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906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数据备份领域,具体地,是在一种对移动终端丢失情况下进行数据备份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人们喜欢在智能电子设备上存储大量的数据,例如联系人的信息,包括联系人的姓名、联系人的电话号码等,还包括个人信息,包括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聊天记录等,并且,人们还喜欢通过移动终端设置各种的提醒信息,不但通过闹钟设置闹铃,还通过日历设置各种各样的纪念日提醒、会议提醒等。

正是因为移动终端存储大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且这些信息经常变更,例如,某一联系人更换手机、聊天记录的更新、提示日程的更新等,人们往往难以及时对这些信息做备份,因此,一旦移动终端发生丢失的情况,往往导致移动终端的用户难以找回存储在移动终端上的信息,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正因如此,现在很多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实现移动终端数据的网络备份、数据转存等功能。如图1所示,如果移动终端11发生丢失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另一终端,如笔记本电脑13登录到应用程序上,在笔记本电脑13连接到服务器12后,并且用户登录应用程序的账户后,可以向服务器12发出对移动终端11的数据进行备份的指令。如移动终端11仍处于开机状态,并且能够连接到服务器12,则移动终端11将根据服务器12发出的指令将需要备份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12,这样,用户即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13接收服务器12传输的原本存储在移动终端11上需要备份的数据,包括联系人信息、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聊天记录等等。

然而,现有的数据备份是基于移动终端11仍处于开机状态才能实现,一旦移动终端11已经关机,则无法连接至服务器12,也就无法实现数据的上传,用户即使通过笔记本电脑13登录到应用程序的账户也无法通过笔记本电脑13获取原先从存储在移动终端11上的数据,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移动终端11的关机一种情况是由于移动终端11自身电量消耗完毕造成的,但移动终端11自身电量消耗完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用户往往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数据备份的操作。然而,如果移动终端11被其他人员捡获,由被捡获人员将移动终端11关闭,则往往导致移动终端11在丢失后较短时间内被关闭,用户未必能及时找到笔记本电脑13或者其他终端登录应用程序并且对移动终端11的数据进行网络备份,最终导致移动终端11上存储的数据无法实现备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让用户有效对移动终端的数据进行网络备份的数据备份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移动终端丢失后短时间关闭而影响数据备份的数据备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一关闭指令,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开启预设的伪装关闭模式,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第一关闭指令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其中,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包括关闭屏幕,并停止响应所接收的除关闭移动终端外的操作指令,向预设的服务器发送需要备份的数据。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接第一次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时,并不是真正关闭,而是伪装关机,即将屏幕关闭,并且不响应所接收到的除关闭移动终端外的操作指令,这样,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在发出了关机指令后,将不知道移动终端仍处于工作状态,并且移动终端将数据主动的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即时移动终端的真正用户过了较长时间后登陆到应用程序的账户并且获取需要备份的数据,仍能够获取原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上的数据,并不会因移动终端关闭而导致无法获取需要备份的数据的情况发生。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进入根据第一指令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检测是否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二关闭指令,当检测结果为是时,根据第二关闭指令关闭移动终端的操作。

由此可见,为了不影响用户关闭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处于伪装关闭的模式下,如果移动终端第二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二关闭指令,则真正关闭移动终端,从而响应用户发出的真正需要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

进一步的方案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还包括在关闭屏幕前,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包括提示输入关闭移动终端密码的信息。

可见,在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首先提示需要输入关闭移动终端的密码,从而延缓捡获移动终端人员发出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操作时间,也就是拖延移动终端关闭时间,避免捡获移动终端人员快速关闭移动终端而导致移动终端真正关闭而影响数据备份的操作,也为移动终端11向服务器传输数据争取更多的时间。

进一步的方案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还包括向预设的服务器发送需要备份的数据的同时,向服务器发送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由此可见,进入伪装关闭模式通常是移动终端已经发生丢失的情况,为了方便用户寻找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需要备份的数据的同时,将当前的位置信息也一并发送至服务器,这样,用户通过登录应用程序的账户即可以通过服务器上记录的数据查到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或者之前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为查找到移动终端提供便利。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还包括发出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包括发出报警声音或者发出报警灯光。

