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以及金属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的技术涉及在绝缘基板粘合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层的基板以及在该基板中使用的金属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的基板,该基板通过将金属层粘合于绝缘基板的一面而形成,该金属层通过将金属板冲裁为规定的图案形状而成形。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层能够折弯而进行形状变化。因此,在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层设置通过折弯金属层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折弯部,可利用该折弯部对金属层附加功能。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通过折弯金属层的端部,形成从绝缘基板立起的折弯部,将该折弯部用作对于外部电路的连接端子。并且与粘合金属层的绝缘基板的形状等相应地还在金属层设置各种折弯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117862号公报
[0004]上述折弯部通过冲压成型将冲裁为规定的图案形状的金属板弯曲为规定的立体形状而形成。此时,存在由于折弯部的形状致使在折弯部的周边部分形成折皱的情况。例如,当将沿金属层的厚度方向鼓起的折弯部形成在金属层的中央部的情况下,与将折弯部沿厚度方向压出相应,折弯部的周边部分向折弯部侧拉近。其结果,在折弯部的周边部分产生变形,从而在金属层形成折皱。而且,如果在金属层形成折皱,当将金属层粘合于绝缘基板时,担心在金属层与绝缘基板之间产生缝隙致使基板的粘合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由金属板构成且具有折弯部的金属层粘合于绝缘基板的基板中,抑制在金属层形成折皱,使金属层与绝缘基板很好地粘合。
[0006]用于实现上述的目的基板具有:具有第I面以及第2面的绝缘基板、与上述第I面粘合的由金属板构成的金属层。上述绝缘基板具有贯通孔。上述金属层具有:被插入至上述贯通孔且沿从上述第I面到上述第2面的方向鼓起的折弯部、位于该折弯部的周围且与上述第I面粘合的外周部。上述折弯部具有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I端以及第2端,在该第I端以及第2端相对于上述外周部折弯。上述外周部具有被断开为与上述折弯部的上述第I端连续的第I外周部、与上述折弯部的上述第2端连续的第2外周部。
[0007]用于实现上述的目的金属层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呈桥形状鼓起的折弯部的金属层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为了得到具有之后成为上述折弯部的部位亦即折弯形成部与位于该折弯形成部的周围的外周部的平板状的一次成形品而从金属板冲裁规定的图案形状的步骤;以及利用具有与上述折弯部对应的内面形状的成型模对上述一次成形品进行冲压成型的步骤。上述冲裁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将并列的两条第I切口形成在上述一次成形品,由此将具有在第I切口的延伸方向上相互位于相反侧的第I端以及第2端的上述折弯形成部设置在上述第I切口间;以及将用于将上述外周部断开为与上述折弯形成部的上述第I端连续的第I外周部、与上述折弯形成部的上述第2端连续的第2外周部的第2切口形成于上述一次成形品的步骤。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实施方式的基板的俯视图。
[0009]图2为图1的2-2线剖视图。
[0010]图3为实施方式的基板的仰视图。
[0011]图4中,(a)为一次成形品的俯视图,(b)为一次成形品的剖视图,(C)为下侧金属层的俯视图,(d)为下侧金属层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基于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基板进行说明。
[0013]如图1以及2所示,基板10具备在中央部形成有长四边形状的贯通孔12的绝缘基板11。在绝缘基板11的上表面(第2面)粘合具有规定的图案形状且由金属板构成的平板状的上侧金属层20。在上侧金属层20中的与绝缘基板11的贯通孔12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比贯通孔12略大的长四边形状的贯通孔21。
[0014]如图2以及3所不,在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第I面)粘合具有规定的图案形状且由金属板构成的下侧金属层30。下侧金属层30为由一张金属板形成的板,具有位于其中央的折弯部31、以及与折弯部的第I以及第2端连续的外周部32。
