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边缘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16801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卡片边缘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卡片边缘连接器,且尤其涉及能够对应多极化的卡片边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直以来,作为用于将由印刷布线基板代表的电路基板与其他电气回路连接的电连接器,已知卡片边缘型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2、3),卡片边缘型连接器与沿板状的周缘一列地具备多个由导电图案构成的端子的电路基板连接。卡片边缘连接器通过端子金属件相对于电路基板平行地移动来与在周缘设置的电路基板侧的端子电连接。
[0003]包含卡片边缘连接器,关于电连接器,使端子数量更多的多极化的要求强烈。卡片边缘连接器的多极化此前通过以下来对应:通过增大端子一列地排列的方向的电路基板的尺寸(宽度)来增加一列地排列的端子的数量,以及,在电路基板的表面以及背面双方设置端子。
[0004]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1293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 —1421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 — 212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增大电路基板的宽度受到与周围设备的关系的制约,即使使用表面以及背面也存在极数仍不足的情况。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增加极数的卡片边缘连接器。
[000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基于此种目的,本发明人想到了,若使卡片边缘连接器的端子金属件相对于电路基板倾斜地连接,则能够将端子金属件以及卡片侧端子分别配置两列或其以上。即,本发明的卡片边缘连接器具备:第二壳体,其对沿一个缘部多列地形成有多个导电图案的电路基板进行保持;以及第一壳体,其与第二壳体相互嵌合,且对与电路基板的导电图案中的各个电连接的多列地排列的端子金属件进行保持。而且,本发明的卡片边缘连接器的特征在于端子金属件相对于电路基板向相同方向倾斜地排列。
[0008]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卡片边缘连接器,第一壳体具备在电路基板的一侧的面侧配置的第一可动壳体、以及在电路基板的另一侧的面侧配置的第二可动壳体,第一可动壳体和第二可动壳体能够相互摆动地连结。另外,第二壳体具备容纳腔,该容纳腔容纳第一可动壳体和第二可动壳体,且具有朝嵌合的完成位置闭合第一可动壳体和第二可动壳体的引导面。
[0009]具备该构成的卡片边缘连接器通过第一壳体被朝完成位置插入第二壳体而完成嵌合。另一方面,端子金属件在到达嵌合的完成位置之前的既定位置为止与电路基板相隔,从该既定位置开始到到达完成位置为止,与导电图案持续接触。从而,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卡片边缘连接器,在嵌合的大部分过程中,能够避免端子金属件与电路基板接触,故能够抑制将第一壳体插入第二壳体所需的力。
[0010]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卡片边缘连接器,能够在将连接于端子金属件的电线引出的后方侧设置防水密封件。该防水密封件密封第一可动壳体的后端、以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0011]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卡片边缘连接器,端子金属件能够在与导电图案接触的顶端设置U字状地折回的接触件。该接触件由于U字状地折回,故能够付与适度的弹性,并且,由于与导电图案接触的部分为曲面,故能够较低地抑制给予导电图案的磨损力。
[0012]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卡片边缘连接器的端子金属件相对于电路基板倾斜,故能够将端子金属件排列两列或其以上。从而,本发明有助于卡片边缘连接器的多极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片边缘连接器的纵截面图,(a)示出嵌合完成的状态,(b)是将各要素分解示出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片边缘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片边缘连接器的嵌合初期的纵截面图;
图4是示出与图3相比嵌合进行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5是示出与图4相比嵌合进行,在即将嵌合完成之前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0015]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卡片边缘连接器I具备内壳体(第一壳体)10、以及对电路基板60进行保持的外壳体(第二壳体)50。卡片边缘连接器I电连接在电路基板60的表面61以及背面63中的各个形成的导电图案65、以及省略图示的其他电路基板。该卡片边缘连接器I的特征在于,电连接沿电路基板60的嵌合方向X两列地排列的导电图案65、以及由内壳体10保持的沿嵌合方向两列地排列的端子金属件40。以下,在依次说明各构成要素之后,说明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的嵌合次序。此外,在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中,依据相互嵌合的方向来定义其前后。
