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相识别方法_3

文档序号:988609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86] 根据图lb得到,方解石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⑶所示,根据图lc 得到,硅质胶结物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9)所示:
[0087] y3 = 0· 00199 (yl) 3 3919 (8)
[0088] y4 = 0· 081ea 3999(yl) (9)
[0089] 其中,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娃质含量。
[0090] 其中,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及伊利石含量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0091] 当储层中主要为方解石胶结且方解石含量大于0.6%,且扫描电镜下可以明显观 察到方解石存在,储层物性迅速降低,可以将其作为钙质胶结相标志;当储层中主要为硅质 胶结且硅质含量大于3. 5%,储层物性显著变差,可以作为硅质胶结相划分标准,A区域须 二段粘土矿物主要为自生伊利石,其中,伊利石含量一般大于1. 0%时,储层物性明显变差, 将其作为粘土矿物胶结的划分标准。
[0092] 本实施例中,利用常规密度测井,测定A区域须二段井101不同深度的岩心密度, 测定的岩心密度值,根据公式(6)获得填隙物含量,根据公式(7)获得伊利石含量,将填隙 物含量值带入根据公式(8)和(9)获得方解石含量和硅质胶结物含量,根据方解石含量、硅 质胶结物含量和伊利石含量分别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在Forward平台上编程对A区 域井101的测井数据进行成岩相识别及分类,其中Forward是勘探阶段裸眼井测井评价的 软件平台,图le是本发明A区域井101成岩相识别的示意图,根据图le能够获得井层中不 同深度的成岩相类型。
[0093] 本实施例中,井101在深度为2725. 80m处,测井计算显示,硅质含量为4%,为硅质 胶相;作为对比,在井101深度为2725. 80m处通过现有的铸体薄片分析结果为:岩石颗粒 分选中,中粒69 %,细粒30 %,粗粒1% ;石英颗粒表面洁净,存在次生加大。粒间填隙为硅 质胶结物、粘土杂基及方解石,镜下可见溶蚀缝呈分枝状,缝宽〇. 63~1. 93mm,充填石英, 鉴定为娃质成岩相。
[0094] 本实施例中,井101在深度为2724. 10m处,测井计算显示,该处硅质含量为4. 3%, 为硅质胶相;作为对比,通过现有的铸体薄片分析得到井101在深度为2725. 80m处的结果 为:颗粒分选中,中粒70%,粗粒28%,细粒1%,呈接触一孔隙型胶结。石英为主,个别次 生加大,次见岩屑、长石,粒间填隙粘土杂基及少量方解石、硅质胶结物。粒间溶孔较发育, 孔径0. 05~0. 45mm,鉴定为娃质胶相。
[0095] 本实施例中,井101在深度为2723. 30m处,测井计算显示,该处硅质含量为4. 6%, 为硅质胶相;作为对比,通过铸体薄片分析得到井101在深度为2723. 30m处的结果为:颗 粒分选中,以粗粒为主占60%,次见中粒38%,巨砂2%,以石英为主,个别见次生加大, 个别长石被方解石交代,填隙物以粘土杂基和硅、灰质胶结物为主,见少量粒间溶孔,孔径 0. 2~0. 45mm,鉴定为石圭质胶相。
[0096] 因此,通过上述对比得知,本发明提供的根据成岩矿物含量定量评价成岩相与现 有的铸体薄片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009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通过测定成岩矿物含量,根据成岩矿物含量 识别出储层中不同深度的成岩相类型,实现了对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0098] 实施例2
[0099] 在本实施例中,对B区域的成岩相进行了识别及分类,其中,根据B区域的成岩矿 物作用和成岩矿物类型获知能够代表成岩相变化的是成岩作用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测 定成岩作用强度,根据得到的成岩作用强度获得成岩综合系数,根据得到的成岩综合系数 与测定的孔隙度或渗透率建立了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或渗透率的相互关系,本实施例 中,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如图2a_2b所示,图2a是本发明B区域成岩综合 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B区域成岩综合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示意图, 根据图2a得到:孔隙度与成岩综合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公式(a)所示,根据图2b得到:渗透 率与成岩综合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公式(b)所示:
[0100] 成岩综合系数=0· 0306e°.4979(M) (a)
[0101] 成岩综合系数=〇· 2〇Sle°.4223(N) (b)
[0102] 其中,Μ表示孔隙度,N表示渗透率。
[0103] 其中,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0104] 当成岩综合系数〈0.05%,为强压实相;
[0105] 当0. 500%〈成岩综合系数〈0. 05%,为钙质胶结相;
[0106] 当0.500%〈成岩综合系数〈1.000%,为构造裂缝相;
[0107] 当成岩综合系数>1. 000,不稳定组分溶蚀相;
[0108] 本实施例中,利用常规测井,测定B区域井201和井202不同深度的孔隙度或渗透 率,根据上述公式(a)或(b)得到成岩综合系数,根据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 系,在Forward平台上编程对B区域井101和井202的测井数据进行成岩相识别及分类,图 2c是本发明B区域井201成岩相的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图2d是本发 明B区域井202的成岩相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根据图2c-2d能够获得 不同深度井层的成岩相类型。
[0109] 本实施例中,井201在5791. 11m处,测井计算显示,成岩综合系数为0.045,判断为 强压实相,作为对比,井201在5791. 11m处的铸体薄片显示:方解石含量为8%,面孔率为 0. 43%,颗粒之间点线接触,压实率为60. 98,属于典型的强压实相,与本发明根据成岩综合 系数判断结果一致;井201在5800. 62m处,测井计算结果,成岩综合系数为0. 11,判断为钙 质胶结相,作为对比,井201在5800. 62m处的铸体薄片显示:方解石含量为15%,面孔率为 0. 75%,颗粒之间方解石呈孔隙-基底式胶结,胶结率为31. 71 %,为典型的钙质胶结相,与 本发明根据成岩综合系数判断结果一致;井202在5320. 67m、5320. 86m、5324. 00m等3个 深度点,测井计算显示,成岩综合系数依次为1. 37、1. 05、0. 95,判断为溶蚀相,作为对比,井 202在5320. 67m、5320. 86m、5324. 00m的铸体薄片显示:方解石含量都小于4%,面孔率依次 为4. 5%、4. 87%、5. 83%,孔隙类型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为典型的溶蚀相,与本发明根 据成岩综合系数判断结果一致。
[01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通过测定成岩作用强度,根据成岩作用强度 获取成岩综合系数,根据成岩综合系数能够识别出成岩相类型,实现了对储层不同深度的 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0111] 实施例3
[0112] 在本实施例中,对C区域的成岩相进行了识别及分类,其中,根据C区域的成岩矿 物作用和成岩矿物类型获知能够代表成岩相变化的是成岩矿物含量,因此,本实施例中,测 定了 C区域须成岩矿物含量,成岩相矿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如图3a_3g所示,其中,图3a是本 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孔隙度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b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 中填隙物含量与杂基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c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方 解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d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的关系 示意图;图3e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f是 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杂基含量与绿泥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g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 矿物中杂基含量与高岭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3a得到,孔隙度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 关系如公式(13)所示,,根据图3b得到,填隙物含量与杂基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14)所 示,根据图If得到,杂基含量与绿泥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