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已知具有设置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变速箱的输入轴之间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具有:例如,分别与输出轴以及输入轴连接的两个旋转体、介于上述两个旋转体之间的弹性体、摩擦件。这样的减震装置通过弹性体、摩擦件使从发动机输入的旋转变动衰减。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36727号【实用新型内容】
[0006]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的情况下,由于是没有挡止构件的结构,所以导致扭转到弹簧紧贴为止。为了在规定的扭转角的范围内不产生弹簧的紧贴,必须使扭转刚性变高。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具有:
[0010]第一旋转体,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
[0011]第二旋转体,能够围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
[0012]第三旋转体,介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且能够围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
[0013]第一弹性部,介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第三旋转体之间,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三旋转体向旋转方向的一侧相对旋转而被弹性地压缩,
[0014]第二弹性部,介于所述第三旋转体与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三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相对旋转而被弹性地压缩,
[0015]第一挡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上,
[0016]第二挡止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旋转体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了第一角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挡止部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三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
[0017]第三挡止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旋转体上,
[0018]第四挡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了第二角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三挡止部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三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
[0019]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与两个旋转体的角度范围因螺旋弹簧的紧贴极限而受到限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一以及第二弹性部的损伤,从而减震装置的扭转刚性能够降低。
[0020]另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第一挡止部具有第一支撑构件,该第一支撑构件能够摆动地被所述第一旋转体支撑,并支撑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个端部,
[0021 ]所述第二挡止部具有第二支撑构件,该第二支撑构件能够摆动地被所述第三旋转体支撑,并支撑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个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了所述第一角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三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
[0022]所述第三挡止部具有第三支撑构件,该第三支撑构件能够摆动地被所述第三旋转体支撑,并支撑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一个端部,
[0023]所述第四挡止部具有第四支撑构件,该第四支撑构件能够摆动地被所述第二旋转体支撑,并支撑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另一个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了所述第二角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三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
[0024]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在弹性部与旋转体之间具有挡止部,在挡止部被可摆动地支撑的情况下,形成有挡止部能够沿着旋转体的周向移动的空间,从而能够使挡止部能够移动的区域变大。
[0025]另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具有第一螺旋弹簧,
[0026]所述第一挡止部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内部的第一凸部,
[0027]所述第二挡止部具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内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了所述第一角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凸部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三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
[0028]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第二螺旋弹簧,
[0029]所述第三挡止部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内部的第三凸部,
[0030]所述第四挡止部具有第四凸部,该第四凸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内部,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了所述第二角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三凸部接触,来限制所述第三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体向所述旋转方向的一侧旋转。
[0031]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第一?第四挡止部能够更加小型化。
[0032]另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不同。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通过由作用于减震装置的扭矩所产生的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之间的扭转角,使得减震装置在如下三种状态变更,上述三种状态为:第一弹性部以及第二弹性部使减震装置的扭转刚性产生的状态、第二弹性部使减震装置的扭转刚性产生的状态、由第一?第四挡止部限制相对旋转的第一?第三旋转体使减震装置的扭转刚性产生的状态。通过组合这样的多个扭转刚性,使旋转变动衰减变得更容易。而且,通过调整多个扭转刚性,在规定的扭转角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扭转刚性的分配,因此,与单一的扭转刚性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期望的扭矩容量。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剖视图。
[0034]图2是对第一圆板(discplate)的一部分进行剖切来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35]图3是省略驱动板来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36]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与图1不同的位置处的减震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37]图5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板、从动板、第一片材以及第四片材的俯视图。
[0038]图6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板、从动板、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的剖视图。
[0039]图7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第二片材、第三片材的俯视图。
[0040]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特性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0041]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串联区域中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42]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并联区域中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43]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抵接区域中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44]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45]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4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7]I减震装置
[0048]2驱动板
[0049]3中间板
[0050]4从动板[0051 ]5第一扭簧
[0052]5a,5b 端部
[0053]6第二扭簧
[0054]6a、6b 端部
[0055]21 衬套
[0056]21a凸台部
[0057]22第一圆板
[0058]22c第一框架部
[0059]23第二圆板
[0060]23c第一框架部
[0061]31 第一板
[0062]31b 臂
[0063]31c插通孔
[0064]32 第二板
[0065]32b 臂
[0066]32c插通孔
[0067]34第二连接构件
[0068]42外侧轮毂
[0069]42b 臂
[0070]71第一片材
[0071]71c 凸部
[0072]71d覆盖部
[0073]72第二片材
[0074]72c 凸部
[0075]73第三片材
[0076]73c 凸部
[0077]74第四片材
[0078]74c 凸部
[0079]74d覆盖部
[0080]Ax旋转轴
[0081 ]0tl第一抵接扭转角
[0082]H2第二抵接扭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83]下面,参照图1?图1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此外,关于实施方式的结构构件以及该构件的说明存在一并记载多种表现形式的情况。该结构构件以及说明并不妨碍未记载的其它的表现形式。而且,未记载的多种表现形式的结构构件以及说明并不妨碍其它的表现形式。
[0084]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I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减震装置I具有位于外侧的驱动板2、位于内侧的中间板3以及位于更内侧的从动板4。驱动板2是第二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中间板3是第三旋转体的一个例子。从动板4是第一旋转体的一个例子。
[0085]驱动板2、中间板3、从动板4分别能够围绕图1所示的旋转轴Ax旋转。旋转轴Ax是旋转中心的一个例子。下面,分别将与旋转轴Ax垂直的方向称为旋转轴Ax的径向或简称为径向、将沿着旋转轴Ax的方向称为旋转轴Ax的轴向或简称为轴向、将围绕旋转轴Ax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轴Ax的周向或简称为周向。
[0086]驱动板2相对于中间板3能够独立旋转,并且相对于从动板4能够独立旋转。换言之,驱动板2、中间板3、从动板4彼此能够相对地旋转。
[0087]驱动板2经由例如飞轮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此外,驱动板2并不限定于与发动机连接,也可以与马达那样的其它的驱动源或其它装置连接。
[0088]曲轴沿着旋转轴Ax延伸。飞轮形成为例如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延伸的圆盘状。发动机经由曲轴使飞轮旋转,使得驱动板2与飞轮一起旋转。即,发动机所产生的旋转经由飞轮传递至驱动板2。
[0089]驱动板2从靠近旋转轴Ax—侧开始依次具有衬套(bush)21、第一圆板22、第二圆板23、支撑板24、两个衬片部25。
[0090]衬套21具有两个凸台(boss)部21a与多个卡止部21b。凸台部21a是第二固定部的一个例子,是沿着旋转轴Ax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分。两个凸台部21a隔着间隙在旋转轴Ax的轴向上排列配置。卡止部21b是分别从两个凸台部21a的外周面向旋转轴Ax的径向突出的部分。
[0091]图2是对第一圆板22的一部分进行剖切来表示减震装置I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在图2中,驱动板2只以第一圆板22表不。
[0092]如图2所示,第一圆板22形成为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延伸的圆盘状。第一圆板22具有内框部22a、外框部22b、两个第一框架部22c、两个第二框架部22d。此外,第一框架部22c与第二框架部22d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
[0093]内框部22a是在旋转轴Ax的径向上延伸的圆盘状的部分。内框部22a形成为具有沿着旋转轴Ax延伸的嵌合孔22e的圆环状。内框部22a还具有花键部22f,该花键部22f通过从嵌合孔22e的内周面向径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