可见,进入伪装关闭模式通常是移动终端已经发生丢失的情况,甚至是发生了偷盗的情况,因此,通过发出诸如声音或者灯光等报警信息,可以让用户或者周边人员了解到移动终端发生被偷盗的情况,从而有效避免移动终端被偷盗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备份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该装置包括关闭指令接收模块,用于获取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一关闭指令;伪装关闭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开启预设的伪装关闭模式;还包括伪装关闭模式设定模块,在确定移动终端当前已经开启伪装关闭模式时,获取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一关闭指令后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其中,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包括关闭屏幕,并停止响应所接收的除关闭移动终端外的操作指令,向预设的服务器发送需要备份的数据。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在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接第一次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时,并不是真正关闭,而是伪装关机,即将屏幕关闭,并且不响应所接收到的操作指令,这样,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在发出了关机指令后,将不知道移动终端仍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避免移动终端在丢失后短时间内被真正关闭。同时,在伪装关闭模式下,移动终端将数据主动的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即时移动终端的真正用户过了较长时间后登陆到应用程序的账户并且获取需要备份的数据,仍能够获取原先存储在移动终端上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备份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备份的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中设置伪装关闭模式的第一界面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中设置伪装关闭模式的第二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数据备份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是应用在诸如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特别地,移动终端能够与预设的后台服务器连接,如通过移动网络连接并且能够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网络备份。本发发明的数据备份装置是运行在移动终端上,并且用于实现上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数据备份方法应用于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优选的,移动终端上安装有具有数据网络备份功能的应用程序,即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将存储在移动终端上的数据上传至预设的服务器,并且用户可以使用其他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移动终端登录该应用程序的账户,从服务器上下载已经备份的数据。

由于本发明是为了避免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在捡获移动终端后马上关闭移动终端,因此,需要设置伪装关闭的模式。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数据备份方法首先执行步骤S1,获取设置伪装关闭的指令。例如,用户进入设置“查找手机”的功能页面,如图3所示,在“查找手机”的功能页面21下显示“查找手机”以及“伪装关闭”两个功能选项22,在每一个功能选项22的右方显示一个虚拟按键,用户可以通过拨动虚拟按键来开启或者关闭“查找手机”或者“伪装关闭”的功能。

如图3所示的,由于“查找手机”的功能选项的右方的虚拟按键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当前移动终端处于开启“查找手机”功能,但“伪装关闭”的功能选项的右方的虚拟按键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当前移动终端处于关闭“伪装关闭”功能的状态。在步骤S1中,移动终端获取用户发出的拨动虚拟开关的指令,也就是接收开启伪装关闭模式的指令,即将“伪装关闭”的功能选项的右方的虚拟按键拨动至开启状态,如图4所示。

为了提醒用户移动终端当前状态的变化,当用户开启“伪装关闭”的功能,在屏幕上展示提示信息,如在一个窗口23内显示下面的语句:提示:开启“伪装关闭”功能后,每次长按电源按键屏幕将黑屏,后台将自动备份数据到云端,再次长按电源按键即可关机。并且,在窗口23的下方显确定按键,当用户点击该按键后,表示用户已经确定开启伪装关闭的模式,移动终端随即进入伪装关闭的模式。

当然,移动终端还可以在其他设置界面进行伪装关闭模式的设置,例如在设置移动终端关闭的功能界面等,并且,用户不一定通过拨动虚拟开关的方式来开启或者关闭伪装关闭的模式,而是通过预设的动作,如点击特定的虚拟按键、长按特定的物理按键、在屏幕上以预设的轨迹滑动等。

在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移动终端将执行步骤S2,判断是否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一关闭指令。例如,判断是否接收到长按移动终端的电源按键,或者在移动终端的设置页面上选择关闭移动终端的功能等,或者接收到语音指令,如“关机”的语音指令等。如果接收到长按电源按键等的第一关闭指令,表示接收到表征用户希望移动终端停止工作并且进入关闭状态的指令,如停止供电的状态。如果接收到第一关闭指令,则执行步骤S3,判断当前移动终端是否已经开启了伪装关闭模式,如果移动终端已经开启了伪装关闭模式,则执行步骤S4,向服务器上传需要备份的数据。如果当前移动终端没有开启伪装关闭模式,则执行步骤S8,直接执行关闭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步骤S2与步骤S3并不一定是按照图2的顺序执行的,即可以先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已经开启伪装关闭模式,再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一关闭指令,即获取第一关闭指令以及判断是否已经开启伪装关闭模式这两个步骤是不分先后顺序的。

