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当切换控制信号PS的电压低于第一 NMOS管NI的导通电压时,则第一 NMOS管NI关断,此时主驱动模块10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为5V,则第二 NMOS管N2导通并将其漏极的电压拉低至地,即为0V,进而使第三NMOS管N3关断以停止输出第一电压;与此同时,第四NMOS管N4也导通并将其漏极的电压拉低为0V,于是PMOS管Pl因其栅极为OV而导通,第二电压供应电源VCC2所输出的第二电压便可通过PMOS管Pl输出至用电负载500。由于驱动信号为5V,则第五NMOS管N5也同时导通并将其漏极的电压拉低为0V,则第六NMOS管N6因其栅极的电压降为OV而关断。此时便完成了从第一电压输出模块200切换至第二电压输出模块300输出第二电压的过程。
[0053](2)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单元SI和第二开关单元S2分别为第一 NPN型三级管NI和第二 NPN型三级管N2,第三开关单元S3包括第三NPN型三级管N3和第一二极管Dl,第四开关单元S4为第四NPN型三级管N4,第五开关单元S5包括PNP型三极管Pl和第二二极管D2,第六开关单元S6为第五NPN型三极管N5,第七开关单元S7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N6和第三二极管D3。
[0054]第一 NPN型三级管NI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第一开关单元SI的受控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二NPN型三级管N2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第二开关单元S2的受控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三NPN型三级管N3的基极为第三开关单元S3的受控端,第三NPN型三级管N3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的共接点为第三开关单元S3的输入端,第三NPN型三级管N3的发射极与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的共接点为第三开关单元S3的输出端,第四NPN型三级管N4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第四开关单元S4的受控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PNP型三极管Pl的基极为第五开关单元S5的受控端,PNP型三极管Pl的发射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的共接点为第五开关单元S5的输入端,PNP型三极管Pl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的共接点为第五开关单元S5的输出端;第五NPN型三极管N5的的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第六开关单元S6的受控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第六NPN型三极管N6的基极为第七开关单元S7的受控端,第六NPN型三极管N6的集电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的共接点为第七开关单元S7的输入端,第六NPN型三极管N6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的共接点为第七开关单兀S7的输出端。
[0055]图5所示的高可靠电源切换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56]对于主驱动模块100,第一电容Cl对第一电阻Rl所接入的切换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当切换控制信号PS的电压高于第一 NPN型三级管NI的导通电压时,第一 NPN型三级管NI导通,则第一 NPN型三级管NI的集电极电压被拉低至地,即为0V,所以此时主驱动模块10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为0V,则第二 NPN型三级管N2关断且其集电极的电压维持为12V,进而使第三NPN型三级管N3导通并将第一电压供应电源VCCl所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至第六NPN型三极管N6的集电极;与此同时,第四NPN型三级管N4也关断,则PNP型三极管Pl会因为通过第七电阻R7获得5V电压而关断,所以第二电压供应电源VCC2所输出的第二电压无法通过PNP型三极管Pl输出至用电负载500。由于驱动信号为0V,所以第五NPN型三极管N5也同时关断,但由于12V电压经过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lO分压后,会先对第五电容C5进行充电,待第五电容C5充满电后才具有足够的电压使第六NPN型三极管N6导通,因此,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及第五电容C5构成了一个延时电路对12V电压进行延时处理,以使第六NPN型三极管N6延时导通,这样就能够在从第二电压输出模块300切换至第一电压输出模块200输出第一电压时,通过上述的延时处理使第六NPN型三极管N6晚于第三NPN型三级管N3导通,进而能够在第三NPN型三级管N3已经导通,但PNP型三极管Pl尚未关断的情况下,避免第二电压供应电源VCC2的输出电流经过PNP型三极管Pl倒灌至第三NPN型三级管N3,从而使第一电压的输出不受电流倒灌的影响,提升了电源切换电路的可靠性,以保证用电负载500能够获得正常供电。
[0057]当切换控制信号PS的电压低于第一 NPN型三级管NI的导通电压时,则第一 NPN型三级管NI关断,此时主驱动模块10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为5V,则第二 NPN型三级管N2导通并将其集电极的电压拉低至地,即为0V,进而使第三NPN型三级管N3关断以停止输出第一电压;与此同时,第四NPN型三级管N4也导通并将其集电极的电压拉低为0V,于是PNP型三极管Pl因其基极为OV而导通,第二电压供应电源VCC2所输出的第二电压便可通过PNP型三极管Pl输出至用电负载500。由于驱动信号为5V,则第五NPN型三极管N5也同时导通并将其漏极的电压拉低为0V,则第六NPN型三极管N6因其栅极的电压降为OV而关断。此时便完成了从第一电压输出模块200切换至第二电压输出模块300输出第二电压的过程。
