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
[0048]图3C进一步详细地示出了如图3A中所示的底托盘的角部;以及
[0049]图3D进一步详细地示出了如图3B中所示的底托盘的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或功能上相似的部件。
[0051 ]为了方便对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理解,词语“竖直的”、“水平的”、“纵向的”、“横截面的”应参照双托盘系统的重力和功能用途来理解。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坐标系x、Y、z是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使用的。Z轴限定了高度或竖直方向。X轴和Y轴限定了水平面,其中X方向限定了宽度方向、γ方向限定了长度方向。
[0052]图1A以分解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托盘系统100。图1B示出了处于组装状态中的双托盘系统100。双托盘系统由可诸如ΡΡ(聚丙烯)、PS(聚苯乙烯)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回收材料通过热成型工艺制成。双托盘系统100具有底托盘I和顶托盘2。底托盘和顶托盘中的每一者均由塑料材料的片材形成。
[0053]顶托盘2被构造为用于培育植物,特别是用于种子播种或幼苗移植。顶托盘2包括用于接收基质的多个格室21。所述基质可包含种子、根茎(root plug)或幼苗。顶托盘具有至少一行格室。格室21以矩阵形式的格室图案对准。顶托盘具有功能顶侧TS和功能底侧BS。顶托盘的顶侧限定水平面。在其功能用途中,多个格室21在顶侧TS处开口,并且可从上方填充。在使用时,植物在双托盘系统的顶部上生长。每个格室21均具有格室空间,所述格室空间在顶侧处具有接收开口。格室空间由周边格室壁22和格室底部限定。格室底部可具有用于格室空间的排水的通孔。格室空间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周边格室壁包括四个格室壁部分。格室壁部分基本上彼此垂直地定位。
[0054]顶托盘在外周边处包括凸缘26。凸缘26远离顶托盘的顶侧延伸。凸缘26远离顶托盘的水平面弯曲。凸缘26远离所述水平面向下延伸。
[0055]底托盘I被构造为支撑顶托盘2。底托盘具有用于接收顶托盘的功能顶侧TS。如图1B中所示,在双托盘系统的组装状态中,底托盘和顶托盘堆叠在一起。在双托盘系统100中,底托盘I为顶托盘2提供刚性。底托盘I为顶托盘2提供补强,以防止顶托盘弯曲和下垂。
[0056]底托盘I包括底板10。底板具有外边缘121,该外边缘限定底托盘I的外轮廓。底板10具有矩形的外轮廓。底托盘I具有沿X方向的宽度和沿Y方向的长度,所述宽度和长度限定水平面。顶托盘2和底托盘I的形状彼此互补。底托盘I的形状是顶托盘2的反向负性。
[0057]如图1B中所示,双托盘系统100在两个端部区域处通过两个水平延伸的支撑型材P支撑。底托盘I的两个相对边缘通过左和右定位支撑型材P支撑。通过仅在两个相对端部区域处支撑双托盘系统,双托盘系统100易于在中间区域中垂下。双托盘系统100被设计成防止下垂得太多。采取措施以为双托盘系统提供足够的弯曲刚度。
[0058]通过使底托盘I的形状适配于顶托盘2的形状以提供一种措施来增加双托盘系统的弯曲刚度。在双托盘系统的组装状态中,顶托盘2搁置在底托盘I的顶部上。底托盘I具有多个直立的支撑元件11,所述支撑元件用于在格室21之间从下方支撑顶托盘2。底托盘I的支撑元件11被定位在顶托盘2的向下延伸的格室21之间。底托盘I的支撑元件11填补顶托盘2的两个相邻格室21之间的中间空间,以防止相邻格室21远离彼此的相对移动。顶托盘2的两个相邻格室21的相对移动由于底托盘的定位于格室旁边的基底支撑元件11而被锁定。当顶托盘向下弯曲时,会发生这种相对运动。由此,当顶托盘被装载并且仅在两个相对的端部区域处被支撑时,支撑元件11减少顶托盘的可能的弯曲。
