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544191阅读:1263来源:国知局
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开关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电灯是建筑照明使用面大量广的产品。目前大多数电灯都是单点控制,即只设一个开关控制。随着民用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在建筑客厅、大的仓库、楼梯等场所,需要对同一个电灯进行两点控制,甚至三点控制。要求任何一点,都能控制电灯的开启,这样有利于节省能源。现有的多点控制大都采用无线控制技术,成本昂贵,且存在着辐射。

类似电灯之类的用电产品的需要多点控制已成为一大潮流,然而,当前的技术存在辐射大、成本昂贵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用电设备的多点控制辐射大、成本昂贵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具体为:

一种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包括一个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和开关控制单元,开关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均包括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双刀双掷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之间,包括一个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并且,所述开关控制单元、所述供电电源及所述用电设备串联连接,通过切换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及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中任意一个的控制端而改变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以切换所述用电设备的用电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包括两个触点及一个控制端,控制端与所述两个触点中不同的触点接触以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包括三个触点及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控制端,所述三个控制点分为两组,两组触点有一个公共触点,三个触点中除公共触点外的两个触点连接,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控制端与其中一组触点连接,用于切换控制端与两组触点的连接状态以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两个控制端之间绝缘。

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包括两个触点,与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一组触点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还包括一个控制端,用于通过切换控制端接触的触点的变化切换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用电设备为照明灯。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源提供220V的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切换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及双刀双掷开关中任意一个开关的状态即可切换用电设备的导通状态,达到了多点控制用电设备的技术效果,同时,本方案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避免了现有技术辐射大、成本昂贵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开关控制单元的状态切换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参见图1所示,包括用电设备、供电电压和开关控制单元,其中,开关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1和K3,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包括一个控制端a1,及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包括一个控制端a4,均用于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双刀双掷开关K2,设置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之间,包括两个控制端a2和a3,用于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

并且,开关控制单元、供电电源及用电设备串联连接,通过切换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双刀双掷开关K2及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中任意一个的控制端而改变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以切换用电设备的用电状态。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地控制的开关电路,切换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及双刀双掷开关K2中任意一个开关的状态即可切换用电设备的导通状态,达到了多点控制用电设备的技术效果,同时,本方案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避免了现有技术辐射大、成本昂贵的技术缺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包括两个触点P1和P2及一个控制端a1,控制端通过与两个触点中不同的触点接触来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也就是说,当整个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即用电设备处于导通状态时,切换控制端a1所接触的触点(即若导通时a1处于触点P1,则切换至P2,若导通时a1处于触点P2,则切换至P1),则整个电路切换至断开状态,即用电设备断开,无电流流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双刀双掷开关K2包括三个触点P3,P4,P5及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控制端a2和a3,三个触点分为两组(可以但不仅限于P3和P4为一组,P4与P5为一组),两组触点有一个公共触点P4,三个触点中除公共触点外的两个触点(即P3与P5)连接,两个连接在一起的控制端(a2和a3)与其中一组触点连接(P3和P4,或P4与P5),通过切换控制端与两组触点的连接状态来控制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控制端a2与a3,当切换时,同时改变位置,如:当控制端a2与触点P3连接,控制端a3与触点P4连接,则切换控制端与触点的连接状态后,新的连接方式为:控制端a2与触点P4连接,控制端a3与触点P5连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双刀双掷开关K2的两个控制端之间绝缘,即双刀双掷开关K2的两个控制端a2与a3之间无电流流过,可以但不仅限于,a2与a3的与触点连接的一段通过绝缘材料连接,以控制控制端a2与a3的相对位置不变。

与此同时,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包括两个触点p6与p7,与双刀双掷开关的一组触点连接(可以但不仅限于P4与P5),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还包括一个控制端a4,用于通过切换控制端接触的触点的变化来切换开关控制单元的导通状态,如:当a4与触点p6或p7接触时,开关控制单元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则切换与a4接触的控制点,即切换为控制端a4与p7或p6接触,则开关控制单元的状态改变,即变为断开或导通状态,则用电设备是否有电流流过的状态也会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用电设备为照明灯,三点控制达到了在三个开关所在位置切换任意一个开关的状态,即可切换照明灯的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用电设备为照明灯,供电电源提供220V的交流电。

如下,列举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参见图2所示结构,为三地控制开关电路的一种导通状态,此时切换开关控制单元中任意一个开关(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和双刀双掷开关K2)的结构如下:

首先,当切换开关控制单元中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的控制端a1与触点的连接位置时,即从与触点p1连接切换至与触点p2连接,如图3所示结构,则三地控制开关电路即切换为断开状态,在此基础上,继续切换双刀双掷开关K2的控制端与接触点的接触位置,从控制端a2与p3接触,控制端a3与接触点p4连接切换至控制端a2与触点p4连接,控制端a3与触点p5连接,参见图4所示结构,或切换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的控制端a4与触点的接触位置,即控制端由控制端a4与触点p6接触切换至控制端a4与触点p5接触,参见图5所示结构,则三地控制开关电路切换为导通状态,用电设备中将有电流流过。

其次,在图2的状态切换双刀双掷开关K2的控制端a2与控制端a3的与触点的接触位置时,即由图1中的控制端a2与p3接触,控制端a3与接触点p4连接切换至控制端a2与触点p4连接,控制端a3与触点p5连接,参见图6所示结构,则开关控制单元切换为断开状况,用电设备中无电流流过。在此基础上,即系切换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的与触点的接触位置时,形成图4所示结构示意图,开关控制单元处于导通状态;或在图6的基础上,切换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的控制端a4与触点的接触位置时,即由控制端a4与触点p6接触切换至控制端a4与触点p5接触,参见图7所示结构,开关控制单元切换至导通状态,用电设备中有电流流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继续切换第一单刀双掷开关K1的控制端a1与触点的接触位置时,即由与触点p1接触切换至与触点p2接触,则开关控制单元处于断开状态,参见图8所示结构,则用电设备中无电流流过。

在此,在图2的基础上,切换第二单刀双掷开关k3的控制端a4与触点的接触位置,即由控制端a4与触点p6接触切换至控制端a4与触点p5接触,则开关控制单元处于断开状态,用电设备中无电流流过,参见图9所示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