[0058](3)如图6所示,第一开关单元SI和第二开关单元S2分别为第一继电器Kl和第二继电器K2,第三开关单元S3包括第三继电器K3和第一二极管D1,第四开关单元S4为第四继电器K4,第五开关单元S5包括第五继电器K5和第二二极管D2,第六开关单元S6为第六继电器K6,第七开关单元S7包括第七继电器K7和第三二极管D3。
[0059]第一继电器Kl的第一控制触点I为第一开关单元SI的受控端,第一继电器Kl的第二控制触点2接地,第一继电器Kl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一开关单元SI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一控制触点I为第二开关单元S2的受控端,第二继电器K2的第二控制触点2接地,第二继电器K2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二开关单兀S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三继电器K3的第一控制触点I与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的共接点为第三开关单元S3的受控端,第三继电器K3的第二控制触点2与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共接于地,第三继电器K3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三开关单元S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四继电器K4的第一控制触点I为第四开关单元S4的受控端,第四继电器K4的第二控制触点2接地,第四继电器K4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四开关单元S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五继电器K5的第一控制触点I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共接于直流电源(如图6所示的5V直流电源),第五继电器K5的第二控制触点2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的共接点为第五开关单元S5的受控端,第五继电器K5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五开关单兀S5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六继电器K6的第一控制触点I为第六开关单元S6的受控端,第六继电器K6的第二控制触点2接地,第六继电器K6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六开关单兀S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七继电器K7的第一控制触点I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的共接点为第七开关单元S7的受控端,第七继电器K7的第二控制触点2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共接于地,第七继电器K7的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分别为第七开关单元S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0060]图6所示的高可靠电源切换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61]对于主驱动模块100,第一电容Cl对第一电阻Rl所接入的切换控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当切换控制信号PS的电压高于第一继电器Kl的导通电压时,第一继电器Kl的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闭合连通,则第一继电器Kl的开关触点3的电压被拉低至地,即为0V,所以此时主驱动模块10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为0V,则第二继电器K2的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断开连接且其开关触点3的电压维持为12V,进而使第三继电器K3的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闭合连通并将第一电压供应电源VCCl所输出的第一电压输出至第七继电器K7的开关触点3 ;与此同时,第四继电器K4的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也断开连接,则第五继电器K5会因为其第二控制触点2通过第七电阻R7获得5V电压而断开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之间的连接,所以第二电压供应电源VCC2所输出的第二电压无法通过第五继电器K5输出至用电负载500。由于驱动信号为0V,所以第六继电器K6也同时断开其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之间的连接,但由于12V电压经过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lO分压后,会先对第五电容C5进行充电,待第五电容C5充满电后才具有足够的电压使第七继电器K7闭合连通其开关触点3和常开触点4,因此,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及第五电容C5构成了一个延时电路对12V电压进行延时处理,以使第七继电器K7的开关触点3与常开触点4延时连通,这样就能够在从第二电压输出模块300切换至第一电压输出模块200输出第一电压时,通过上述的延时处理使第七继电器K7晚于第三继电器K3导通,进而能够在第三继电器K3已经导通,但第五继电器K5尚未断开的情况下,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