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件成型工艺模具、设备、方法及产品的利记博彩app_2

文档序号:8292130阅读:来源:国知局
241、242 ;
[0045]图3示出了合模状态下注塑过程开始前的模具I ;以及
[0046]图4示出了合模状态下注塑过程结束后的模具I。
【具体实施方式】
[0047]所附的附图仅仅是出于说明的目的示例性地给出。附图仅仅被示意性地绘制,并且各部件之间并非按比例绘制。特别地,为清楚起见,其中的间距被放大示出。
[004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嵌件成型工艺的模具1,所述模具I处于开模状态下。
[0049]模具I包括第一模具部分和第二模具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模20和后模30分别是前模20和后模30。前模20包括前模本体21、第一可动镶件22、第二可动镶件23,以及连接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弹性构件24。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均可沿着朝向模腔的方向和远离模腔的方向平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4由两个压缩弹簧241、242组成。后模30在模具I的模腔位置具有后模模腔部301。
[0050]在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4包括至少三个压缩弹簧,以确保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之间的接触平面互相平行。
[0051]前模本体21在模具I的模腔位置具有前模模腔部211。此外,前模本体21还在其远离前模模腔部211的一个侧面中设有注塑材料的注塑入口 213,并且在其内部设有与所述注塑入口 213连通的流道2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212是冷流道。
[0052]第一可动镶件22具有处于相反两侧的流道侧表面221和第一镶件弹簧侧表面222。流道侧表面221暴露于流道212中。换句话说,流道侧表面22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流道212的壁的一部分,从而流道212中的注塑材料可以向流道侧表面221施加压力。
[0053]第二可动镶件23具有处于相反两侧的模腔侧表面232和第二镶件弹簧侧表面231。第一镶件弹簧侧表面222和第二镶件弹簧侧表面231彼此平行并且相互面对。在合模状态下,第二可动镶件23、前模模腔部211与后模模腔部301 —起界定模具I的模腔。所述模腔通过内浇口与流道连通。
[0054]图2中非常简略地示出了弹簧241、24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开模状态下,弹簧241,242处于非压缩状态,并且其上段和下段分别处于第一可动镶件22和第二可动镶件23中,而中段则处于第一镶件弹簧侧表面222和第二镶件弹簧侧表面231之间,从而使所述两个相互面对的表面222、231之间在此时具有最大间距L。在注塑材料所施加的注塑压力作用下,第一可动镶件22可在压缩弹簧的同时向下运动至最大运动距离D (如图4所示),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D ^ L0
[0055]参见图2,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于开模状态下的第一可动镶件22、第二可动镶件23和弹簧241、242。在图2中,第一镶件弹簧侧表面222和第二镶件弹簧侧表面231之间的最大间距L为0.05mm至0.2mm。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被设置为其上段和下段分别被容纳在第一可动镶件22和第二可动镶件23的凹部中,这例如可以通过在可动镶件中设置用于容纳弹簧的上段或下段的凹部(未示出)来实现。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弹簧也可以替代地被设置为仅有其上段和下段被容纳在相应的可动镶件的凹部中,而另一端则固定在另一个可动镶件的弹簧侧表面上。需要确保的原则是,在开模状态下,未被压缩的弹性构件24的一部分处于两个可动镶件之间,以使得两个可动镶件以最大间距L分离;并且在合模状态下,第一可动镶件22在压缩弹性构件24的同时向下运动至最大运动距离D,由此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彼此刚性连接并可互相传递作用力。
[0057]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在合模状态下全部被容纳于可动镶件的凹部中,以使得两个可动镶件之间的间距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刚性连接并且传递作用力时,弹簧可以被完全压缩,或者也可以未被完全压缩,这取决于容纳弹簧的凹部的深度以及弹簧的特性和规格。
[0058]在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设置为在合模状态下彼此不接触,而是通过被完全压缩的弹性构件24来刚性连接并且直接传递作用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在镶件22、23的弹簧侧表面222、231中设置凹部。在另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弹性构件24设置为在被压缩至一定位置时被锁定。在另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辅助构件来用于将力从第一可动镶件22直接传递到第二可动镶件23。
[0059]下面描述使用模具I进行嵌件成型工艺注塑的过程:
[0060]I)打开模具1,在后模30的模腔位置放置嵌件40。
[0061]所述嵌件40例如可以是玻璃或陶瓷嵌件。
[0062]2)在如图1中的向下箭头所示的合模力F的作用下,前模20带动其第一可动镶件22和第二可动镶件23朝向后模30运动。
[0063]3)使前模20和后模30合模。由于两个可动镶件22、23之间存在间距,因此合模力F并不能迅速且直接地施加在后模30上。在此过程结束时,前模20与后模30接合,并且第二可动镶件23的模腔侧表面232可接触或贴近嵌件40,但并未紧密地压在嵌件40上。参见图3,其中示出了这一状态下的模具I。此时,在第二可动镶件23接触嵌件40的情况下,模腔侧表面232向嵌件40施加力f,其中,f < F。
[0064]当嵌件40由于具有公差而使其厚度或局部厚度较大时,由于并不直接接受合模力F,因此第二可动镶件23并不会将过大的力直接施加到嵌件40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模具避免了嵌件被压坏的情况。
[0065]4)从注塑入口 213注入材料进行注塑。流道212中的注塑压力作用在第一可动镶件22的流道侧表面221上,由此所述第一可动镶件22朝向所述模具的模腔运动。注塑压力进一步通过弹簧241、242传递至第二可动镶件23。在注塑过程中,弹簧241、242逐渐被压缩,第一可动镶件22与第二可动镶件23之间的间距逐渐缩短。由此使得第一可动镶件22和第二可动镶件23之间最终实现刚性连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镶件弹簧侧表面222和弟_■键件弹黃侧表面231完全接触。
[0066]5)流道212中的注塑材料将注塑压力依次通过第一可动镶件22和弹性构件24传递到第二可动镶件23上。在所述注塑压力的作用下,第二可动镶件23进一步压向后模30,并且逐渐压紧嵌件40。最后,在合模状态下,嵌件附件的模腔的尺寸和形状良好地吻合嵌件的尺寸和形状。参见图4,其中示出了合模状态下注塑过程结束后的模具I。
[0067]当嵌件40由于具有公差而使其厚度或局部厚度较小时,模腔中可能至少在局部存在空隙。此时,当第二可动镶件23进一步向嵌件移动时,模腔侧表面232朝向嵌件40施加的力足够小以不损坏嵌件40,同时又足够大以使得模腔中的缝隙被消除。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模具避免了最终的注塑产品出现批锋的情况。
[0068]6)继续注塑以使得注塑材料依次通过注塑入口 213、流道212以及浇口到达模腔,从而通过模腔中成型的注塑材料50与嵌件40 —起形成最终产品3,如图4所示。
[0069]在上述过程中,弹簧因被压缩而使第一可动镶件22和第二可动镶件23产生刚性接触,此时弹性构件24因被压缩而产生的弹性合力小于合模力的二分之一,以实现弹簧对前膜20和后膜30之间间距的微调作用。例如,当嵌件为玻璃或陶瓷时,合模力约为2200N,以及弹性构件在第一可动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