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879168阅读:1564来源:国知局
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以提升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而诞生了电动车辆,通过电动车辆的无废气排放的特点来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然而,尽管电动车辆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但是充电却成为电动车辆最大的问题。
[0003]如图1所示,为解决电动车辆的充电问题,公开了题为“具有电池类型侦测功能的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序列号为TW98105373的专利申请,其通过无线充电方式来为电动车辆的充电提供便利性。
[0004]题为“具有电池类型侦测功能的感应式电源供应系统”、序列号为TW98105373的专利申请具有充电站Ia的充电端和电动车辆Ib的被充电端;充电站Ia处至少设置有初级线圈lal,电动车辆Ib上至少设置有次级线圈lbl,通过初级线圈Ial与次级线圈Ibl的相互感应和作用,将充电站Ia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Ial传输到电动车辆Ib的次级线圈lbl,次级线圈Ibl可以接收充电站Ia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lb2进行存储,进而使电动车辆Ib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
[0005]就电动摩托车而言,同样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方式来获得充足的电源,因此将次级线圈Ibl设置在电动摩托车的何处才能确保次级线圈Ibl能够稳定地接收初级线圈Ial所输出的电源已经成为电动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由此来提升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0007]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其中电动摩托车的车架单元连接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的下方连接前叉,前叉的下方枢设有前轮,电动摩托车设置有马达,转向机构的后方并且在后轮上方设置有乘坐部,电动摩托车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车体盖的脚踏板与脚踏板底盖可以限定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容纳电池,电池电气连接到用于驱动后轮的马达,脚踏板设置有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
[0008]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功效为:通过在脚踏板的底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0009]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脚踏板的底盖的上端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0010]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侧车体盖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0011]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前车体盖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0012]本发明的另一功效为:通过在电池上设置可以供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的空间,进而提升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功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序列号为TW98105373的专利申请。
[0014]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的方块图。
[0015]图3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0016]图4、5是本发明的次级感应线圈的实施例。
[0017]图6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0018]图7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0019]图8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四实施例。
[0020]图9、10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五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审查员能够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所能实现的功效,现在结合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0022]如图2所示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无线充电方式为:该无线充电结构具有充电站2的充电端和电动车辆3的被充电端;充电站2处至少设置有初级线圈21,电动车辆3上至少设置有次级线圈4,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I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以进行存储,进而使电动车辆3获得充足的电源。充电站2的初级线圈21与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的旁边另外设置有感应芯片5,由此感应并辨别是否为预设的电动摩托车3进行充电。
[0023]如图3所示,电动摩托车3的车架单元31的前方设置有转向机构32,转向机构32的下方连接前叉(前避震器)33,前叉33的下方枢设有前轮34,车架单元31朝车体后方设有电动后轮35,电动后轮35内设置有轮毂马达(图中未绘出)以向电动摩托车3提供动力,转向机构32的后方并且在电动后轮35的上方设置有乘坐部36,乘坐部36与转向机构32保持一定间距;电动摩托车3的外周设置有车体盖37,车体盖37具有包覆转向机构32的车头盖371、设置于车头盖371下方并且包覆车体前端的前车体盖372、以及设置于前车体盖372后方的遮膝罩373、设置于转向机构32与乘坐部36之间的下方的脚踏板374、设置于脚踏板374下方的脚踏板底盖375、设置于乘坐部36下方并且位于车体后方两侧的侧车体盖376。本发明的附图以利用轮毂马达来驱动后轮35为例来说明电动摩托车3的动力来源,实际上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3也可以具有前置马达,其通过驱动链条或皮带来驱动后轮35,或者利用马达和传动箱所构成的驱动机构来驱动后轮35,因此本发明的后轮35的驱动方式并不限于轮毂马达,特此予以说明。
[0024]如图3所示,脚踏板374可以形成搁脚部38,骑乘者可以将脚搁置在搁脚部38 ;脚踏板374与脚踏板底盖375可以限定容置空间A,容置空间A内容纳电池39,电池39电气连接到电动后轮35,由此可以提供电源,用于使电动后轮35运行;由此可以通过设置于转向机构32上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绘出)来使电动后轮35转动,进而使电动摩托车3行驶。
[0025]如图2、3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一实施例,脚踏板374的底面设置有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脚踏板374的底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脚踏板374内。通过在脚踏板374的底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0026]如图3、4、5所示,其中,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是矩形卷绕式感应线圈41或者是圆环状卷绕式感应线圈42,由此来增强次级感应线圈4的感应效果。此外,可以在次级感应线圈4的旁边设置可以识别车辆的感应芯片5,由此可以识别电动摩托车3,以在电动摩托车进行充电时判断其身份或者判断是否需要付费。
[0027]如图2、6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脚踏板底盖375上,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脚踏板底盖375的上端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脚踏板底盖375内。通过在脚踏板底盖375的上端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0028]如图2、7所示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的无线充电结构的第三实施例,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侧车体盖376上,次级感应线圈4电气连接到电池39。由此,当电动摩托车3位于充电站2时,充电站2处的初级线圈21可以通过初级线圈21与次级线圈4的相互感应和作用来将充电站2的电源经由初级线圈21传输到电动车辆3的次级线圈4,次级线圈4可以接收充电站2的电源并将其传输到电池39来进行存储,从而获得充足的电源,进而使电动车辆3能够获得充足的电源。利用封胶将次级感应线圈4粘贴在侧车体盖376的内侧面或者以包射一体成形的方式将次级感应线圈4设置在侧车体盖376内。通过在侧车体盖376的内侧面设置可以使电池39进行无线充电的次级感应线圈4,可以方便电动摩托车3进行无线充电,同时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电动摩托车3的空间。
[002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