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穿透薄膜。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物理方法破坏了害虫生活空间的完整性,抑制了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减少了防治次数;同时,即使使用农药防治芽梢害虫,也可极显著减少了农药用量和施药容量,降低了防治成本,并迅速取得防治效果,而在防治丛内害虫时,能减少化学农药对芽梢的污染;故此,利用本发明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食品安全性,有利于生态恢复。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对薄膜上方和下方的害虫分别防治,具体为:春、秋季对薄膜上方的害虫进行人工采摘防治或喷施植物源农药防治,夏、秋季对薄膜下方的害虫进行喷施非水溶性化学农药防治。
[0030]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薄膜上方和下方的害虫种类不同,分别防治更具有针对性,可提尚防治效果。
[0031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除薄膜上方的落叶。
[0032]由上述描述可知,及时清除薄膜上方的落叶可更好的观察薄膜上方和下方的虫害情况。
[0033]实施例1
[0034]请参照图1,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I,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2,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3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每条切缝长度相同,相交的点位于切缝的中点。所述可穿透结构包括4道切缝,4道切缝相交成米字形。所述可穿透结构设有多个,多个可穿透结构均匀分布在薄膜上,相邻两行的可穿透结构错开设置,相邻可穿透结构的距离为5.5mm,所述切缝的长度为5.5mm。所述薄膜的厚度为
0.009mm(当然也可以是0.008-0.016mm之间的任意值)。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所述薄膜为矩形,所述薄膜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四个固定杆上。所述薄膜为PVC薄膜。
[0035]实施例2
[0036]—种薄膜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茶季结束后芽头萌发前修剪茶树冠面至成叶层,确保修剪后冠面平整,清理修剪枝梢;剪除徒长枝与病弱枝,清兜亮脚,封行茶园丛侧修剪出约0.2m宽的行间通道;开沟追肥或施足基肥,并用机油乳剂50倍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透茶丛;水位高的茶园清沟排水;取略宽于茶丛丛幅的所述薄膜,横向剪切一段略长于茶行长度的所述薄膜,把薄膜纵向对称覆盖于茶丛面上;薄膜两侧固定于丛侧树体上,同时保证覆盖后的薄膜松紧适度,既要有利于新梢穿透薄膜,又要避免过紧或农事操作而扯破。
[0037]覆盖薄膜后膜上面芽梢生长达到5个以上叶片(因茶类或产品对采摘标准的不同而异)后即可第一次开采,保留叶片2片以上,采摘应勤采,少量多次,以确保采摘面平整,采摘时不可拉扯,特别要克服桴采、割青等不合理的采收习惯,同时注意采养结合,以便在薄膜上方尽快形成采摘层;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在薄膜上部(芽梢)或下部(茶丛)分别防治害虫:春、秋茶季蚜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人工采摘防治或在上部(芽梢)喷施植物源农药防治,夏、秋茶季下部(茶丛)害虫虫量超过防治指标后在下部(茶丛)喷施植物源农药或非水溶性化学农药防治;及时清除膜面落叶;根据薄膜完整性及老化程度确定覆盖新薄膜;应用此技术2年以上,使天敌种群与害虫抗药性恢复到正常水平。
[0038]综上所述,本发明害虫防治装置在解决普通薄膜覆盖时出现的丛内积露、丛面积水、风力飘吹、高温烧叶等问题的基础上,密布的“米”字形切缝确保茶梢能够穿透薄膜正常生长;同时利用害虫缺乏利用薄膜切缝在薄膜上下主动穿越的意识,从而有效阻断了在茶梢与茶丛间的迀移,低等动物对新的生活环境需要长期的适应,因此在短期内可导致害虫种群的衰落,从而起到防治的作用。本发明害虫防治方法利用物理方法破坏了害虫生活空间的完整性,抑制了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减少了防治次数;同时,即使使用农药防治芽梢害虫,也可极显著减少了农药用量和施药容量,降低了防治成本,并迅速取得防治效果,而在防治丛内害虫时,能减少化学农药对芽梢的污染;故此,利用本发明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食品安全性,有利于生态恢复。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切缝长度相同,相交的点位于切缝的中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透结构包括4道切缝,4道切缝相交成米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透结构设有多个,多个可穿透结构均匀分布在薄膜上,相邻两行的可穿透结构错开设置,相邻可穿透结构的距离为5.5mm,所述切缝的长度为5.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008-0.016mm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所述薄膜为矩形,所述薄膜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四个固定杆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为透明的防水材料。8.—种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装置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薄膜覆盖于茶丛上方并固定,使薄膜下方的茶梢通过可穿透结构穿透薄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薄膜上方和下方的害虫分别防治,具体为:春、秋季对薄膜上方的害虫进行人工采摘防治或喷施植物源农药防治,夏、秋季对薄膜下方的害虫进行喷施非水溶性化学农药防治。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除薄膜上方的落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本发明还提供利用上述茶树害虫防治装置进行茶树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薄膜覆盖于茶丛上方并固定,使薄膜下方的茶梢通过可穿透结构穿透薄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密布切缝的薄膜阻隔茶梢与茶丛,阻滞害虫在茶梢与茶丛间上下自由移动,使发生于茶丛的害虫无法向上移动取食为害茶梢,而发生于茶梢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不能向下移动到茶丛内栖息,从而抑制茶树害虫发生。
【IPC分类】A01G13/10
【公开号】CN105638340
【申请号】
【发明人】曾明森, 张文锦, 吴光远, 王庆森, 刘丰静, 王定锋, 李慧玲, 张辉, 李良德, 高香凤, 孙君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