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水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62623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于散热体为服装、鞋帽、箱、毯、垫、被褥体等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3、5-7、9-20、22、24,为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的A-A向视图。
[0025]图6为图5的B-B向视图。
[0026]图7为图5的C-C剖视图。
[0027]图10为图9的B-B向视图。
[0028]图11为图9的C-C剖视图。
[0029]图12、15、18,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图。图13为图12的B-B向视图;图14为图12的C-C剖视图;图16为图15的B-B向视图;图17为图15的C-C剖视图;图19为图18的B-B向视图;图20为图18的C-C剖视图。
[0030]图25是本发明散热体为毯、垫、被褥体时,散热管的一种排布结构图。
[0031]图1-25中箭头所示为水流运动及单向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4、8、21、23、25,详述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配套应用于水热毯、垫、被褥、水热疗服等系统中的结构、工作状态。图1所示,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配套应用于水热疗服系统中的结构、工作状态:图4、8、21、23所示,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配套应用于毯、垫、被褥体系统中的结构、工作状态。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配套应用于其他水循环系统中的结构、工作状态与所述相同。
[0033]图1、4、8、21、23、25所示,电热元件5与加热容器6相结合;散热管10设于散热体8内或表面;储水箱I通过回水单向阀2与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相通,加热容器6上的出水口 19与出水连接管9 一端相通,出水连接管9另一端与散热管10 —端相通,散热管10另一端与进水连接管11 一端相通,进水连接管11另一端与储水箱I相通;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mm2。
[0034]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膨胀,同时回水单向阀2关闭,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通过出水口 19进入出水连接管9,经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向储水箱I内流动,由于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mm2,这样,当加热容器6内产生水蒸汽并与回水口 4接触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回水口 4内的水此时能够存留在此,不流入加热容器6内,水蒸汽在加热容器6、出水连接管9内(此时,水蒸汽可以进入出水连接管9内,也可不进入出水连接管9内)散热,液化,体积变小,产生负压,由于出水连接管9、散热管10、进水连接管11的阻力作用,回水单向阀2开启,将储水箱I内的水通过回水单向阀2、回水口 4吸入加热容器6内,回水口 4内存留的水直接的第一时间进入加热容器6内与水蒸汽混合,使水蒸汽迅速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巨大回吸力,实现完全回水,周而复始循环传热。
[0035]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mm2,当回水时,水流还具有喷射效果,水可直接喷射进入加热容器6内与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急速液化,产生巨大回吸力,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遇到凉水会更快速的全部液化,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
[0036]下面结合图2、3、5-7、9-20、22、24,详述本发明热能水循环装置具体结构和工作状
??τ O
[0037]图2、3、5-7、9-20、22、24所示,电热元件5与加热容器6相结合;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mm2。
[0038]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的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汽并膨胀,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向出水口 19方向运动,由于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mm2,这样,当加热容器6内产生水蒸汽并与回水口 4接触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得回水口 4内的水此时能够存留在此,不流入加热容器6内,当水蒸汽散热,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回吸力(负压),将回水口 4内存留的水直接的第一时间吸入加热容器6内并与其内的水蒸汽混合,使水蒸汽迅速液化,体积变小,产生巨大回吸力,实现完全回水,周而复始循环传热。
[0039]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8mm2,当回水时,水流还具有喷射效果,水可直接喷射进入加热容器6内与水蒸汽充分混合,使水蒸汽急速液化,产生巨大回吸力,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遇到凉水会更快速的全部液化,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
[0040]图4-7所示,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横截面积为12-28mm2。这样,当加热容器6内不能回水或气堵使其不工作时,回水口 4内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后,缓慢的流动,将水蒸汽或空气缓慢的导入回水口 4内,回水口 4内的水流入加热容器6内,使其继续工作。
[0041]图2、3、5-7、9-20、22、24所示,电热元件5设于加热容器6壁上偏上位置。这样,工作时,加热容器6内水体偏上位置表面的少量水迅速沸腾,产生水蒸汽,快速推动水循环流动,不易向水体内部传热,使加热时间变短、出水温度低、出水速度快、更易于回水、循环效率更高。
[0042]图2、3、5-7、9-20、22、24所示,电热元件5与回水口 4的距离小于电热元件5与出水口 19的距离。这样,工作状态下,电热元件5加热时,回水口 4附近区域的水首先沸腾,即100°C,并且在沸腾状态时一直保持在100°C,使加热容器6整体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出水口 19附近区域温度一定低于100°C,当回水口 4附近区域加热容器6内加热壁上沾有的水变为水蒸汽迅速移动至出水口 19附近区域时,此时,回水口 4附近区域温度为100°C,出水口 19附近区域温度低于100°C,而电热元件5在加热容器6壳壁上传热速度很慢,并且首先要向回水口 4附近区域传热,使该区域温度升高至100°C以上,然后再向出水口 19附近区域传热,在此期间,水蒸汽在出水口 19附近区域早已散热,冷凝,产生负压,实现完全回水。
[0043]图2、3、5-7、9-20、22、24所示,加热容器6上的回水口 4与加热容器6本体采用绝热连接方式。这样,工作状态下,加热容器6本体不能向回水口 4传热,回水时,经回水口 4进入到加热容器6内的水是没有被预热的凉水,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遇凉水迅速液化,产生回吸力(负压),使加热容器6内吸满水,实现完全回水,完成循环传热过程。在循环过程中,加热容器6内的水或水蒸汽可以向回水口 4传热,但因时间短并且间接传热,并不影响上述效果。
[0044]图2、3、5-7、9-20、24所示,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这样,先回入加热容器6内的凉水因重力作用,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向加热容器6内流入或落入,水在流入或落入过程中与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充分混合,使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快速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实现完全回水。上述回水过程中,水在流入或落入加热容器6内的过程中,SP使落到加热容器6内的加热壁上,因为重力作用,水也不会在此停留,而继续向下流入或落入,使加热容器6内的水蒸汽发生液化,产生巨大吸力,将水持续不断的吸入加热容器6内,实现完全回水,完成循环传热过程。
[0045]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这样,可将加热容器6制作体积较小,盛装少量水,易于快速加热、快速出水、使循环效率更高。
[0046]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工作时,水蒸汽推动加热容器6内的水倾斜向下或竖直向下运动,水蒸汽与水面之间形成绝热面,并且水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很小,水蒸汽很难向水中导热,水蒸汽的体积不易损失,所以,出水量大,出水温度低,速度快,更易回水,回水量也大,快速大量的循环,使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0047]由于加热容器6为管状并倾斜或竖直设置,回水时,水流进入加热容器6内产生冲击及乱流,将加热容器6内加热时产生的不能还原为水的气体进行包裹,形成气泡,循环时气泡随同水流流动并排出加热容器6,最终向大气排出,这样,加热容器6内不会积聚过多空气,起到更好回水循环作用。
[0048]图2、3、5-7、9-20、22、24所示,加热容器6由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电热元件5采用PTC电热元件加热。这样,快速升温、快速传热、使其更好循环传热,工作效率更高。加热容器6可以是圆管状也可以是方管状,一般其是内圆外方,其内径一般6mm-30mm,长度10mm-300mm ;当功率在600W以下时,内径最适宜1mm-16mm最好,长度在30mm-150mm为好。
[0049]图2、3、5-7、9-20、24所示,增设回水接头20,通过该回水接头20、回水单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