由于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接收到关机指令,可能是在移动终端丢失后,捡获人员主动发出的关机操作,因此,一旦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则表示移动终端已经发生丢失的情况,甚至是被偷盗,因此需要及时将移动终端所存储的数据及时上传至服务器。

如图5所示,在移动终端31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后,移动终端31自动的将需要备份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32。当然,用户需要预先设定需要上传的数据,如在应用程序上预先设置哪些是需要备份的数据,如联系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聊天记录、备忘录中保存的提醒事项、闹钟应用程序所设定的闹铃、短信息收件箱所保存的短信息、移动终端图片库所保存的照片以及视频等等。

移动终端31将这些数据主动上传至服务器32后,服务器32可以根据用户的账户保存相应的数据。当用户发现移动终端31丢失后,可以使用另一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33连接至服务器32,并且登录到应用程序的账户,并且发出从服务器32下载已经备份数据的指令,这样,服务器32将从移动终端31上获取的需要备份的数据发送至笔记本电脑33,从而让用户及时找回原先存储在移动终端31上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1在向服务器32上传需要备份的数据的同时,还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如在屏幕上显示“请输入关机密码”的提示信息。由于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接收到关机指令,可能是在移动终端丢失后,捡获人员主动发出的关机操作,而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拖延移动终端关闭的时间,因此,在屏幕上显示提示输入关机密码的信息,目的是为了让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关闭移动终端,从而确保移动终端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需要备份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32。

在提示输入关机密码后,执行步骤S5,判断是否接收到正确的关机密码。当然,关机密码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真正用户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真正用户没有预先设置,仅仅用于拖延移动终端关机的时间。如果用户已经设置关机密码,则判断所接收到关机密码是否正确,如所接收的关机密码不正确,则执行步骤S9,提示关机密码不正确,并且要求再次输入关机密码。这样,由于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往往不知晓关机密码,无法输入正确的关机密码,即移动终端无法执行关机操作,从而避免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短时间内关闭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正确的关机密码,则执行步骤S6。

如果用户并没有设置关机密码,则可以在多次接收到关机密码后显示所接收的关机密码正确,也就是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接收到输入的关机密码时,不管接收到任何密码,均执行步骤S5,提示所接收的密码不正确,提示重新输入关机密码,直到接收到预定次数的密码后,不管接收到任何的关机密码,均发出所接收到的关机密码正确的提示,并执行步骤S6。

步骤S6中,移动终端根据第一关闭指令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即将屏幕关闭,并且不响应所接收到除了关闭移动终端以外的其他指令。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置开启了伪装关闭模式并不是表示移动终端马上进入伪装关闭模式,移动终端开启伪装关闭模式是移动终端接收到开启伪装关闭模式的指令,在没有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一关闭指令前,并不会进入伪装关闭模式。而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即伪装成移动终端已经关闭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将关闭屏幕,并且不会响应捡获手机人员发出的除了长按电源按键以外的其他指令。即,在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即使接收到诸如按下音量按键、单击电源按键等,移动终端并不会点亮屏幕以响应这些指令,优选的,即使移动终端有来电或者接收到短信息、即时通讯的聊天信息等,都不会发出提示声音或者震动,也不会点亮屏幕,以避免捡获人员发现移动终端处于伪装关闭的状态。

另外,为了让用户更快的查找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向服务器发送当前位置的信息,这样,用户通过另一台终端设备连接至服务器后,不但可以下载移动终端所存储的需要备份的数据,还可以看到移动终端之前某一时刻的位置信息,从而方便用户查找移动终端,或者为查找移动终端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执行步骤S7,判断是否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第二关闭指令,例如,接收到长按电源按键的指令。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长按电源按键的第二关闭指令后,表示用户真正需要关闭移动终端,则执行步骤S8,根据第二关闭指令关闭移动终端,即移动终端执行真正的关机操作。

