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56149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已经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标配配件。在耳机的实际使用中,由于制造工艺、材料强度或使用蛮力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诸如耳机插头部分松脱、耳机部分断线等问题,导致耳机已经变成一种很容易损坏的耗材。

现有技术中,由于耳机为一个整体部件,当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发生损坏时,就不得不将整个耳机丢弃。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的各个部件可拆卸,使得用户只需要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而对功能正常的部件进行重复利用。

一种耳机,包括具有左耳机线的左耳机、具有右耳机线的右耳机、接插件、接插件外壳、保护壳,以及具有主导线的插头;所述主导线、所述左耳机线及所述右耳机线均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接插件内;所述接插件包括公座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公座上的母座,所述公座上设有两个导线凹槽,所述左耳机线和所述右耳机线分别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公座的两个导线凹槽,且所述公座的两个导线凹槽内均设有多个夹持凸起,用于夹持所述左耳机线及右耳机线;所述母座上设有一个导线凹槽,所述主导线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母座的导线凹槽组内,所述母座的导线凹槽内设有多个限位凸起,用于夹持所述主导线;所述接插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以将所述接插件容纳在所述接插件外壳内;所述保护壳包括第一保护本体及与第二保护本体,所述第一保护本体与所述第二保护本体活动相连,所述第一保护本体与所述第二保护本体可相对扣合或者张开,以使所述保护壳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接插件外壳上。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插接凸起,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凸起插入所述插接槽中形成可拆卸的连接。

其中,所述插接凸起呈四棱台状。

其中,所述插接凸起的截面呈T字形。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上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保护本体与所述第二保护本体均包括卡持臂,每个卡持臂的头部均设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保护本体的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翻边相卡合,以形成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本体上的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翻边相卡合,以形成可拆卸的连接;每个卡持臂的根部均设有第一按压部,各个第一按压部按下时使得所述第一保护本体的第一卡勾远离所述第二保护本体的第一卡勾以将所述接插件外壳松开,进而使得所述接插件外壳能够拆卸。

其中,所述公座上设有第二卡勾,所述母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勾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二卡勾可拆卸地与所述卡槽卡持,所述第二卡勾上设有第二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部按下时使得所述第二卡勾脱离所述卡槽。

其中,所述公座内设有两个插针,两个所述插针分别与所述左耳机线及所述右耳机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母座内设有与两个所述插针插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主导线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公座包括可拆分的第三壳体与第四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四壳体相扣合以将两个所述插针容纳于所述公座内;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四壳体相向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两个半腔,所述第三壳体上的两个半腔分别与所述第四壳体上的两个半腔相扣合,以形成所述公座上的两个导线凹槽;所述母座包括可拆分的第五壳体与第六壳体,所述第五壳体与所述第六壳体相扣合以将所述接线端子容纳于所述母座内;所述第五壳体与所述第六壳体相向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一个半腔,所述第五壳体上的半腔与所述第六壳体上的半腔相扣合,以形成所述母座上的导线凹槽。