[0016][内壳体10]
如图1(b)所不,内壳体10具备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分别对端子金属件40进行保持。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通过摆动轴13而以能够在既定的范围内相互摆动的方式连结。若嵌合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则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从表面61—侧和背面63—侧夹紧电路基板60。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虽然如此配置的位置不同,但具备相同的构成,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以下对第一可动壳体11进行说明。另外,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都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进行注射成形而一体地形成。
[0017]第一可动壳体11具备腔15,腔15收纳并且保持多个端子金属件40。多个腔15通过沿第一可动壳体11的宽度方向y(图2)排列而构成一列腔列。关于第一可动壳体11,腔列在嵌合方向X上两列地排列。在两列之中,有时将位于前侧的腔15称为腔15f,并将位于后侧的腔15称为腔15r。但是,在不需要对两者进行区分的情况下,总称为腔15。
[00? 8]第一可动壳体11具备若与外壳体50嵌合则与电路基板60相向的夹持面16、与夹持面成既定的角度且与其一端相连的引导面17、以及与夹持面16的另一端相连的后端面18。上述腔15与引导面17平行地形成,且具备在夹持面16开口的连接开口 151、以及在后端面18开口的引出开口 152。从而,腔15相对于夹持面16倾斜地设置,并且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一可动壳体11。
[0019]如图1(a)所示,收纳于腔15的端子金属件40的接触件41从连接开口 151露出,且连接于端子金属件40的电线45被从引出开口 152朝外部引出。
[0020]在腔15的内部,能够设置矛状物(lance),该矛状物以被收纳的端子金属件40停留在既定位置且不从腔15脱出的方式进行保持。
[0021]如图11(b)所示,第一可动壳体11在位于夹持面16和引导面17的前端侧的交叉部分形成有立方体状的嵌合块19。嵌合块19在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的嵌合过程中与外壳体50的第一引导面53 (第二可动壳体12为第二引导面54)接触。另外,若嵌合完成,贝Ij嵌合块19嵌合于外壳体50的嵌合槽55。之后叙述通过嵌合块19与第一引导面53、第二引导面54接触,以及嵌合于嵌合槽55带来的效果。
[0022]第一可动壳体11具备从夹持面16突出的支撑片14。摆动轴13贯穿以彼此的夹持面16相向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可动壳体11的支撑片14和第二可动壳体12的支撑片14地设置。如此,以能够相互摆动的方式支撑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
[0023][防水密封件2O]
设置防水密封件20以用于阻止水从后端面18—侧,以及从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之间入侵到内壳体10的内部。因此,防水密封件20具有模仿后端面18的形状,且在与后端面18之间不设置间隙的情况下安装。
[0024]如图1(b)所示,防水密封件20具有比将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二者的后端面18合在一起的面积大的表面积,为由柔软的素材例如橡胶构成的部件。
[0025]防水密封胶20在与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的多个腔15中的各个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贯穿表里的密封孔21。端子金属件40在插入腔15时通过密封孔21,且连接于端子金属件40的电线45贯穿密封孔21。贯穿密封孔21的电线45与密封孔21的周围紧贴,从而阻止通过了引出开口 152的水入侵到腔15的内部。
[0026]防水密封件20遍及外周的整个范围形成有密封块23。密封块23具备从外周面突出的三根密封条24,若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的嵌合完成,则密封条24紧贴于外壳体50。如此,防水密封件20阻止水从内壳体10与外壳体50之间入侵。
[0027][盖30]
盖30通过从后侧覆盖防水密封件20地安装来将内壳体10和防水密封件20固定于外壳体50。
[0028]如图1(b)所示,盖30具备与第一可动壳体11对应的第一盖31和与第二可动壳体12对应的第二盖32,两者通过铰链33而以能够相互摆动的方式连结。盖30若通过防水密封件20组装于内壳体10,则追随内壳体10的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的摆动运动而摆动运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的夹持面16彼此所构成的角度变小且变得接近平行的情况称为闭合,且将两者所构成的角度变大的情况称为打开。
[0029]盖30的第一盖31和第二盖32在与第一可动壳体11和第二可动壳体12的多个腔15中的各个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贯穿表里的电线孔33。贯穿密封孔21的电线45经由电线孔33而被引出到外部。
[0030]盖30的嵌合衬套35遍及外周的整个范围形成。若嵌合完成,则嵌合衬套35从外侧嵌合于外壳体50的嵌合衬套57,以防止内壳体10和外壳体50脱离。为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