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377205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慧家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智慧家庭旨在综合应用物联网、自动控制与各种通讯技术,针对家庭设备的群组实现统筹协调和智能化控制,实现家庭内部的生活环境感知、安全监控感知以及人员状态感知,并且通过支撑智慧家庭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交互与远程控制,将人、设备、环境组织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安全、舒适、健康、环保、节能、方便的家庭生活方式。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智慧家庭体系具体包括以下部分:一是家庭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用于对家庭住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并控制空调、加热供暖系统、加湿器、空气净化器、通风增氧系统等对家庭内部环境予以调节;二是家庭照明系统,用于检测家庭住宅的自然光照状况和室内亮度状态,并对照明灯光设施进行开关控制与照度调节;三是家庭安防体系,面向家庭住宅的私有空间区域,执行视频监视、红外监控、烟雾监测、危险气体监测、漏水监测并进行本地和远程报警;四是能够整合进入智慧家庭系统的各种智能控制家电,包括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智能电视以及家庭娱乐设备,这些智能家电可以向智慧家庭系统实时提供自身工作状态,并接受智慧家庭系统对其功能的调节与控制;五是家庭健康系统,包括实现人体参数监测的各种家用医疗设施、健身器械等,获得家人身体健康状态,建立家庭体育锻炼记录档案。

大数据概念和相关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普及,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家庭生活最能够表现出用户自身的习惯与偏好,也需要满足用户最多的个性化需要。因此,在智慧家庭体系中建立以用户大数据为基础的云端平台,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深度的数据分析,则可以支撑智慧家庭实现充分个性化的功能服务与交互共享,使智慧家庭与用户个性实现高度贴合,充分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在家庭的应用场景下,智慧家庭用户大数据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数据源分散,各个智慧家庭子系统下的任何设备或传感器都能够生成并输出相关的数据,不论是采用轮询的方式,还是采用建立固定通道下的数据通讯方式,与这些数据源进行通信和数据源整合管理都存在较大的负担。二是智慧家庭各个子系统下兼容了不同厂家的大量设备和传感器,执行各自的通讯标准协议,造成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结构特异化。三是数据在时间上的有效性丰富多变,智慧家庭的设备和传感器所采集和生成的数据,有些是短时有效的,例如室内温度、湿度数据等;有些则是在较长时间期限上有效的,或者是可供系统累积的长期性、周期性数据。以上各方面的因素,给智慧家庭前端的数据采集带来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现有的智慧家庭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主要体现为单一来源和类型数据的存储和调用,作为对智慧家庭体系下各种设备与子系统进行智能控制的判断依据;例如,家庭照明系统所采集的光照和亮度数据被作为照明系统开启、关闭和照度调节的依据,被加以存储和分析。但是,现有的智慧家庭数据分析技术对全部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的能力不足,例如,不能将上述家庭照明系统所采集的光照和亮度数据关联到家庭住宅温度、湿度等环境方面的分析,也不能将光照和亮度数据作为拍摄环境参数而关联到对视频监控系统拍摄模式的控制,或者将光照和亮度数据关联到用户个人健康方面的应用。

再者,从硬件架构上看,现有的智慧家庭体系需要建立一个连接家庭智能网关的家庭数据中心,通过该数据中心实现对前端采集数据的存储和调用。该数据中心为主的架构能够比较便利地支持家庭内部智能网关对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但是,在面向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中,云端后台通过网络接入和访问各个家庭的数据中心则不够直接,包括地址配置和管理不方便,数据访问权限及验证困难,数据的存取实时性较差,等等。而且,数据中心不能与智慧家庭体系中的各个设备实现直接连接,必须依靠智能网关向各个设备主动询问数据,或被动接收设备上传数据,数据采集能力受到较大的制约。

并且,智能网关加数据中心的现有体系其核心构思是围绕各个子系统中的设备和传感器而展开的数据采集,而并非面向用户的数据采集。一个智慧家庭中完全可能存在多个用户,每个用户都会形成表征其自身特性的用户数据,而在现有的智能网关加数据中心的架构中,区分源自不同用户的数据在实现手段和数据管理上都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因为数据中心只能根据作为数据源的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例如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ID)进行数据的区分与管理,而这些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却并不可能识别用户身份,或者不希望用户在使用之前先进行繁琐的身份登录,因此不同的用户在智慧家庭中共同应用智能设备和功能,这就造成数据中心所汇集和管理的数据实际上是若干用户混杂的数据,无法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用户特征提取与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蓝牙和红外等设备近距离无线互联技术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终端的功能完善,智能手机已经逐渐取代过去的家庭网关,成为了智慧家庭的中枢。智能手机在智慧家庭中可以作为一个通用的遥控器,对全部设备和电器进行指令输入与人机交互;用户通过打开智慧家庭系统的用户APP,既可以用手机开、关智能电视或照明系统,也可以通过手机来调节空调温度或换气系统的送风大小。智能手机还是智慧家庭的远程交互与控制设备,用户即便离家在外,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在移动互联网上接入智慧家庭系统,既可以接收家庭安防体系的报警并进行实时查询监视,也可以对室内温湿度、热水器温度进行提前设置,例如在天气炎热的夏季,用户在下班之前就可以利用手机指令家庭的空调和热水器开启并分别调整好温度,这样回到家中就可以立即享受适宜的室温并进行淋浴。