其中,所述主导线、所述左耳机线及所述右耳机线均包括线芯,以及扁平面条状或截面呈三角形的包层。

其中,所述主导线、所述左耳机线及所述右耳机线的包层均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

由此,本实施例的耳机,通过设置部件可拆分的接插件,使左耳机、右耳机及插头能够方便的从接插件中拆分出来,进而使得用户在耳机中的某些部件损坏时,仅需要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替换,而保留功能完好的部件继续使用。由此能够提高部件的重复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进一步的,通过在接插件内部设置多个夹持凸起部及多个限位凸起,能够将各条导线稳固地夹持,保证了各条导线与接插件的可靠电连接;通过在接插件外部设置可拆卸的接插件外壳,能够对接插件进行防护;通过在接插件外壳外部设置可拆卸的保护壳,能够起到紧固与更强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接插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接插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耳机的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接插件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实施例的耳机10包括左耳机11、右耳机12、接插件16、接插件外壳14、保护壳13,以及插头15。其中,如图1所示,左耳机11具有左耳机线111及左耳机本体110,左耳机线111与左耳机本体110电连接。右耳机12具有右耳机线121及右耳机本体120,右耳机线121与右耳机本体120电连接。插头15具有主导线150及接插头151,主导线150与接插头151电连接。左耳机线111、右耳机线121及主导线150均可拆卸地插接在接插件16中,三者通过接插件16电连接。接插件外壳14可拆卸地安装在接插件16外部,起到防护接插件16的作用。保护壳13又可拆卸地安装在接插件外壳14外部,起到防护和紧固接插件外壳14与接插件16的作用。主导线150、左耳机线111及右耳机线121均穿入保护壳13和接插件外壳14内,并与接插件16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导线150、左耳机线111及右耳机线121均包括线芯和包层。各个包层均为扁平面条状,或截面均呈三角形。这样的设计使得各条导线之间不易缠绕,增强了用户体验。进一步的,各个包层可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TPE材料进一步增强了防缠绕性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插件外壳14包括相对且可拆分的第一壳体143与第二壳体140。第一壳体143与第二壳体140相扣合,以将接插件16容纳在接插件外壳14内部。第一壳体143上设有翻边144,第二壳体140上设有翻边141,翻边144与翻边141与保护壳13相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接插件外壳14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硬质塑料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保护,而且成本低廉、可塑性强。

第一壳体143上设有插接凸起145。对应的,第二壳体140上设有插接槽142,插接槽142具有与插接凸起145相匹配的形状。插接凸起145插入插接槽142中,形成可拆的过盈配合。插接凸起145与插接槽14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予以确定,而不限于为图2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插接凸起145呈四棱台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接插件外壳14’包括相对且可拆分的第一壳体143’与第二壳体140’。第一壳体143’与第二壳体140’相扣合,以将接插件16容纳在接插件外壳14’内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壳体143’上的插接凸起145’的截面呈T字形。对应的,第二壳体140’上的插接槽142’也为与插接凸起145’的截面相匹配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凸起可以为其他形状。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形式扣合;又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插件外壳为一个整体部件,其可拆卸地套设在接插件16的外部。

如图1所示,保护壳13套设在接插件外壳14外部,进一步起到防护和紧固作用。保护壳13包括第一保护本体134与第二保护本体130,第一保护本体134与第二保护本体130活动相连且相对设置,以将接插件外壳14夹持在第一保护本体134与第二保护本体130之间。第一保护本体134、第二保护本体130 及接插件外壳1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一保护本体134与第二保护本体130可相向移动使保护壳13呈扣合状态,以将接插件外壳14夹紧;或者,第一保护本体134与第二保护本体130可背向移动使保护壳13呈张开状态,以使得接插件外壳14能够从保护壳13中拆卸下来。保护壳13可采用硬质塑料制成。硬质塑料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保护,而且成本低廉、可塑性强。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保护本体134包括卡持臂136,卡持臂136的头部设有第一卡勾137,第一卡勾137与第一壳体143的翻边144相卡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第二保护本体130包括卡持臂132,卡持臂132的头部设有第一卡勾133,第一卡勾133与第二壳体140的翻边141相卡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卡持臂136的根部设有第一按压部135,卡持臂132根部设有第一按压部131。第一按压部135与第一按压部131受力按下后,将使得第一卡勾137与第一卡勾133互相远离,从而使得保护壳13张开,进而接插件外壳14能够从保护壳13中拆卸下来。设计第一按压部135便于人手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壳13可以是其他能够可拆卸地夹持接插件外壳14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保护本体134与第二保护本体130通过一个弹性件连接,构成一个类似夹子的组件。所述弹性件使得第一保护本体134可朝向或背向第二保护本体130移动,从而将接插件外壳夹紧或松开。此种方案中,接插件外壳可以不设置翻边。所述弹性件,例如可以是扭簧。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接插件16包括公座166与母座160,公座166可拆卸地安装在母座160上。具体的,如图4所示,公座166包括相对扣合在一起且可拆分的第三壳体165与第四壳体167。第三壳体165与第四壳体167可采用各种扣合方式,例如可以是凸台插入凹槽形成可拆的紧配合,或者是可拆的卡扣形式。第三壳体165与第四壳体167扣合形成的空间内容纳有两个插针(图未示)。左耳机线111及右耳机线121均穿入所述空间内,并分别与一个插针可拆卸地连接。第三壳体165上设有第二卡勾163,第二卡勾163用于与母座160扣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三壳体165的内壁上设有半腔169和半腔170。第四壳体167与第三壳体165相向的内壁上设有半腔173和半腔174。半腔169与半腔174相扣合,构成一个导线凹槽;半腔170与半腔173相扣合,构成另一个导线凹槽。两个导线凹槽中分别有左耳机线111及右耳机线121穿入。两个导线凹槽中分别有多个夹持凸起176和多个夹持凸起175,以及多个夹持凸起171和多个夹持凸起172。左耳机线111夹持在多个夹持凸起171和多个夹持凸起172之间,右耳机线121夹持在多个夹持凸起176和多个夹持凸起175之间。设计夹持凸起,能够保证耳机线与插针的可靠连接。夹持凸起不限于为棘齿,或者为截面呈矩形的柱状凸起。

