相连的回转壳体(SchwenkgehMuse)的开启, 该传感器重新触发了闭锁机构的接通。当然,闭锁机构与转子壳体的纯机械式耦合也是可 行的。
[0023] 相反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三孔不是与低压源相连的,而只与环境空气相连。在 此,中间腔通过第三孔持续地以环境气压加载或者与环境压力相连。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 间腔中的环境气压,避免了在纺纱运转期间在驱动器壳体中产生低压。因此在打开转子壳 体时没有空气被吸入驱动器壳体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既可借助磁性轴承实施,也可借助 气压轴承实施,或可借助组合的轴承实现。此处还可能的是,只有少量的空气量按配量地通 过第三孔被传输到中间腔中,该少量空气足以阻止灰尘从转子壳体进入到中间腔或驱动器 壳体中。此外,由此还能将非常少量的空气量传输给转子壳体,其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在转子 后方的转子壳体中的沉积。因此即使在打开转子壳体时,并且由此在该处发生压力上升时, 也不再有污物能够进入到驱动器壳体中。传输进来的空气的量在此能够通过第三孔的尺寸 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腔中并且由于通向驱动器壳体的连接孔在驱动器壳体中也 产生了压力,该压力虽然高于转子壳体中的纺纱低压,但由于传输进来的空气量只是少量 的,所以其始终还是低于环境气压。
[0024] 此外有利的是,环境空气在传输到中间腔之前被过滤。在气流式纺纱装置中,第三 孔为此优选设置空气过滤器。因此通过过滤传输到中间腔中的空气,能够避免污物从周围 环境侵入转子壳体中。
[0025] 如果纺纱转子的轴承包括气压轴承,则这样控制通过气压轴承的空气流量对本方 法的实施是有利的,即在驱动器壳体中总是存在着比中间腔更大的压力。因此在中间腔不 仅以低压而且以环境气压加载时,不仅能够在打开转子壳体时避免空气和污物被吸入到驱 动器壳体中,而且同样能够在纺纱运转期间避免污物侵入到驱动器壳体中。由于环形间隙 的区域未完全密封,即使没有主动吸入污染的空气,在正常的纺纱运转中也可能产生这种 污物。
【附图说明】
[0026] 以下借助所描述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0027] 图1在示意性的概要视图中示出了转子纺纱机的气流式纺纱装置的侧视图;
[0028] 图2示出了气流式纺纱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具有连接到低压源上的中间腔;
[0029]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气流式纺纱装置的变形方案,其具有加载低压的中间腔;
[0030]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气流式纺纱装置的另一变形方案,其具有加载低压的中间 腔;
[0031] 图5示出了气流式纺纱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其具有加载低压的中间腔和仅包含 一轴向磁性轴承的轴向轴承;以及
[0032] 图6示出了气流式纺纱装置,其具有加载环境空气的中间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图1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了转子纺纱机2的气流式纺纱装置1的示意 性视图。转子纺纱机2以常见的方式包含进料装置8,该进料装置通过松散装置 9 ( AufUlsevoiTichtung解开装置)将纤维材料6传输到气流式纺纱装置1中,该松散装置 9将纤维材料散成单个纤维。在气流式纺纱装置1中,纤维材料6在纺纱转子3的转子杯 (见图2-6)中被纺成纱线7,并且通过退绕装置10退绕,并且借助缠绕装置11缠绕在梭芯 12上。
[0034] 除了具有转子杯4和转子杆5的纺纱转子3 (见图2-6)以外,气流式纺纱装置1 还包括转子壳体15和驱动器壳体17,转子杯4设置在转子壳体15中,纺纱转子3的杆5在 驱动器壳体17中延伸。根据当前视图,纺纱转子3借助单独驱动器14驱动并且支承在轴 承13中。在此,支撑垫片轴承(StUtzscheibenlagerungen)、磁性轴承以及气压轴承作为 纺纱转子的轴承13来使用。轴承13在此包含径向轴承25,此外还可包含与该径向轴承25 分开构成的轴向轴承24。该轴向轴承24可构成为轴向气压轴承24a或轴向磁性轴承,或通 过由这两种轴承形成的组合而构成。与所示的各轴承类型不同的是,在之后的附图2-6的 气流式纺纱装置中也可备选或附加地应用其它类型的轴承。为了一目了然,只标记了轴承 13,但没有标记它的单个部件。
[0035] 转子壳体15借助可取下的、尤其可转向一边的盖子27 (见箭头)封装。为了在气 流式纺纱装置上实施保养工作,转子壳体15的盖子27既能通过自动的检修装置也能通过 操作人员如当前通过箭头所标记的那样被取下。根据该视图,转子壳体15的盖子27在此 与可转向一边的回转壳体29相连,并且能够与它一起打开。但同样还可能的是,转子壳体 15设置有单独的盖子27。
[0036] 在纺纱运行时,转子壳体15通过气流式纺纱装置1的低压通道16以纺纱工艺所 必须的纺纱低压Psu加载。为此,气流式纺纱装置1的低压通道16在此与机器长度的低压 管道33相连,它也与中央低压源23相连。为了维持转子壳体15中的纺纱低压P su,在转子 壳体15的盖子27和转子壳体15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8。
[0037] 相反,与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5共同作用的驱动器14以及轴承13设置在与转子 壳体15分离的驱动器壳体17中,以便保护它们,既免受来自周围环境的污染,也免受来自 纺纱转子3的区域中的污染和纤维飞絮。纺纱转子3的转子杆5因此从转子壳体15 -直 延伸至驱动器壳体17。
[0038] 由于纺纱转子3的高转速,因此转子壳体15相对于驱动器壳体17不可能实现完 全的密封。这一点在常规的纺纱装置中会引起的后果是,在纺纱运转期间在驱动器壳体17 中也产生低压,这在打开转子壳体15时又会导致空气和污物从转子壳体15的区域被吸入 驱动器壳体17中。为了避免这一点,根据图1转子壳体15和驱动器壳体17在转子杆5的 轴向方向上相互隔开地设置在气流式纺纱装置1中。驱动器壳体17此时不再与转子壳体 15直接相连,而只是与气流式纺纱装置1相对于环境气压匕密封的区域相连。因此在纺纱 运转期间不会在驱动器壳体17中产生低压,从而在打开驱动器壳体15时不再有污物会被 吸入转子壳体17中。在此有利的是,两个壳体15和17彼此之间具有至少3mm、优选5mm、 尤其优选IOmm的间距,以便可靠地避免转子壳体15中的低压作用在驱动器壳体17上。
[0039] 根据有利的改进方案,在转子壳体15和与之间隔设置的驱动器壳体17之间设置 中间腔18。以下借助图2-6详细地描述了这种具有转子壳体15和驱动器壳体17的气流式 纺纱装置1,图2-6以不同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气流式纺纱装置1的详细视图。
[0040] 在图2中也可看到具有转子杯4和转子杆5的转子3。此外,可看到设置在转子壳 体15的盖子27中的退绕嘴34,在转子杯4中产生的纱线7通过该退绕嘴退绕。此时在驱 动器壳体17的区域中既可看到单独驱动器14,也可看到轴承13。在此设置有两个径向轴 承25,它构成为磁性轴承25a。此外还设置有轴向轴承24,它可以包含轴向磁性轴承或轴向 气压轴承24a或由这两种轴承组合起来的轴向轴承24。在此示出了轴向气压轴承24a,它 通过压缩空气源31供应并且作用在纺纱转子3远离转子杯4的端部上。
[0041] 此外从图2中还可看到,尽管设置有环形密封件21,在相互邻接的壳体和腔室之 间还分别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