智能手机具有较强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在多种网络条件下支持高速度、大容量的数据收发,并且智能手机与各种物联网及智能家电设备可以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因此,如果能够将智能手机作为智慧家庭体系中的数据采集中枢和数据远程传输中枢,并配合大数据分析的云端平台实现对手机采集数据的综合整合分析,则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现有智慧家庭体系在数据采集与分析上的不足,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本系统以智能手机作为整个智慧家庭体系的数据采集中枢和数据远程传输中枢,利用各种互联互通协议建立手机与智慧家庭当中各种物联网及智能家电设备的直接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利用手机采集智慧家庭体系产生或感测的大量用户数据;手机对所采集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处理及有效性判断,并且利用手机自身的ID实现对用户数据的身份标识,进而由手机将用户数据实时上传至支撑大数据应用的云端分析平台;云端分析平台对手机采集、处理并提供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度的整合,并进行智慧家庭用户数据的综合分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括:前端设备群组、智能网关、外部网络接口设备、手机、云端分析平台;其特征在于:

前端设备群组包括智慧家庭中的前端设备,所述前端设备用于产生或感测表示家庭环境参数、用户人身状态参数和设备自身工作状态参数的数据;

所述前端设备群组、智能网关、外部网络接口设备按照预定的拓扑结构组织形成的设备网络;所述智能网关与前端设备群组中的各个前端设备建立支持双向交互的通讯连接;并且,智能网关通过所述外部网络接口设备接入互联网,以便实现对智慧家庭的远程访问与远程控制;

所述手机基于近距无线传输协议实现与前端设备群组中前端设备的直接连接,并采集前端设备产生或感测的数据;并且,所述手机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并通过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从同样接入该网络的前端设备和智能网关采集数据;并且,所述手机通过互联网访问所述智能网关,并通过所述智能网关采集所述前端设备生成或感测的数据;手机将所采集的数据处理为用户数据;

所述手机将所采集的用户数据实时上传至支撑大数据应用的云端分析平台;

云端分析平台对手机采集、处理并提供的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度的整合,并进行智慧家庭用户数据的综合分析。

优选的是,所述手机在从前端设备群组中的前端设备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数据帧格式封装原始数据,从而形成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的智慧家庭前端采集数据。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统一的数据帧一般包括数据源ID、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时间、手机ID以及数据值。

优选的是,所述手机利用手机ID标识所采集的数据,实现对用户数据的身份标识。

优选的是,所述手机利用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时间进行数据时间有效性的判别。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手机为每一种数据类型都设置一有效时间阈值,根据数据采集时间与当前时间,判断所采集的数据是否已经超出了该有效时间阈值,从而进行所述数据时间有效性的判别。

优选的是,云端分析平台基于数据类型和采集时间,对于数据类型存在关联性且采集时间接近的用户数据进行合并,形成关联数组,并根据关联数组进行综合分析。

优选的是,前端设备群组中的前端设备与智能网关共同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通过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实现前端设备群组中的前端设备面向智能网关的数据上传,以及智能网关面向前端设备群组中任何前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指令下达;或者,前端设备群组中的前端设备基于近距无线传输协议与智能网关实现双向的数据通信交互。

优选的是,所述手机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从而实现与智能网关的互联,并且通过智能网关与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中的各前端设备进行交互控制,从而向前端设备下达控制指令;或者,所述手机基于近距无线传输协议与前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直接连接,并且直接向这些前端设备下发控制指令。

进一步优选的是,手机向前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同时,也会并行地发送一询问请求;前端设备答复该询问请求,向手机传送其感测或生成的数据。

可见,本发明通过手机作为智慧家庭数据采集的中枢,建立了直接、快速、易于管理的数据采集通道和数据传输通道,利用手机标识用户身份,可以比较便捷和容易地进行智慧家庭中用户的区分,避免了用户混杂,利用云端分析平台实现了智慧家庭用户数据的综合分析。

