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0438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光显示器100包括下基板110、阳极150、有机发光层160 和阴极170A。
[0041] 支撑有机发光显示器100的多个元件的下基板110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多个子 像素区域分别发射不同的颜色。多个子像素区域包括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区域的第一子像素 区域110A、对应于绿色子像素区域的第二子像素区域110B、对应于藍色子像素区域的第= 子像素区域110CW及对应于白色子像素区域的第四子像素区域110D。根据本发明实施方 式的有机发光显示器100通过采用对应于白色子像素区域的第四子像素区域110D可减少 功耗并提高有机发光显示器100的光效率。
[0042] 在下基板110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130。薄膜晶体管130包括有源层120、栅极电 极131、源极电极132和漏极电极133。在下基板110上形成用于每个子像素区域的薄膜晶 体管130,薄膜晶体管130能对每个子像素区域进行独立的驱动。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 描述,在有机发光显示器100中可包括的各薄膜晶体管之中图示了薄膜晶体管130。此外, 在本说明书中,薄膜晶体管130被描述为共面薄膜晶体管。然而,可使用反交错薄膜晶体 管。
[0043] 有源层120形成在下基板110上。有源层120包括沟道区域121、W及设置在沟 道区域121两侧上的源极区域122和漏极区域123。在有源层120上形成栅极绝缘膜140, W将有源层120与栅极电极131绝缘。如图la中所示,当在下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 栅极绝缘膜140时,栅极绝缘膜140被形成为包括暴露一部分有源层120的接触孔,该接触 孔暴露源极区域122和漏极区域123的一部分。在栅极绝缘膜140上形成栅极电极131。 在栅极电极131上形成层间绝缘膜141。层间绝缘膜141被形成为包括暴露一部分有源层 120的接触孔,该接触孔暴露有源层120的源极区域122和漏极区域123的一部分。在层 间绝缘膜141上形成源极电极132和漏极电极133。源极电极132和漏极电极133经由形 成在层间绝缘膜141和栅极绝缘膜140中的接触孔分别与有源层120的源极区域122和漏 极区域123电连接。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在薄膜晶体管130上形成平坦化 层142,W使下基板110的上侧平坦。平坦化层142被形成为包括暴露漏极电极133的接触 孔。
[0044] 在下基板110上形成包括阳极150、有机发光层160和阴极170A的有机发光元件。 驱动有机发光元件,W使从阳极150提供的空穴和从阴极170A提供的电子在有机发光层 160中组合,W发射光,由此形成图像。有机发光显示器100是被独立驱动的显示器,其被驱 动用于每个子像素区域。因此,对每个子像素区域都设置如上所述的薄膜晶体管130和有 机发光元件,因而对每个子像素区域设置的薄膜晶体管130可独立地驱动有机发光元件。
[0045] 在平坦化层142上形成阳极150。阳极150可经由形成在平坦化层142中的接触 孔与薄膜晶体管130的漏极电极133连接。使用具有高功函数的导电材料形成阳极150,W 提供空穴,阳极150包括具有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层151A,152A,153A和154A。
[004引如图la中所示,当有机发光显示器100为顶部发光型有机发光显示器时,阳极150 包括形成在透明导电层下侧上的反射层151B,152B,153B和154B,W将从有机发光层150发 射的光释放到有机发光显示器100的上侧。反射层151B,152B,153B和154B由反射率出色 的导电层形成。
[0047]对每个子像素区域分离地形成阳极150。在本说明书中,形成在对应于第一子像 素区域110A的区域中的阳极150被定义为第一阳极151,形成在对应于第二子像素区域 110B的区域中的阳极150被定义为第二阳极152,形成在对应于第S子像素区域110C的区 域中的阳极150被定义为第S阳极153,形成在对应于第四子像素区域110D的区域中的阳 极150被定义为第四阳极154。此外,如上所述,第一阳极151包括透明导电层151A和反射 层151B,第二阳极152包括透明导电层152A和反射层152B,第S阳极153包括透明导电层 153A和反射层153B,第四阳极154包括透明导电层154A和反射层154B。在阳极150上形 成堤层145。堤层145被形成为划分相邻的子像素区域。
[0048] 在阳极150上形成发射白色光的有机发光层160。作为用于发射白色光的叠层结 构,有机发光层160可形成为单叠层结构或多叠层结构。有机发光层160可形成为巧光材 料、磯光材料和巧光材料的叠层结构、磯光材料的叠层结构、或巧光材料和磯光材料的叠层 结构。
