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3228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品朝向高性能、高频率、高速度与轻薄化的迅速发展,造成电子产品内各元件的发热温度越来越高,因而容易产生效能不稳定或者是元件损坏的现象,影响产品可靠度,所以散热装置对于现有的电子产品相当重要。
[0003]在一电子装置中,例如可携式电子装置所使用的散热装置一般为风扇加散热鳍片、散热管或致冷芯片等。然而在这些散热装置中,例如以风扇加散热鳍片来说,除了不易薄型化之外,还有转动噪音的问题,而且灰尘也容易累积在风扇叶片或散热鳍片上导致散热效能降低。另外,以散热管或致冷芯片来说,则是因为内部毛细结构在设计上具有相当多的限制,所以无法灵活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各种发热源,而且在设置位置上也无法处理多处发热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具有薄型化的特点而能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同时还能对应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发热源灵活地设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薄型栗以及一冷却构件。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结以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与第一容置空间相邻且连通的一第二容置空间,薄型栗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而冷却构件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并具有多个隔板,且该些隔板与薄型栗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同一平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装置为液冷式散热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薄型栗的厚度可介于1毫米与6毫米之间,而该些隔板平行地并列设置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且该些隔板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为单一构件。
[0006]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可具有一流体入口,流体入口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或者,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可具有一流体入口,流体入口与第一容置空间连通。另外,散热装置更包括一盖板,其设置于第一壳体对应于薄型栗的位置。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更具有一流体出口,该些隔板于第二容置空间内形成至少一流道,且流道分别与流体出口及流体入口连通。
[000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以及一机体,机体具有一发热源,且散热装置与机体接触,以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透过散热装置带走。
[0009]承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是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构成,透过将薄型栗及冷却构件设置在壳体的同一平面上,来达到整体薄型化的目的,因此能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另外,因为散热装置的体积小且轻薄,且在散热上是利用设置于壳体的冷却构件接触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发热源,所以能对应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各种发热源的位置灵活地设置。又,薄型栗也不会有风扇型散热装置的噪音与灰尘等问题,同时相较于气冷式散热装置也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组合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
[0011 ]图1C为图1A的散热装置的第一壳体与冷却构件的配置示意图。
[0012]图2A至图2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中,不同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与冷却构件的配置示意图。
[0013]【符号说明】
[0014]1:散热装置
[0015]11:第一壳体
[0016]12:第二壳体
[0017]121:套筒
[0018]122:轴承
[0019]13:薄型栗
[0020]131:轴心
[0021]14、14a、14b、14c:冷却构件
[0022]141、141a、141b、141c:隔板
[0023]15:盖板
[0024]F:流道
[0025]1:流体入口
[0026]0:流体出口
[0027]S1:第一容置空间
[0028]S2:第二容置空间
[0029]T1、T2: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及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方式的图示只是示意,不代表真实尺寸与比例。
[0031]请参照图1Α至图1C所示,其中,图1Α及图1Β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散热装置1的组合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而图1C为图1Α的散热装置1的第一壳体11与冷却构件14的配置示意图。
[0032]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1为一液冷式散热装置,并可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配合应用。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至少一发热源,而散热装置1可接触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发热源,以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带走,借此降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体温度。其中,散热装置1包括一第一壳体11、一第二壳体12、一薄型栗13及一冷却构件14。另外,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更包括一盖板15。
[0033]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连结以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S1及一第二容置空间S2。其中,第一容置空间S1与第二容置空间S2为相邻且两者相互连通。于此,散热装置1例如为水冷式散热装置,因此,一流体(例如水)可流入第一容置空间S1内,再由第一容置空间S1流向第二容置空间S2。如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是透过例如但不限于多个螺丝T1而与第二壳体12锁合连结,以形成第一容置空间S1与第二容置空间S2。其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材料可为玻璃纤维、或塑胶、或金属、或合金,或其组合,并不限制。
[0034]薄型栗(或称叶轮,impeller)13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S1内,并与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连接。换言之,薄型栗13设置于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互连结所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S1内,以与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重叠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薄型栗13的一轴心131是穿过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一套筒121内的轴承122而连接于第二壳体12,使得薄型栗13可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S1内。当一驱动件(例如马达,未显示)驱动薄型栗13转动时,可对流入第一容置空间S1内的流体进行加压,驱使流体由第一容置空间S1往第二容置空间S2流动。其中,薄型栗13的厚度可介于1毫米与6毫米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薄型栗13的厚度例如为4毫米,进而使得整体的散热装置1亦具有薄型化的特点及具有较低的制作成本。
[003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5是设置于第一壳体11对应于薄型栗13的位置,使得盖板15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可形成第一容置空间S1与第二容置空间S2。于此,盖板15亦透过例如但不限于多个螺丝T2而锁合于第一壳体11对应于薄型栗13的位置。因此,当散热装置1有异状时,不需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全部分离,只要打开盖板15就可检查散热装置1与薄型栗的13状况,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具有易于维修的优点。
[0036]冷却构件14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S2,并具有多个隔板141,且该些隔板14与薄型栗13设置于第一壳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