[0015]折弯部31作为用于搭载后述的发热元件40的搭载部分发挥功能,呈向上方鼓起的桥形状,在其上部设置有俯视呈四边形状的平面部31a。折弯部31通过将下侧金属层30的一部分折弯、具体地说在第I折曲线Pl向上侧(谷折)折弯、在第2折曲线P2向下侧(山折)折弯而形成。第I折曲线Pl与折弯部31的两端、即第I端以及第2端相当。
[0016]如图2所示,折弯部31从基板10的厚度方向观察,与绝缘基板11的贯通孔12以及上侧金属层20的贯通孔21重叠。折弯部31从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向贯通孔12、21内插入,使平面部31a从绝缘基板11的上表面露出。折弯部31的平面部31a的上表面与上侧金属层20的上表面位于相同平面上。换句话说,将折弯部31的鼓起量设定为与绝缘基板11的厚度以及上侧金属层20的厚度的合计值相当的值,由此使平面部31a的上表面的高度与上侧金属层20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
[0017]另一方面,外周部32作为用于将下侧金属层30粘合于绝缘基板11的粘合部分以及用于扩散传递至折弯部31的热从而进行散热的散热部分发挥功能。如图3所示,外周部32被断开为与折弯部31的第I端(Pl)连续的第I外周部33、与折弯部31的第2端(P2)连续的第2外周部34。换句话说,第I外周部33与第2外周部34仅通过折弯部31相互连接。
[0018]第I外周部33具有:与折弯部31的第I端连续并且位于折弯部31的侧方的侧方部33a ;以及与侧方部33a连续并且相比第I折曲线Pl向内侧延伸,并且位于折弯部31的前方以及后方的延伸设置部33b。同样,第2外周部34具有:与折弯部31的第2端连续并且位于折弯部31的侧方的侧方部34a ;以及与侧方部34a连续并且相比第I折曲线Pl向内侧延伸,并且位于折弯部31的前方以及后方的延伸设置部34b。在此,在俯视视角中,将隔着第I折曲线Pl与折弯部31并排的位置关系设为侧方,并将在沿着第I折曲线Pl的方向上与折弯部31并排的位置关系设为前后。
[0019]各延伸设置部33b、34b的周缘中的在俯视视角中与折弯部31相邻的部分与绝缘基板11的贯通孔12的周缘一致。另外,在对置的延伸设置部33b、34b的各前端部分设置留有缝隙S地相互对置的二边。利用该缝隙S将第I外周部33与第2外周部34断开。另夕卜,外周部32整体的外形形状与上侧金属层20的外形形状大致相同。
[0020]如图1以及2所示,在上侧金属层20的上表面以及下侧金属层30的折弯部31的平面部31a的上表面以跨及上侧金属层20以及下侧金属层30的方式接合发热元件40。另夕卜,如图2中虚线所示,在下侧金属层30的下表面接合散热部件41。散热部件41具有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接合于折弯部31的平面部31a的下表面。
[0021]接下来,基于图4对下侧金属层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22]首先,通过冲压从金属板冲裁规定的图案形状,从而形成图4(a)所示的平板状的一次成形品30'。此时,在一次成形品30'的中央部形成沿横向延伸的并列的两条第I切口 51。由此,在两条第I切口 51之间形成之后成为折弯部31的部位亦即折弯形成部31'。
[0023]进而,在一次成形品3(V形成从第I切口 51的中央部沿纵向延伸的第2切口 52。位于折弯形成部31'的周围的外周部32通过第2切口 52被断开为与折弯形成部31'的第I端连续的第I外周部33、以及与第2端连续的第2外周部34。第2切口 52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折弯部31的鼓起量、即绝缘基板11以及上侧金属层20的厚度的合计值大的值。
[0024]如图4(b)所示,一次成形品30'通过具有与折弯部31对应的内面形状的成型模60被冲压成型。由此,折弯形成部31'在图4(a)所示的点划线部分呈桥形状被折弯从而成为折弯部31,从一次成形品30'成型图4(c)、图4(d)所示的下侧金属层30。
[0025]在上述冲压成型时,在一次成形品3(V的外周部32作用沿第I切口 51向内侧拉近的力。在此,外周部32通过第2切口 52被断开为第I外周部33与第2外周部34。因此,仅仅外周部32的第I外周部33与第2外周部34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不会在外周部32产生由于上述拉近力而引起的变形。因此,抑制在下侧金属层30的外周部32产生折皱。
[0026]按照上述方式制造而成的下侧金属层30以使折弯部31插入绝缘基板11的贯通孔12内的方式配置于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上,在外周部32粘合于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
[0027]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板1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28]在下侧金属层30中,与绝缘基板11粘合的外周部32被断开为与折弯部31的第I端连续的第I外周部33、以及与折弯部31的第2端连续的第2外周部34。因此,当从一次成形品3(V冲压成型具有折弯部31的下侧金属层30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