[0049] 在有机发光层160上形成阴极170A。阴极170A形成在有机发光层160的整个区 域中。就是说,阴极170A与单独的电压线连接,W向所有子像素区域施加相同的电压,因而 并非对于每个子像素区域都对阴极170A图案化,而是阴极170A被形成为覆盖有机发光层 160的整个区域。
[0050] 阴极170A提供电子,因而使用具有高导电性和低功函数的材料,即用于阴极的材 料而形成。如图la中所示,当有机发光显示器100为顶部发光型有机发光显示器时,使用 具有低功函数的相当薄的金属材料形成阴极170A。例如,当使用具有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 形成阴极170A时,可通过诸如银(Ag)、铁灯U、侣(AU、钢(Mo)或Ag和Mg的合金之类的 金属材料W几百A或更小的厚度,例如200A或更小的厚度,更优选大约100A和200A, 之间的厚度,形成阴极170A。在此情形中,阴极170A基本对应于半透明层。如果厚度大于 200A,则阴极170A的光透射率可降低,相应地降低了有机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此外,如 果阴极170A的厚度小于100A,则阴极170A的表面电阻不期望地变高。因此,在优选的实 施方式中,阴极170A的厚度为大约150A。此外,为了提高光透射率并减小表面电阻,可结 合上述金属材料使用碳纳米管和/或石墨来形成阴极170A。
[0051] 在下基板110上设置有滤色器190。滤色器190包括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一子像素区 域110A、第二子像素区域110B和第S子像素区域110C的第一滤色器191、第二滤色器192 和第S滤色器193。第一滤色器191、第二滤色器192和第S滤色器193的每一个是用于显 示预定颜色的滤色器。例如,第一滤色器191、第二滤色器192和第=滤色器193的每一个 可W是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和藍色中任意一种颜色的滤色器。在图la中,为便于描述,第一 滤色器191被定义为红色滤色器,第二滤色器192被定义为绿色滤色器,第=滤色器193被 定义为藍色滤色器。第四子像素区域110D对应于白色子像素区域,因而没有设置滤色器。 当从与第一子像素区域110A、第二子像素区域110B和第S子像素区域110C的每一个对应 设置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射的白色光穿过滤色器190时,可在有机发光显示器100中显示具 有各种颜色的光。
[0052] 上基板115设置在下基板110上。上基板115被设置成面对下基板110,并可使用 与下基板11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0053] 微腔是指当光在间隔开一光学路径长度的两个层之间反复反射时,具有预定波长 的光通过相长干设被放大。如图la中所示,当有机发光显示器100为顶部发光型有机发光 显示器时,其中层叠有反射层151B,152B,153B和154BW及透明导电层151A,152A,153A和 154A的阳极150设置在有机发光元件的下部上,包括相当薄的金属材料且对应于半透明层 的阴极170A设置在有机发光元件的上部上。从有机发光元件发射的光中的发射到有机发 光元件下部的光在阳极150上被反射,并行进到有机发光元件的上部。发射到有机发光元 件上部的光W及在有机发光元件中的阳极150上反射的光行进到阴极170A。该些光的一部 分被释放到外部,其他部分被反射,从而再次行进到阳极150。因此,产生了在阳极150与阴 极170A之间反复反射的光,基于阳极150与阴极170A之间的距离,即其中在阳极150上发 生反射的部分与其中在阴极170A上发生反射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具有预定波长的光可通 过相长干设被放大。在本说明书中,为便于描述,阳极150与阴极170A之间的距离被定义 为阳极150的反射层151B,152B,153B和154B与对应于半透明反射层的阴极170A之间的 距离。
[0054]因为红色可见光、绿色可见光和藍色可见光的波长彼此不同,所W在红色子像素 区域、绿色子像素区域和藍色子像素区域中设定不同的共振距离。共振距离可设为与发射 光的半波长的倍数对应的值。当形成用于具有预定波长的光的共振距离时,发射光中的具 有相应波长的光在阳极150与阴极170A之间反复反射,且由于相长干设而W增加的振幅 向外提取,因而提高了光效率。然而,不具有相应波长的光在阳极150与阴极170A之间反 复反射时由于相消干设而具有减小的振幅。例如,因为红色可见光的波长为大约650nm,所 W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区域的第一子像素区域1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