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与数字结合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55465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模拟与数字结合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拟与数字结合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其目标是主动对配电网发生的各种故障进行检测、隔离并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测试是保证配电网高效运行的手段,通过测试可发现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逻辑上的错误,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测试手段检验馈线自动化系统在线路故障时的运行状态。

目前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测试方法有模拟测试和规约注入测试两种。第一种测试方法通过测试系统控制仿真测试设备输出故障信号模拟线路故障时的瞬态信号,并将瞬态信号输入到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采集装置测试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动作响应,可取得与实际运行一致的动作结果;第二种测试方法通过测试系统以规约的方式将故障信号注入馈线自动化系统测试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动作逻辑,由于该方法越过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信号采集环节,因此一般作为对馈线自动化系统动作逻辑的验证手段。

上述的测试方案实现了一次设备的故障仿真和主站注入的故障仿真,分别以采集设备输入故障信号和规约直接注入故障信号的方法对馈线自动化系统进行测试。其中第一种测试方法可真实的再现故障,取得与馈线自动化系统实际处理故障一致的动作结果,但该方法对网络环境要求较为严苛,不但需要在每个测试点配置仿真测试设备,而且通信网络对正常的生产运行有一定影响。第二种方法只需将测试系统接入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网络即可,可方便的在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任何测试点接入,但这种测试方法越过了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环节,不能测试数据采集设备导致的系统动作错误。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往往存在某些测试点无法布置通信网络的问题,现有技术习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将这些点从测试模型中剔除,因而不能对测试区域进行完全覆盖测试。本发明提出将模拟测试和规约注入测试相结合,对测试区域中无法部署仿真测试设备的测试点以规约注入的方法代替采集设备注入测试数据,完成测试后再对这些测试点就地进行数据采集测试以达到测试范围全覆盖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与数字结合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该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采用混合测试,使得不满足通信要求的测试点可以通过规约通道将测试数据注入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测试数据同步下发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和仿真测试设备,进而实现覆盖测试区域内所有测试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与数字结合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工作站、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仿真测试设备、开关柜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测试工作站用于对仿真测试设备发出指令,进行测试管理;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用于从开关柜数据采集设备获取线路故障信号,并对线路故障进行检测、对线路故障设备进行隔离和恢复;所述仿真测试设备用于模拟生成故障信号;所述开关柜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故障信号并将故障信号发送给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与测试工作站通过交换器连接,且运行于同一局域网。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与测试工作站之间还建立有规约通道。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仿真测试设备为两台以上,且仿真测试设备之间通过交换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采用混合测试,使得不满足通信要求的测试点可以通过规约通道将测试数据注入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测试数据同步下发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和仿真测试设备,进而实现覆盖测试区域内所有测试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拟与数字结合的馈线自动化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工作站1、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仿真测试设备3、开关柜数据采集设备4;所述测试工作站1用于对仿真测试设备3发出指令,进行测试管理;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用于从开关柜数据采集设备4获取线路故障信号,并对线路故障进行检测、对线路故障设备进行隔离和恢复;所述仿真测试设备3用于模拟生成故障信号;所述开关柜数据采集设备4用于采集故障信号并将故障信号发送给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与测试工作站1通过交换器5连接,且运行于同一局域网。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与测试工作站1之间还建立有规约通道,对无法布置通信网络的测试点通过测试工作站1与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建立规约通道将测试数据发送到馈线自动化系统服务器2。所述仿真测试设备3为两台以上,且仿真测试设备3之间通过交换器5连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