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板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建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板机,可用于自升式平台粧腿齿条及半弦管生产建造时钢板的翻身。
【背景技术】
[0002]自升式平台粧腿部分的齿条及半弦管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双面加工处理:如半弦管坡口余量切割后进行翻板,便于半弦管钢板的压制工序;齿条两侧的齿形数据测量及齿形加工,需对齿条进行翻身等。
[0003]目前的建造过程中,齿条与半弦管的翻板工作一般是使用行吊及辅助吊装工具(吊链等)进行翻板,特别是齿条和半弦管所采用的钢板厚度一般较大,相应地也具有较大的重量。按现有技术进行翻板,不仅费时较久,而且吊装过程中存在危险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自动翻转板件的翻板机,消除板件利用行吊翻转时的危险隐患,解决翻板工序耗时较久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板机,包括支撑支座、第一翻转装置、第二翻转装置和动力装置;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翻转板和垂直位于第一翻转板一端的第一挡板,第一翻转板的该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支座上;第二翻转装置包括第二翻转板和垂直位于第二翻转板一端的第二挡板,第二翻转板的该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支座上;动力装置包括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翻转板和所述第二翻转板转动的两组驱动机构,以及电控连接驱动机构的电控机构;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分别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分别能够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两翻转板的转动轴线平行并具有水平间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并在沿翻转板的转动轴线方向上错位布置。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转板与所述第一挡板呈L型布置,所述第二翻转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呈L型布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两翻转板之间的间隔。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机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支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板或所述第二翻转板。
[0009]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机构。
[0010]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支座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和/或第二翻转装置设置;所述升降机构电连接所述电控机构。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机构。
[0012]优选地,所述电控机构包括无线连接的电动机和遥控器,所述电动机安装于所述支撑支座上并电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转装置间隔设有多个,各第一翻转装置的第一翻转板联动且转动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翻转装置间隔设有多个,各第二翻转装置的第二翻转板联动且转动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支座为桁架式结构。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翻板机中,由电控机构和驱动机构对翻转装置的转动进行控制,通过两个翻转装置的结构配合完成板件的翻身,利用该翻板机可自动翻转板件,从而消除板件利用行吊翻转时的危险隐患,解决翻板工序耗时较久的问题,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翻板机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一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翻板机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二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翻板机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翻板机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翻板机;20、钢板;1、支撑支座;2、第一翻转装置;21、第一翻转板;22、第一挡板;23、转轴;3、第二翻转装置;31、第二翻转板;32、第二挡板;4、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板机,用于对钢板等板件进行翻身(绕水平轴线翻转180度),特别适用于具有较大重量的钢板翻身,例如自升平台粧腿部分的齿条、半弦管钢板等。
[0023]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翻板机10主要包括支撑支座1、第一翻转装置2、第二翻转装置3和动力装置。
[0024]支撑支座I为翻板机10的底座,其较优地采用桁架式结构,便于各结构的安装,且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减轻重量。支撑支座I的四周主要支撑构件采用工字钢,中间辅助的支撑构件可采用角钢,底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采用厚度较厚且宽度较宽的钢板,主要起稳固的作用。支撑支座I的各构件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确保支撑支座的强度。
[0025]第一翻转装置2和第二翻转装置3可采用相同的结构,用于承载板件并带动板件翻身。
[0026]第一翻转装置2包括第一翻转板21和垂直位于第一翻转板21—端的第一挡板22,第一翻转板21的该端铰接于支撑支座I上,并能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的90度范围内转动,第一翻转板21的转动轴线L21沿支撑支座I的纵向延伸。第一翻转板21和第一挡板22相对固定,在第一翻转板21转动时,第一挡板22随之转动。第一翻转板21和第一挡板22所形成的角部可供板件放置并限位,从而在第一翻转板21转动时带动板件一同翻转,并能避免板件掉落。
[0027]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板21和第一挡板22呈L型布置。两者通过转轴23相连,第一翻转板21通过该转轴23与支撑支座I铰接,第一翻转板21转动过程中,第一翻转板21与第一挡板22保持相对固定。
[0028]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板21与第一挡板22各由一钢板构成,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板21与第一挡板22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0029]第二翻转装置3包括第二翻转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二翻转板31和第二挡板32的结构特征与第一翻转装置2的第一翻转板21和第一挡板22相同。
[0030]第二翻转板31同样能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的90度范围内转动,第二翻转板31的转动轴线L31与第一翻转板21的转动轴线L21平行,并具有沿支撑支座I横向的水平间隔do
[0031]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32相对,并在沿翻转板21、31的转动轴线L21、L31方向上错位布置。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32的长度不小于两翻转板21、31之间的间隔。当第一翻转板21/第二翻转板31翻转至竖直状态时,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32将呈水平状态,填充两翻转板21、31之间的间隔,从而可支撑板件,且两挡板22、32不会相互干涉。
[0032]参阅图3和图4,第一翻转装置2设有间隔的两个,大致地靠近支撑支座I纵向的两端。两第一翻转装置2的第一翻转板21的转动轴线L21在同一条直线上,当需要进行翻转时,两第一翻转板21联动,同时进行翻转。
[0033]同样地,第二翻转装置3亦设有间隔的两个,分别与两第一翻转装置2相对。两第二翻转装置3的第二翻转板31联动且转动轴线L31在同一条直线上。
[0034]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待翻身板件的需求对第一翻转装置2、第二翻转装置3的数量进行适当增减。
[0035]第一翻转板21和第二翻转板31的转动分别由动力装置进行驱动。
[0036]动力装置包括分别驱动第一翻转板21和第二翻转板31转动的两组驱动机构4,以及分别电控连接各驱动机构4的电控机构(图中未示出)。
[0037]各驱动机构4为直线驱动机构,本实施例中,各驱动机构4为液压机构。驱动机构4的下端连接支撑支座I,驱动机构4的上端连接第一翻转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