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_2

文档序号:8957654阅读:来源:国知局
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I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I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I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0027]4、通过实施本发明,更适合人工栽培木耳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9]—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0]1、原料组成及配比:玉米芯65%,棉子壳15%,麸皮10%,黄豆粉3%,过磷酸I丐1%,红糖0.5%,石膏1%,碳酸钙1.5%,石灰3%。
[0031]2、玉米芯采集及处理:选新鲜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然后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备用。
[0032]3、原料处理:先将玉米芯、棉子壳、石膏粉、碳酸钙几种原料干料拌匀,再将石灰溶于水中,制成石灰水溶液,过滤取其溶液,用撒壶将其均匀的浇撒在刚才拌匀的料上,然后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65%,料拌匀后整理成底宽2m,高1.5m,顶宽1.2m的梯形堆进行发酵处理,当料温达65°C左右,及时翻堆,一般翻堆2?3次,使料发至淡褐色为好,在第2次翻堆时,将麸皮、黄豆粉、过磷酸钙同时均匀的拌入料中,并把红糖溶于水中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喷洒于料中,在装袋前,将培养料提前30分钟摊开,使料中的异味气体充分散发。
[0033]4、装袋灭菌:将发酵后的培养料装入20cmX36cm的聚乙烯筒袋内,装袋完毕,及时将袋料装入常压灭菌灶或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0034]5、接种: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温降至28°C以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
[0035]6、发菌管理:接完种后,立即将菌袋搬入菌袋培养室,然后亦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至菌丝发满菌袋。
[0036]7、栽置菌袋:当大多数菌袋有原基出现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在保护地内,挖600cm X 90cm X 30cm的阴畦若干个,畦与畦间留人行道40cm,便于操作和行走,在栽置菌袋前2h,首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浸泡杀菌I?3min,然后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I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I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I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0037]8、出耳管理:菌袋全部栽完后,为了防止菌袋初期失水过多,及时将稻草帘用清水浸泡覆盖于畦面上,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以促进耳芽的快速形成,耳棚内菌袋全部栽置完毕后,及时增加耳棚湿度至85%以上,此后,每日通风2?3次,每次I?2h,保持棚内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23°C左右,10天后,开始有大量耳芽形成,并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加强通风,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至13001X,促使形成大量的优质木耳。
[0038]9、采收:当黑木耳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将菌袋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防止菌袋污染,I潮采收完后,要停止喷水2?3天,使菌丝体恢复,然后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采收3潮。
【主权项】
1.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组成及配比:玉米芯65%,棉子壳15 %,麸皮10 %,黄豆粉3 %,过磷酸钙I %,红糖0.5%,石膏1%,碳酸钙1.5%,石灰3% ; (2)玉米芯采集及处理:选新鲜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然后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备用; (3)原料处理:先将玉米芯、棉子壳、石膏粉、碳酸钙几种原料干料拌匀,再将石灰溶于水中,制成石灰水溶液,过滤取其溶液,用撒壶将其均匀的浇撒在刚才拌匀的料上,然后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65%,料拌匀后整理成底宽2m,高1.5m,顶宽1.2m的梯形堆进行发酵处理,当料温达65°C左右,及时翻堆,一般翻堆2?3次,使料发至淡褐色为好,在第2次翻堆时,将麸皮、黄豆粉、过磷酸钙同时均匀的拌入料中,并把红糖溶于水中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喷洒于料中,在装袋前,将培养料提前30分钟摊开,使料中的异味气体充分散发; (4)装袋灭菌:将发酵后的培养料装入20cmX36cm的聚乙烯筒袋内,装袋完毕,及时将袋料装入常压灭菌灶或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5)接种: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温降至28°C以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 (6)发菌管理:接完种后,立即将菌袋搬入菌袋培养室,然后亦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至菌丝发满菌袋; (7)栽置菌袋:当大多数菌袋有原基出现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在保护地内,挖600cmX90cmX 30cm的阴畦若干个,畦与畦间留人行道40cm,便于操作和行走,在栽置菌袋前2h,首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浸泡杀菌I?3min,然后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I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I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I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8)出耳管理:菌袋全部栽完后,为了防止菌袋初期失水过多,及时将稻草帘用清水浸泡覆盖于畦面上,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以促进耳芽的快速形成,耳棚内菌袋全部栽置完毕后,及时增加耳棚湿度至85%以上,此后,每日通风2?3次,每次I?2h,保持棚内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23°C左右,10天后,开始有大量耳芽形成,并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加强通风,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至13001x,促使形成大量的优质木耳; (9)采收:当黑木耳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将菌袋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防止菌袋污染,I潮采收完后,要停止喷水2?3d,使菌丝体恢复,然后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采收3潮。
【专利摘要】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具体包括:以玉米芯、棉子壳、麸皮、等为原料,并按常规制备出菌袋。栽培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过程是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出耳管理及采收亦按常规方法进行。本发明所提出的原料应用、菌包制备及栽培方法措施都很独特,而且工艺简单,易实施,生物转化率高。
【IPC分类】C05G3/00, C05F17/00, A01G1/04
【公开号】CN105175144
【申请号】
【发明人】麻喜逊
【申请人】麻喜逊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