[0059 ]图2A示出了如图1A中所示的底托盘I的从上方观看的透视图。图2B示出了底托盘I的从下方观看的透视图。
[0060]如图2A中所示,底托盘I具有功能顶侧TS和功能底侧TS。顶托盘可从上方与底托盘堆叠以组装双托盘系统。底托盘I由塑料片材制成。底托盘I具有底板1 ο在顶侧处,底托盘I设置有多个支撑元件11。支撑元件11以行矩阵的方式布置。底托盘I具有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支撑元件11在中间区域中具有平截头体形状。支撑元件11的横截面尺寸在远离底板10的方向上减小。支撑元件11的横截面的宽度和长度尺寸在远离底板10的方向上减小。支撑元件11被构造为支持顶托盘的包括矩形横截面的格室21。在双托盘系统的组装状态中,位于顶托盘的中间区域中的格室21由位于底托盘的中间区域中的四个围绕的支撑元件11包围。这四个支撑元件11在格室21的角部边缘处提供支撑。支撑元件11具有基本上平坦的支撑侧壁,所述支撑侧壁用于支撑格室21的基本上平坦的格室壁。
[0061]特别地,位于中间区域中的每个支撑元件11均具有截头四角棱锥的形状。支撑元件11具有基本上四角棱锥基座。棱锥形状的顶部是截头的。棱锥角部边缘是凹入的,以用于接收格室21的角部边缘。
[0062]位于底托盘I的边缘区域处的支撑元件11具有与位于中间区域中的支撑元件相似的形状,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至少一个侧面延伸到外边缘。延伸的侧面形成支撑元件延伸部
11.1。定位在底板的角部处的支撑元件11具有两个延伸的侧面、两个支撑元件延伸部11.1、11.2。位于外部区域处的、且位于定位在角部的支撑元件之间的支撑元件11仅具有延伸到外边缘的一个侧面。位于定位在角部的支撑元件之间的支撑元件11仅具有一个支撑元件延伸部11.3。位于底托盘的外部区域处的延伸部为定位在顶托盘的外部区域处的格室21的格室壁提供支撑。定位于最外部的格室的格室壁由底托盘的定位于最外部的支撑元件的棱锥延伸部支撑。格室被锁定在延伸的侧面之间,以防止顶托盘的弯曲。
[0063]进一步的技术措施被结合到双托盘系统的设计中,其进一步增加了双托盘系统的弯曲刚度。附加的弯曲刚度由底托盘I的底板的构造提供,这进一步详细地在图2C和图2D中示出。
[0064]图2C进一步详细地示出了如图2A中所示的底托盘I的角部区域的顶视图。图2D进一步详细地示出了如图2B中所示的底托盘的角部区域。外边缘121在底板10的角部区域处围绕竖直轴线被倒圆。底托盘I具有底板10。底板10基本上在水平面中延伸。底板10具有外凸缘12。底板10的外凸缘12由内边缘122和外边缘121界定。外凸缘相对于水平面弯曲。外凸缘12的弯曲部有助于双托盘系统的弯曲刚度。优选地,底板1的外凸缘12在向上的方向上延伸。
[0065]槽形加深部14设置在底托盘的外凸缘12旁边。从上方观看,槽形加深部14形成远离底板向上突出的加深部。槽形加深部是通过延展用来形成底托盘的片材而形成。槽形加深部14通过热成型形成。为了便于热成型工艺,加深部优选地具有被倒圆的底部。加深部包括从加深部的底部到加深部的侧壁的倒圆部,这在加深部的形成期间有助于材料的均匀分布。结果,槽形加深部具有恒定的壁厚。
[0066]槽形加深部在底托盘的底侧处开口。槽形加深部是细长的,并且在平行于外边缘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槽形加深部可沿外边缘的至少一个笔直部设置。优选地,加深部14沿底托盘的整个外边缘121延伸。细长加深部14的存在进一步有助于底托盘的弯曲刚度。
[0067]细长加深部与界定底托盘的外凸缘的内边缘间隔开。位于细长加深部与内缘之间的部分形成支撑缘13。支撑缘沿底托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