如图4所示,母座160包括相对扣合在一起且可拆分的第五壳体161与第六壳体168。第五壳体161与第六壳体168可采用各种扣合方式,例如可以是凸台插入凹槽形成可拆的紧配合,或者是可拆的卡扣形式。第五壳体161与第六壳体168扣合形成的空间内容纳有接线端子(图未示)。主导线150穿入第五壳体161与第六壳体168内部,并与接线端子可拆卸地连接。第五壳体161上设有卡槽162。卡槽162与第二卡勾163相卡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由此,不仅公座166和母座160中的各个部件单独可拆,并且公座166与母座160之间也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卡勾163上还设有用于按动第二卡勾163的第一按压部164。第一按压部164按下后,第二卡勾163将脱离卡槽162,以将公座166从母座160上拆卸下来。设置第一按压部164便于人手施力。

第五壳体161与第六壳体168相向的两个内壁上各设有一个半腔,两个半腔相扣合,构成一个用于容纳主导线150的导线凹槽。此导线凹槽内设有多个限位凸起,主导线150夹持在多个限位凸起之间(图未示)。限位凸起具有与上述夹持凸起相同的功能。设计限位凸起,同样是为了保证主导线150与接线端子的可靠连接。限位凸起不限于为棘齿,或者为截面呈矩形的柱状凸起。

本实施例中,公座166与母座160均包括可拆分的两件壳体,这使得人员可以先拆开公座166和母座160,再分别装入主导线150、左耳机线111及右耳机线121,最后再封闭并连接公座166与母座160。此种设计能够无阻碍地插接各条导线,减少导线盲插给接插件16带来的机械电气损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公座166与母座160可以为一体式设计,各条导线采用盲插方式接入。一体式的公座166上开设两个导线凹槽,用于容纳左耳机线111与右耳机线121。一体式的母座160开设一个导线凹槽,用于容纳主导线150。

由此,本实施例的耳机,通过设置部件可拆分的接插件,使左耳机、右耳机及插头能够方便的从接插件中拆分出来,进而使得用户在耳机中的某些部件损坏时,仅需要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替换,而保留功能完好的部件继续使用。由此能够提高部件的重复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进一步的,通过在接插件内部设置多个夹持凸起部及多个限位凸起,能够将各条导线稳固地夹持,保证了各条导线与接插件的可靠电连接;通过在接插件外部设置可拆卸的接插件外壳,能够对接插件进行防护;通过在接插件外壳外部设置可拆卸的保护壳,能够起到更强的防护与紧固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