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智慧家庭体系下的用户数据采集和分析,以智能手机作为整个体系的数据采集中枢和数据远程传输中枢,并且通过云端分析平台汇集用户大数据并进行整合的用户数据分析。

如图1所示的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具体包括:前端设备群组1、智能网关2、外部网络接口设备3、手机4、云端分析平台5。

智慧家庭的前端设备群组1是智慧家庭体系的各个子系统中传感器、智能调控设施、智能家电等前端设备形成的集合。智慧家庭可分为家庭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家庭照明系统、家庭安防体系、智能家电、家庭健康系统等若干子系统。其中,家庭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感测家庭环境温度、湿度、氧含量、有害气体含量、颗粒物含量等环境参数数据的传感器1-1,以及空调、加热供暖系统、加湿器、空气净化器、通风增氧系统等智能调控设施1-2。家庭照明系统包括感测日光光照和室内亮度的传感器1-1,以及作为智能调控设施1-2的照明灯光设施。家庭安防体系下包括实现红外监控、烟雾监测、危险气体监测、漏水监测的传感器1-1,以及作为智能家电1-3用来执行视频监视的网络摄像机。家庭健康系统包括作为智能家电1-3的各种家用医疗设施和健身器械。并且智慧家庭体系中还可以包括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智能电视以及家庭娱乐设备等智能家电1-3。

各个子系统中的前端设备一方面作为各个子系统中的功能单元,根据自身产生和外界提供的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设备功能,另一方面也作为数据源,产生或感测表示家庭环境参数、用户人身状态参数和设备自身工作状态参数的数据。例如,家庭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成份传感器可以感测产生家庭环境温度、湿度、氧含量、有害气体含量、颗粒物含量等环境参数数据,家庭照明系统中的光照和亮度传感器可以感测产生室内的阳光照度和环境亮度参数;智能冰箱可以根据其自身工作状态而产生冷冻温度、冷藏温度、制冷运转周期等工作状态参数;智能热水器可产生预定水温设置、实际水温等工作状态参数;家庭健康系统的家用医疗设施可以在用户每次测量后产生体重、体温、血压等用户人身状态参数,健身器械可以在用户每次使用之后记录锻炼时段、时长、强度等工作状态参数。

智慧家庭体系是由前端设备群组1、智能网关2、外部网络接口设备3按照预定的拓扑结构组织形成的设备网络。其中,智能网关2作为设备网络的中心,与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各个前端设备建立支持双向交互的通讯连接。目前,组建智慧家庭的常规手段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使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各种智能家电1-3与智能网关2共同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可提供20M带宽以上的局域网内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能够实现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各种智能家电1-3面向智能网关2的数据上传,以及智能网关2面向前端设备群组1中任何智能家电的数据传输和指令下达。二是使智能网关2兼容ZigBee、蓝牙、红外等近距无线传输协议,从而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传感器1-1和智能调控设施1-2可以基于ZigBee、蓝牙、红外等近距无线传输协议与智能网关2实现双向的数据通信交互。并且,智能网关2通过所述外部网络接口设备3接入互联网,以便实现对智慧家庭的远程访问与远程控制。

手机4作为移动通信终端,支持多种网络连接模式,具备较强的数据传输能力和设备互联能力。手机4作为智慧家庭体系的通用遥控器,可以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从而实现与智能网关2的互联,并且通过智能网关2与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中的各种智能家电1-3进行交互控制,从而向智能家电1-3下达控制指令;也可以基于ZigBee、蓝牙、红外等近距无线传输协议实现与任何智能调控设施1-2以及支持近距无线传输协议的智能家电1-3的点对点直接连接,并且直接向这些智能调控设施1-2下发控制指令。手机4还作为远程交互控制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智能网关2,通过与智能网关2的交互获得智慧家庭体系内部的任何参数,并且向智能网关2远程下达控制指令,由智能网关2根据手机4远程下达的控制指令而对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前端设备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以手机4作为整个智慧家庭体系的数据采集中枢和数据远程传输中枢,从而建立了手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手机4对智慧家庭体系的数据采集包括近程采集和远程采集两种模式,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在近程采集模式中,手机4处于智慧家庭的空间之内。从而,手机4可以基于ZigBee、蓝牙、红外等近距无线传输协议实现与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各个传感器1-1和智能调控设施1-2的直接连接,并接收传感器1-1所感测生成的数据以及智能调控设施1-2的工作状态数据;对于支持近距无线传输协议的各种智能家电1-3,手机4同样可以基于近距无线传输协议与这些智能家电1-3建立直接连接并接收智能家电的工作状态数据。对于不采用无线WI-FI方式接入智慧家庭而是采用各种近距无线传输协议组成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调控设施来说,对其数据的采集只能通过智能网关2为其分配虚拟网络地址并基于该虚拟网络地址予以访问的方式实现。相对而言,在本发明当中,手机4利用近距无线传输协议建立直接的数据采集方式,可以简化从智慧家庭的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调控设施获取数据的过程,能够解决智慧家庭数据多源化带来的采集困难的问题。同时,手机4也可以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并通过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从同样接入该网络的智能家电1-3和智能网关2获取数据。

