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设计共振腔的各个参数。
[0044] 各共振腔的共振频率均可W通过W下公式计算:
[0046] 式中,f。为各共振腔共振频率;C为声速;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0047] 各共振腔的长度决定消除进排气管道噪声的中屯、频率,在设计过程中,可W根据 需要衰减管道噪声的若干中屯、频率来设计各共振腔的Wi和W 2的值,W 1的取值范围可W在 20mm~300mm之间,W2的取值范围可W在5n皿~50mm之间,在确保布置空间的前提下,共 振腔入口 11、21、31、41的面积应尽量的放大。 W4引如图6所示,共振腔10、20、30、40的径向截面的两侧与主管2的径向截面的中屯、 之间分别连线,两条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夹角a的取值范围可W为30°~90°。
[0049]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各共振腔入口 11、21、31、41可W为矩形结构、圆形结 构、多边形结构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50]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各共振腔入口 11、21、31、41可W设置在主管2的同一 径向截面的位置,或者,各共振腔入口 11、21、31、41可^沿主管2的轴向,设置在主管2的 任意径向截面的位置。
[0051] 根据空间结构,消声器前端1可W为直管或弯管,和/或,消声器后端3也可W为 直管或弯管。
[0052] 如图2-4所示,下面列举消声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
[0053]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消声装置包括主管2,主管2的一端为消声器前端1,主管2的 另一端为消声器后端3,主管2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四个共振腔,分别为第一共振腔10、第二 共振腔20、第=共振腔30和第四共振腔40,第一共振腔10、第二共振腔20、第=共振腔30 和第四共振腔40沿主管2的管壁周向均匀设置。第一共振腔10、第二共振腔20、第=共振 腔30和第四共振腔40所在的主管2的管壁上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共振腔入口,分别为第一 共振腔入口 11、第二共振腔入口 21、第=共振腔入口 31和第四共振腔入口 41。
[0054] 第一共振腔10、第二共振腔20、第=共振腔30和第四共振腔40均通过焊接与主 管2密闭连接。 阳化5] 如图5所示,第一共振腔10、第二共振腔20、第=共振腔30和第四共振腔40各自 对应的Wi值可W相同也可W不同,第一共振腔10、第二共振腔20、第=共振腔30和第四共 振腔40各自对应的W2值可W相同也可W不同。
[0056] 本发明优选将四个共振腔焊接在主管2的外管壁,可选的替代方案为集成少于或 多于四个共振腔同样可W达到衰减进排气噪声的目的。
[0057] 本发明提供的共振腔优选采用饭金件焊接加工制造,共振腔通过饭金件冲压后焊 接到主管2的外管壁,与共振腔入口形成四分之一波长管结构,各共振腔的尺寸不同,能够 有针对性的衰减若干窄频段噪声;可选的替代方案为共振腔采用注塑制造同样可W达到相 同的降噪目的,注塑制造可W仅用于进气系统降噪。
[0058]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若干个共振腔焊接在主管的外管壁上,每个共振腔等同于一 个四分之一波长管,根据前期噪声测试结果,通过设计不同共振腔的长度及高度,有效的衰 减若干窄频段噪声,同时给出了共振腔长度范围;该消声装置外形规整,结构紧凑,方便加 工,克服了传统四分之一波长管占用空间大,难于在空间狭小的发动机舱内布置的缺点;并 且通过若干个波长管的组合,在较宽的频带对进气噪声进行降噪。
[0059] 通过声学仿真研究,可W证明设计噪声衰减频率与计算结果一致。C抑数值模拟仿 真计算得出,装有本发明提供的消声装置的管道较同尺寸的管道出口压力减小5%范围内, 压力损失较小,可有效应用于发动机进排气管道的消声降噪。
[0060] 本发明提供的消声装置可W应用在车辆发动机上。
[0061] 在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发动机的示意性实施例中,车辆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 中的消声装置,消声装置设置在车辆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中,消声装置的主管可 W作为进气系统中的进气管,消声装置的主管也可W作为排气系统中的排气管。
[0062] 本发明提供的消声装置能够降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噪声,且相对现有技术,能 够减少消声装置在进排气系统上的布置空间,同时本发明可W根据前期噪声测试结果,设 置各共振腔的尺寸,有针对性的衰减进排气系统若干窄频段噪声。
[006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S"、"第四"等词语来 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 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W64]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W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 可W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 一种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2),所述主管(2)的一端为消声器前端(1), 所述主管(2)的另一端为消声器后端(3),所述主管(2)的外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共振腔 (10、20、30、40),所述共振腔(10、20、30、40)所在的所述主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共振腔入 口(11、21、31、41),所述共振腔入口(11、21、31、41)连通其对应的所述共振腔(10、20、30、 40)与所述主管(2)的内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的外管壁上设置有至少 两个所述共振腔(1〇、20、30、40),各所述共振腔(10、20、30、40)沿所述主管(2)的外管壁周 向均匀设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10、20、30、40)呈长条状, 沿所述主管(2)的轴向设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10、20、30、40)的径向 截面的两侧与所述主管(2)的径向截面的中心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 30。~90° 〇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共振腔入口(11、21、31、41)为 矩形结构、圆形结构、多边形结构中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共振腔入口(11、21、31、41)设 置在所述主管(2)的同一径向截面的位置,或者,各所述共振腔入口(11、21、31、41)沿所述 主管(2)的轴向,设置在所述主管(2)的任意径向截面的位置。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入口(11、21、31、41)设置 在所述共振腔(1〇、20、30、40)的一端,所述共振腔(10、20、30、40)的另一端距离所述共振 腔入口(11、21、31、41)最近的边界的距离为 Wl,Wl的取值范围在20mm~300mm。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10、20、30、40)的高度为 w2, w2的取值范围在5mm~50mm〇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共振腔(10、20、30、40)为一 个四分之一波长管。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前端(1)为直管或弯管, 和/或,所述消声器后端(3)为直管或弯管。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四个 所述共振腔(1〇、20、30、40),四个所述共振腔(10、20、30、40)沿所述主管(2)的外管壁周向 均匀设置。12. -种车辆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消声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声装置及车辆发动机,其中,消声装置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一端为消声器前端,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为消声器后端,所述主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共振腔,所述共振腔所在的所述主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共振腔入口,所述共振腔入口连通其所对应的所述共振腔与所述主管的内部。本发明提供的消声装置外形规整,方便加工,结构紧凑,克服了传统四分之一波长管占用空间大,难于在空间狭小的发动机舱内布置的缺点,并且可以通过若干个共振腔的组合,能够在较宽的频带对进排气噪声进行降噪。
【IPC分类】F01N1/02
【公开号】CN105587373
【申请号】CN201510148020
【发明人】王欢, 夏光亮, 刘春蕾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