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例12)
[0195] -负极L的制造-
[0196] 将所制造的负极C通过压机(由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压缩,使得负极 材料层的平均厚度为46 y m(0. 0046cm),从而制造负极L。负极材料层的孔隙率为0. 40,和 每单位面积的负极材料层的孔体积为I. 84mm3/cm2。
[0197] (负极的制造实施例13)
[0198] -负极M的制造-
[0199] 将所制造的负极D通过压机(由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压缩,使得负极 材料层的平均厚度为69 y m(0. 0069cm),从而制造负极M。负极材料层的孔隙率为0. 40,和 每单位面积的负极材料层的孔体积为2. 77mm3/cm2。
[0200](负极的制造实施例14)
[0201] -负极N的制造-
[0202] 将所制造的负极E通过压机(由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压缩,使得负极 材料层的平均厚度为115 ym(0. 0115cm),从而制造负极N。负极材料层的孔隙率为0. 40,和 每单位面积的负极材料层的孔体积为4. 61mm3/cm2。
[0203] (负极的制造实施例15)
[0204] -负极0的制造_
[0205] 将所制造的负极D通过压机(由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压缩,使得负极 材料层的平均厚度为66 y m(0. 0066cm),从而制造负极0。负极材料层的孔隙率为0. 37,和 每单位面积的负极材料层的孔体积为2. 44mm3/cm2。
[0206] (非水电解质的制造实施例1)
[0207] -非水电解质A的制造-
[0208] 对于非水电解质A,制备0. 3mL其中已经溶解有I. 7mol/L的LiPF6的碳酸二甲酯 (DMC) 〇
[0209] (非水电解质的制造实施例2)
[0210] -非水电解质B的制造-
[0211] 对于非水电解质B,制备0. 3mL其中已经溶解有3. 2mol/L的LiPF6的碳酸二甲酯 (DMC) 〇
[0212] (非水电解质的制造实施例3)
[0213] -非水电解质C的制造-
[0214] 对于非水电解质C,制备0. 3mL其中已经溶解有4. Omol/L的LiPF6的碳酸二甲酯 (DMC) 〇
[0215] 〈隔板〉
[0216] 对于隔板,制备由聚丙烯形成并且具有20 ym厚度和60%孔隙率的隔板(由JMT INC?制造)。
[0217] 〈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的制造〉
[0218] 将所述正极、所述隔板、所述负极和所述非水电解质放置于用于制造硬币蓄电元 件的击(2032型,由Hohsen Corp?制造)中,并且将所述击用卷曲装置(由Hohsen Corp. 制造)卷曲,从而制造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
[0219] 〈正极A的容量的确认〉
[0220] 将正极A、所述隔板、非水电解质A、和锂(由Honjo Metal Co.,Ltd.制造,厚 度:200 ym)置于硬币缶中以组成蓄电元件。将该蓄电元件在室温(25°C )下以0. 5mA/cm2 的恒定电流充电至5. 2V的充电终止电压。在第一次充电之后,通过以0. 5mA/cm2的恒定电 流放电至2. 5V而进行该蓄电元件的初始充电和放电。将初始充电和放电之后的该蓄电元 件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充电至5. 2V,之后将该蓄电元件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放电至 2. 5V。将上述充电和放电过程确定为1次充电和放电循环。该充电-放电循环进行两次, 并且测量每单位面积的正极A的容量。测得的其容量为0.45mAh/cm2。注意,正极A的容量 是通过充电/放电测量装置(T0SCAT3001,由TOYO SYSTEM CO.,LTD.制造)测量的。
[0221] 〈正极B的容量的确认〉
[0222] 以与正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正极B的容量。正极B的 容量为 0. 45mAh/cm2。
[0223] 〈正极的容量的确认C>
[0224] 以与正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正极C的容量。正极C的 容量为 0. 45mAh/cm2。
[0225] 〈正极的容量的确认D>
[0226] 以与正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正极D的容量。正极D的 容量为 0. 44mAh/cm2。
[0227] 〈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
[0228] 将负极A、所述隔板、非水电解质A、和锂(由Honjo Metal Co.,Ltd.制造,厚度: 200 ym)置于硬币缶中以组成蓄电元件。将该蓄电元件在室温(25°C )下以0. 5mA/cm2的 恒定电流充电至OV的充电终止电压。在第一次充电之后,通过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放 电至2. 5V而进行该蓄电元件的初始充电和放电。将初始充电和放电之后的该蓄电元件以 0. 5mA/cm2的恒定电流充电至0V,之后将该蓄电元件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放电至2. 5V。 将上述充电和放电过程确定为1次充电和放电循环。该充电-放电循环进行两次,并且测 量每单位面积的负极A的容量。测得的其容量为0.91mAh/cm 2。注意,负极A的容量是通过 充电/放电测量装置(T0SCAT3001,由TOYO SYSTEM CO.,LTD?制造)测量的。
[0229] 〈负极B的容量的确认〉
[0230]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B的容量。负极B的 容量为 I. 35mAh/cm2。
[0231] 〈负极C的容量的确认〉
[0232]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C的容量。负极C的 容量为 I. 79mAh/cm2。
[0233] 〈负极D的容量的确认〉
[0234]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D的容量。负极D的 容量为 2. 68mAh/cm2.
