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终端,特别是手机一体共振发声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面传统结构的手机扬声器受到手机体积的局限导致扬声器本体比较薄比较小,在传统结果的扬声器中由于本体比较小比较薄,所以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小声音效果比较差,一直无法满足手机厂商的要求,产品体积小辐射面积小,导致声压做不高低频效果做不出来,产品厚度薄,传统采用振膜运动发声的产品如果低频效果好的话那振幅就大功率就会变小、如果功率做大的话那低频效果就会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度薄、辐射面积大的手机一体共振发声终端。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手机一体共振发声终端,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振动源,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振动源上设有振动板,所述振动板从通孔伸出壳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手机一体共振发声终端放置在桌面等平台上后,振动板与桌面接触,振动源在壳体内振动从而引起振动板振动,并通过振动板引起桌面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有效增加了产品的辐射面积,同时因为不再采用震动膜发声,减小了产品的厚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为了保证振动源的有效震动,所述振动源包括带有开口的磁罩、固定在磁罩内的磁铁、固定在磁铁上的极片、与极片固定连接定位阻尼器以及设置在磁罩内的音圈,所述音圈与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板与定位阻尼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保证振动板的振幅在合理范围内,所述定位阻尼器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块、定位环以及多个设置在定位块与定位环之间的弹性连接条,所述定位块位于定位环圆心处,所述弹性连接条一端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与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与极片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方便振动板的安装,所述振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振动环与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音圈固定连接,所述振动环从通孔伸出壳体。
优选的,为了提升振动源的发生效果,避免振动源受壳体影响,所述壳体内设有弹簧悬挂结构,所述振动源固定在弹簧悬挂结构上。
优选的,为了提升弹簧悬挂对震动的缓冲能力,所述弹簧悬挂结构包括呈环形的承载体、多个弹簧支架以及与弹簧支架一一对应的安装环,所述弹簧支架一端与承载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与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避免振动源在振动过程中撞击到壳体,所述弹簧支架端部设有向壳体弯折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安装环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振动源与振动板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使用新型的壳体、弹簧悬挂结构、振动源以及振动板分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振动源与振动板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定位阻尼器与振动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振动源,3为通孔,4为振动板,5为磁罩,6为磁铁,7为极片,8为定位阻尼器,9为音圈,10为定位块,11为定位环,12为弹性连接条,13为振动环,14为连接套,15为承载体,16为弹簧支架,17为安装环,18为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5可知本发明手机一体共振发声终端包括壳体1、振动源2以及与振动源连接的振动板4,所述振动板4包括一体成型的振动环13与连接套14,所述壳体1设有通孔3,所述振动环13从通孔3伸出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弹簧悬挂结构,所述弹簧悬挂结构包括呈环形的承载体15、多个弹簧支架16以及与弹簧支架16一一对应的安装环17,所述弹簧支架16一端与承载体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环1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17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支架16端部设有向壳体1弯折的过渡段18,所述过渡段18与安装环17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源2包括带有开口的磁罩5、固定在磁罩5内的磁铁6、固定在磁铁6上的极片7、与极片7固定连接定位阻尼器8以及设置在磁罩5内的音圈9,磁罩5与承载体15固定连接,所述音圈9与连接套14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阻尼器8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块10、定位环11以及多个设置在定位块10与定位环11之间的弹性连接条12,所述定位块10位于定位环11圆心处,所述弹性连接条12一端与定位块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环1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11与振动板4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10与极片7固定连接。
弹簧悬挂结构采用的是牌号为SUS301-H的不锈钢材料,硬度为HV420-460,定位阻尼器所采用的材料为PA6即尼龙6。
采用上述结构后,手机一体共振发声终端放置在桌面、玻璃、木板等平台上,音圈通电后由于处于磁场中而进行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动板上下运动,由于振动板与桌面接触,振动板引起桌面等物体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有效增加了产品的辐射面积,同时因为不再采用震动膜发声,减小了产品的厚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放置在0.8mm-10mm的玻璃或者实木材质的平台上发声效果可以达到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