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多色温亮度可调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32304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多色温亮度可调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环境在不断恶化,各国都在发展清洁能源,而LED灯以其耗能少、适用性强、灯光清晰度高、舒适度好、响应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多色温等优点,因此,LED灯目前也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中。

现有技术中,汽车上使用的LED灯主要用于照明,一般为远光和近光两种,远光的亮度大于近光的亮度且均为单一白光,然而,这种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比如:在大雾天气且环境亮度较差时,无论是远光还是近光,其色温与雾的颜色相近,不能对车辆进行警示作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虽然现有技术中车辆安装有红色尾灯,但是仅仅能对后方的车辆或者人进行警示。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汽车照明系统,能够使汽车的车灯具有多色温以及多亮度并且能够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满足汽车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在保证汽车行驶照明的同时,而且能够有效确保行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多色温亮度可调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使汽车的车灯具有多色温以及多亮度并且能够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满足汽车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在保证汽车行驶照明的同时,而且能够有效确保行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多色温亮度可调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输出可调的电源单元和LED照明灯组,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照明灯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控制器、输出可调的横流电源、继电器J1、继电器J2、继电器J3、继电器J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中,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LED照明灯组黄光灯组LED1和白光LED灯组LED2;

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正极分别于黄光灯组LED1和白光灯组LED2的正极连接,黄光灯组LED1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恒流电源的输出负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继电器J2的开关K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的开关K2的另一端与恒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继电器J2的线圈的一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色温控制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白光灯组LED2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机与恒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继电器J1的开关K1一端连接,继电器J1的开关K1的另一端与恒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于控制器的第一色温控制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所述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出端Vout通过继电器J4的开关K4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Vin;继电器J4的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电阻R19与控制器的第一亮度控制输出端连接;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出端Vout还通过继电器J3的开关K3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于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Vin,控制器的第二亮度控制端通过电阻R1和继电器J3的线圈串联后接地。

进一步,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2、数码管DS、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

控制芯片U1的5引脚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引脚与恒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控制芯片U1的3引脚与恒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控制芯片的8引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7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于数码管DS的11引脚,控制芯片U1的9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于数码管DS的7引脚,控制芯片U1的10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于数码管DS的4引脚,控制芯片U1的11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于数码管DS的2引脚,控制芯片U1的12引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于数码管DS的1引脚,控制芯片U1的13引脚通过电阻R12连接于数码管DS的10引脚,控制芯片U1的14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于数码管DS的5引脚,控制芯片U1的15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于数码管DS的3引脚;

控制芯片U2的10引脚与恒流输出电源的输出正极,控制芯片U2的14引脚与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DS的12引脚,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于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DS的9引脚,控制芯片U2的2引脚通过电阻R17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机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DS的8引脚,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阻R18连接于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的6引脚;其中,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均为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所述电阻5和电阻R6为可调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汽车的车灯具有多色温以及多亮度并且能够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满足汽车在各种环境中的应用,在保证汽车行驶照明的同时,而且能够有效确保行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多色温亮度可调LED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输出可调的电源单元和LED照明灯组,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LED照明灯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单元包括控制器、输出可调的横流电源、继电器J1、继电器J2、继电器J3、继电器J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其中,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LED照明灯组黄光灯组LED1和白光LED灯组LED2;

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正极分别于黄光灯组LED1和白光灯组LED2的正极连接,黄光灯组LED1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恒流电源的输出负极,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继电器J2的开关K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2的开关K2的另一端与恒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继电器J2的线圈的一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色温控制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白光灯组LED2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机与恒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继电器J1的开关K1一端连接,继电器J1的开关K1的另一端与恒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于控制器的第一色温控制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所述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出端Vout通过继电器J4的开关K4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Vin;继电器J4的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电阻R19与控制器的第一亮度控制输出端连接;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出端Vout还通过继电器J3的开关K3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于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输入端Vin,控制器的第二亮度控制端通过电阻R1和继电器J3的线圈串联后接地,其中,为了对色温以及亮度能够实现更大的调节范围,电阻R5、电阻R6以及电阻R3均采用可调电阻,其中,控制器采用现有的芯片,优选采用89C51芯片,当然,其他芯片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当需要对色温进行调节时,则控制器控制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的闭合或者断开,从而控制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的导通与介质,进而控制白光灯组和黄光灯组的交替工作或者同时工作,当需要进行亮度调节时,则控制继电器J3和继电器J4的关断与闭合,从而使恒流电源的控制信号经过电阻R5和/或电阻R6回馈到控制输入端Vin,恒流电源通过调节自身输出电流的大小控制两个LED灯组的亮度,其中,恒流电源采用现有的开关恒流电源,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2、数码管DS、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

控制芯片U1的5引脚与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的2引脚与恒流电源的输出正极连接,控制芯片U1的3引脚与恒流电源的输出负极连接,控制芯片的8引脚接地,控制芯片U1的7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于数码管DS的11引脚,控制芯片U1的9引脚通过电阻R8连接于数码管DS的7引脚,控制芯片U1的10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于数码管DS的4引脚,控制芯片U1的11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于数码管DS的2引脚,控制芯片U1的12引脚通过电阻R11连接于数码管DS的1引脚,控制芯片U1的13引脚通过电阻R12连接于数码管DS的10引脚,控制芯片U1的14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于数码管DS的5引脚,控制芯片U1的15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于数码管DS的3引脚;

控制芯片U2的10引脚与恒流输出电源的输出正极,控制芯片U2的14引脚与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DS的12引脚,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于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DS的9引脚,控制芯片U2的2引脚通过电阻R17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机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DS的8引脚,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阻R18连接于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数码管的6引脚;其中,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均为PNP型三极管,其中,控制芯片U1采用现有的控制芯片,如ADC-8芯片,控制芯片U2采用现有的开关芯片,比如TNY系列,通过上述结构,有控制器将色温和亮度信号传输到控制芯片U1和控制芯片U2,从而控制数码管进行相应的显示,利于使用者进行控制调整,其中,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可以采用按键输入方式,也可以采用触控屏方式输入使用者的调节指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