手机4对数据的采集方式包括主动询问方式和被动接收方式。在主动询问方式中,当手机4利用近距无线传输协议或通过接入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而与前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可以向特定的前端设备主动发送询问请求,而前端设备答复该询问请求,向手机传送其感测或生成的数据。一般来说,手机4作为智慧家庭的通用型遥控器,当主动与前端设备连接并向前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同时,也会并行地发送一所述询问请求,从而在进行遥控的同时也完成对相关数据的主动询问采集。在被动接收方式中,手机在利用近距无线传输协议进入物联网后,即广播发送自身标识,凡收到该标识的前端设备即向手机反馈自身感测或生成的数据,被动接收方式主要适用于对手机周边一定范围的环境参数数据的采集。

在远程采集模式下,手机4处于智慧家庭的空间范围以外,其通过互联网访问智能网关2,并通过智能网关2与前端设备群组1中各种前端设备的数据通道而获取数据。

在从前端设备群组1中的前端设备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手机4对原始数据进行统一化格式的数据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手机4采用统一的数据帧格式封装原始数据,从而形成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的智慧家庭前端采集数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设计该智慧家庭前端采集数据所具有的统一的数据格式,该统一的数据帧一般包括数据源ID、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时间、手机ID以及数据值。

智慧家庭中经常存在多个用户共存的状态,用户共用智慧家庭中部分设备,但通常认为每个用户会使用自己特定的手机。因此,在上述统一的数据帧格式中,利用手机ID实现对用户数据的身份标识。例如,用户以自己特定的手机对某个智能家电进行遥控,或者对某个智能调控设施进行遥控,则该智能家电或智能调控设施的工作状态数据即作为与该用户相关联的用户数据,以该用户对应的特定手机ID予以标识。或者,手机4以上述被动接收方式采集了传感器提供的环境参数数据,这些数据代表了用户实际所在的环境,因此,即作为用户相关联的环境参数数据,以该用户对应的特定手机ID予以标识。手机4通过家庭无线WIFI局域网络访问智能家电所取得的数据,也被作为特定用户的访问数据,而以该用户对应的特定手机ID予以标识。

手机4在统一的数据帧格式的基础上,利用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时间进行数据时间有效性的判别。具体来说,为每一种数据类型都设置一有效时间阈值,根据数据采集时间与当前时间,判断所采集的数据是否已经超出了该有效时间阈值。进行数据时间有效性的判断是为了避免因采集延迟等原因造成的时间上已经无效的数据作为用户数据上传,而给大数据分析带来的干扰。

手机4对所采集的用户数据进行统一化的数据格式处理及时间有效性的判断,并利用手机自身的ID实现对用户数据的身份标识之后,基于手机的数据传输能力,将所采集的用户数据实时上传至支撑大数据应用的云端分析平台5。

云端分析平台5对手机采集、处理并提供的用户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和采集时间进行数据关联度的整合,并进行智慧家庭用户数据的综合分析。云端分析平台5基于数据类型和采集时间,对于数据类型存在关联性且采集时间接近的用户数据进行合并,形成关联数组,并根据关联数组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家庭照明系统所采集的光照和亮度数据与家庭住宅的温度、湿度数据具有关联性,因此可以将采集时间接近在阈值范围内的光照、亮度、温度、湿度数据进行合并,实现综合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例如,可以将光照和亮度数据作为拍摄环境参数而关联到对视频监控系统拍摄模式的控制,或者将光照和亮度数据关联到用户个人健康方面的应用。

可见,本发明通过手机作为智慧家庭数据采集的中枢,建立了直接、快速、易于管理的数据采集通道和数据传输通道,利用手机标识用户身份,可以比较便捷和容易地进行智慧家庭中用户的区分,避免了用户混杂,利用云端分析平台实现了智慧家庭用户数据的综合分析。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