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该组件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的上方,包括多个除尘除雾单元,该除尘除雾单元包括外筒体、由下而上依次平行设置在外筒体内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以及倾斜设置在外筒体顶部的消旋疏水板I,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0041]其中,外筒体由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上筒体2、圆柱形下筒体3以及设置在上筒体2与圆柱形下筒体3之间的过渡管4构成,消旋疏水板I固定在上筒体2的顶部,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均固定在圆柱形下筒体3内。
[0042]如图2所示,消旋疏水板I包括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板框7、设置在正六边形板框7中心的空腔体8以及18个竖直并且沿圆周均匀布设在空腔体8周围的消旋叶片9,每个消旋叶片9的两端分别与空腔体8、正六边形板框7固定连接。
[0043]空腔体8为由上而下逐渐收缩的锥形空腔体8;消旋叶片9的高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消旋叶片9上还设有条形挡水片10。
[0044]本实施例中,上筒体2的外接圆直径为600mm,圆柱形下筒体3的外径为500mm;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中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所呈仰角为25°,消旋疏水板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5° ;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2_。
[0045]本实施例组件安装于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上方,含有大量液滴的脱硫后饱和湿烟气自下而上依次通过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过程中,细小的液滴在离心式旋流板内碰撞过程中,团聚长成为较大的液滴,利用烟气和烟气中携带的液滴、烟尘的分离惯性不同,长大的液滴与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被甩到外筒体内壁流动的液膜上,实现对液滴和烟尘的捕捉;随后,烟气继续上升至上筒体2中,经消旋疏水板I的消旋和疏水作用后,净烟气流出外筒体上部。
[0046]消旋疏水板I的消旋避免了流出外筒体的旋转气流与相邻外筒体流出来的旋转气流因发生多股漩涡交汇而产生的摩擦现象,减少了烟气自身的“内耗”,因此降低了本实施例组件及脱硫塔出口烟道的烟气阻力。
[0047]在外筒体顶部的出口处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竖直消旋叶片9,对旋转气流具有很好的消旋作用,并引导气流垂直向塔顶运动,在消旋过程中,从下部刚上来的旋转气流流向与竖直消旋叶片9产生一定的夹角碰撞和导流作用,从而可对烟气中残留液滴或细粒子起到进一步惯性去除作用。而消旋疏水板I向下倾斜,可以及时将去除的液体导流至四周的外筒体部位,起到疏水作用,而消旋叶片9上的条形挡水片10可以将在消旋叶片9上形成的稳定液膜挡住,进一步避免液滴带出。
[0048]本实施例组件投资费用低、运行稳定性好、无结垢阻塞风险,在较低的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下,可实现对脱硫后饱和湿烟气的深度除尘除雾,本发明组件可以代替常规“除雾器+湿式静电”的工艺及常规离心式旋流板除尘除雾器。
[0049]实施例2:
[0050]本实施例中,外筒体的上筒体2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并且上筒体2的外接圆直径为400mm,圆柱形下筒体3的外径为300mm。
[0051 ]消旋疏水板I中的板框7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消旋叶片9共设有24个;消旋疏水板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5°。
[0052]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中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所呈仰角为45°,并且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20mm。
[0053]其余同实施例1。
[0054]实施例3:
[0055]本实施例中,外筒体的上筒体2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并且上筒体2的外接圆直径为500mm,圆柱形下筒体3的外径为400mm。
[0056]消旋疏水板I中的板框7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消旋叶片9共设有12个;消旋疏水板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80°。
[0057]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中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所呈仰角为30°,并且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5mm。
[0058]其余同实施例1。
[0059]实施例4:
[0060]本实施例中,外筒体的上筒体2的截面为正六角形,并且上筒体2的外接圆直径为480mm,圆柱形下筒体3的外径为320mm。
[0061 ]消旋疏水板I中的板框7的截面为正六角形,消旋叶片9共设有15个;消旋疏水板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8°。
[0062]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中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所呈仰角为35°,并且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6mm。
[0063]其余同实施例1。
[0064]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该组件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的上方,包括若干个除尘除雾单元平行布置,其特征在于,该除尘除雾单元包括外筒体、由下而上依次平行设置在外筒体内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以及倾斜设置在外筒体顶部的消旋疏水板(I ),所述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由截面为正六边形的上筒体(2)、圆柱形下筒体(3)以及设置在上筒体(2)与圆柱形下筒体(3)之间的过渡管(4)构成,所述的消旋疏水板(I)固定在上筒体(2)的顶部,所述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均固定在圆柱形下筒体(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旋疏水板(I)包括截面为正六边形的板框(7)、设置在正六边形板框(7)中心的空腔体(8)以及多个竖直并且沿圆周均匀布设在空腔体(8)周围的消旋叶片(9),每个消旋叶片(9)的两端分别与空腔体(8)、正六边形板框(7)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体(8)为由上而下逐渐收缩的锥形空腔体(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旋叶片(9)的高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旋叶片(9)上还设有条形挡水片(10)。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旋疏水板(I)的外接圆直径大于圆柱形下筒体(3)的外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及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中的导流叶片与水平面所呈仰角为25-45。。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旋疏水板(I)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75-90°。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5)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6)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为5-20_。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消旋耦合高效除尘除雾组件,该组件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喷淋层的上方,包括多个除尘除雾单元,该除尘除雾单元包括外筒体、由下而上依次平行设置在外筒体内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以及倾斜设置在中空复合筒体顶部的消旋疏水板,所述的第一级离心式旋流板的外缘、第二级离心式旋流板的外缘与外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用于液膜降落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投资费用低、运行稳定性好、无结垢阻塞风险,在较低的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下,可实现对脱硫后饱和湿烟气的深度除尘除雾,阻力损失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B01D45/16, B01D45/04, B01D45/08
【公开号】CN105642024
【申请号】
【发明人】晏乃强, 瞿赞, 张其龙, 朱雯斐, 黄文君, 赵松建, 罗李娜, 谭天恩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