可见,在移动终端设置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在第一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即第一关闭指令后,并不是真正的关闭移动终端,而是进入伪装关闭的状态,只有第二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即第二关闭指令后,才执行关闭移动终端的操作。这样,在移动终端发生丢失的情况,如果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在捡获移动终端后马上发出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实际上移动终端并没有真正关闭,而是及时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并且将移动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使得用户能够获取移动终端存储的需要备份的数据,并且方便用户查找移动终端。

当然,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往往是移动终端发生被偷盗的情况,因此,可以设置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时发出报警信号,例如发出报警声音或者报警灯光,报警灯光可以是控制屏幕以预设的模式发光,或者控制闪光灯以预设的模式发光,从而提示周边的人员移动终端发生被偷盗的情况,有利于用户及时查找移动终端。

数据备份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数据备份装置是运行在移动终端上,并且用于实现移动终端的数据的网络备份。参见图6,本实施例具有关闭指令接收模块40、伪装关闭模式判断模块41以及伪装关闭模式设定模块42。其中,关闭指令接收模块40用于获取第一关闭指令,即获取电源按键被长按的指令,伪装关闭模式判断模块41判断是否接收到设置开启伪装关闭模式的指令,例如在设置关闭或者查找手机的功能页面上,用户是否点击或者拨动响应的虚拟按键以开启伪装关闭模式。如果用户发出了开启伪装关闭模式的指令,则移动终端运行在伪装关闭模式下。

伪装关闭模式设置模块42用于让移动终端进入并且运行在伪装关闭模式下,当然,移动终端并不是开启伪装关闭模式后,随即进入伪装关闭模式,而是在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第一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后,才进入伪装关闭模式。例如,用户设置移动终端开启伪装关闭模式后,第一次接收到长按电源按键的指令时,移动终端随即进入伪装关闭的状态。

在伪装关闭模式下,移动终端将关闭屏幕,即屏幕始终处于黑屏状态,并且不会响应所接收到的其他指令,除了长按电源按键的指令外。这样,在伪装关闭模式下,即使移动终端接收到来电、短信息等,也不会发出声音或者震动,更加不会点亮屏幕,以模拟出移动终端已经关闭的场景。

并且,在伪装关闭模式下,移动终端将预先设定的需要备份的数据上传至预定的服务器上,例如,上传至预设的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另一终端设备登录该应用程序的账户后,可以将已经备份的数据从服务器上下载到另一终端设备,从而避免数据的丢失。

当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第一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后,移动终端并不会自动关闭,而是伪装成已经关闭的场景并且自动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为了让移动终端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可以在第一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时,提示需要输入关机密码,捡获移动终端的人员往往因无法输入正确的关机密码而不会导致移动终端马上关闭屏幕,也拖延了移动终端真正关闭的时间,更加有利于移动终端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优选的,移动终端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的同时,还将当前的位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这样服务器将记录移动终端某一时刻的位置,从而为使用者查找移动终端提供便利。更加优选的,当使用者通过另一终端设备连接至服务器后,并且登录应用程序的账户后,对移动终端进行挂失操作,此时,如果移动终端还连接至服务器,则服务器向移动终端发出获取位置信息的指令,移动终端将当前位置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用户即可以通过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当前所在的位置,有利于用户及时查找移动终端。

并且,在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的模式后且第一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时,可以发出报警信息,如报警声音或者报警灯光,以便于及时告知周边人员移动终端可能发生被偷盗的情况,也有利于用户或者周边人员及时发现移动终端被偷盗的情况,便于用户及时找回移动终端。

当然,在移动终端开启伪装关闭模式后,如果用户需要真正的关闭移动终端,则需要执行两次发出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即移动终端第二次接收到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时,才会真正的执行关闭移动终端的操作,从而确保移动终端也能够被正常的关闭。

当然,上述的方案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实际应用是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例如,移动终端进入伪装关闭模式后,用户真正需要关闭移动终端时,可以通过不同于常规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来发出真正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如常规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是长按电源按键,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长按电源按键的指令,则进行伪装关闭的状态。此时,可以设置真正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指令,即第二关闭指令为长按电源按键并且同时按下音量键,这样移动终端可以识别是否接收到真正的关闭移动终端的按键,从而可以让用户直接执行关闭移动终端的操作,这样的改变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也应该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