[0235] 〈负极E的容量的确认〉
[0236]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E的容量。负极E的 容量为 4. 47mAh/cm2.
[0237] 〈负极F的容量的确认〉
[0238]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F的容量。负极F的 容量为 〇. 90mAh/cm2。
[0239] 〈负极G的容量的确认〉
[0240]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G的容量。负极G的 容量为 I. 79mAh/cm2。
[0241] 〈负极H的容量的确认〉
[0242]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H的容量。负极H的 容量为 2. 69mAh/cm2。
[0243] 〈负极I的容量的确认〉
[0244]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I的容量。负极I的 容量为 4. 53mAh/cm2。
[0245] 〈负极J的容量的确认〉
[0246]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J的容量。负极J的 容量为 〇. 89mAh/cm2。
[0247] 〈负极K的容量的确认〉
[0248]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K的容量。负极K的 容量为 I. 33mAh/cm2。
[0249] 〈负极L的容量的确认〉
[0250]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L的容量。负极L的 容量为 I. 78mAh/cm2。
[0251] 〈负极M的容量的确认〉
[0252]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M的容量。负极M的 容量为 2. 67mAh/cm2.
[0253] 〈负极N的容量的确认〉
[0254]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N的容量。负极N的 容量为 4. 45mAh/cm2。
[0255] 〈负极O的容量的确认〉
[0256] 以与负极A的容量的确认相同的方式确认每单位面积的负极O的容量。负极O的 容量为 2. 66mAh/cm2。
[0257] (实施例1)
[0258] 将正极A、所述隔板、非水电解质A、和负极C置于硬币缶中以组装实施例1的非水 电解质蓄电元件。
[0259] 将所获得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在室温(25°C )下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充电 至5. 2V的充电终止电压。在第一次充电之后,将所述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以0. 5mA/cm2的 恒定电流放电至2. 5V,从而进行初始充电和放电。将初始充电和放电之后的该蓄电元件 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充电至5. 2V,之后将该蓄电元件以0. 5mA/cm 2的恒定电流放电至 2. 5V。将上述充电和放电过程确定为1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将该充电-放电循环进行直至 50次循环。
[0260] 其容量比(负极容量/正极容量)为3. 98,孔体积比(负极的孔体积/正极的孔 体积)为1. 07,和孔体积比(正极的孔体积/隔板的孔体积)为4. 01。
[0261] 50次循环之后所述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的容量保持率(其以下述方式测量)为 90.0%。此外,对于第2次循环而言所述发电元件的体积能量密度(其以下述方式测量) 为25. 3mAh/cm3。结果示于表2中。注意,所述测量通过充电/放电测量装置(T0SCAT3001, 由 TOYO SYSTEM CO.,LTD?制造)进行。
[0262] [50次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
[0263] 50次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是使用第2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作为标准(100% ) 计算的,并且基于以下标准评价。
[0264] -评价标准-
[0265] A : 50次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0 %或更高。
[0266] B:50次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低于70%。
[0267] [对于第二次循环的容量而言发电元件的体积能量密度]
[0268] 对于第二次循环的容量而言所述发电元件的体积能量密度是使用下式计算的:
[0269] 具有16mm直径的电极的放电容量八具有16mm直径的正极材料层的几何体积和 具有16mm直径的负极材料层的几何体积之和)
[0270] (实施例2)
[027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实施例2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条件是使用5 片隔板(总厚度 :〇.〇lcm)。
[027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所获得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进行充电_放电循 环。容量比(负极容量/正极容量)为3. 98,孔体积比(负极的孔体积/正极的孔体积) 为1. 07,和孔体积比(正极的孔体积/隔板的孔体积)为0? 80。
[0273] 50次循环之后所述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的容量保持率(其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 方式测量)为96. 6%,和对于第二次循环而言所述发电元件的体积能量密度(其以与实施 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为17. 3mAh/cm3。结果示于表2中。
[0274] 与实施例1相比,在实施例2中发电元件的体积能量密度大幅降低,因为隔板的体 积增加。
[0275] (实施例3)
[0276] 将负极D、所述隔板、其中已经溶解有0? 5mol/L的LiPF6的碳酸二甲酯(DMC)、和 锂(由Honjo Metal Co.,Ltd?制造,厚度:200 y m)置于由Hohsen Corp.制造的2-电极 单元(池,cell)中以组成半单元(半电池,half cell)。
[0277] 在室温(25°C)下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等级向所获得的半单元施加电流直至 〇.IV的电压。将所述单元拆解以取出掺杂有锂离子的负极。
[0278] 接着,将正极A、所述隔板、非水电解质A、和所取出的负极置于硬币缶中,以组装 实施例3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
[0279] 在第一次充电之后,将所获得的非水电解质蓄电元件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放 电至2. 5V,从而进行初始充电和放电。将初始充电和放电之后的该蓄电元件以0. 5mA/cm2 的恒定电流充电至5. 2V,之后将该蓄电元件以0. 5mA/cm2的恒定电流放电至2. 5V。将上述 充电和放电过程确定为1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将该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