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在移动终端上,能够给用户提供高端的使用体验,进而提高移动终端的产品品质。
在移动终端中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时,指纹感应区域或指纹识别按键需要连接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电路板),由FPC实现感应信号的传输,FPC穿过机壳与机壳内的主板导通,主板上设有主控电路,实现数据传输通信。
但是,FPC在穿过机壳上开设的开孔时会留下缝隙,需要做防水处理。但FPC材质较软,采用点胶方式密封时容易开胶,不能实现良好的密封;再者,FPC与内部电路连接时需要折弯,采用背泡棉胶的方式也无法实现完好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时,与指纹识别按键连接的FPC较软而无法与机壳完好密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包括指纹识别按键、与所述指纹识别按键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件和一板端连接件;所述指纹识别按键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贴装有一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的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贴装有第一连接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板端连接件的一端贴装有第二连接器;所述密封件置于所述壳体外侧,所述板端连接件置于所述壳体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器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密封件上的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板端连接件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器扣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中,包括指纹识别按键、与该指纹识别按键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密封件、壳体和板端连接件;指纹识别按键连接于柔性电路板的一端,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贴装一PCB电路板,该PCB电路板上贴装有第一连接器;在板端连接件上还贴装有第二连接器;密封件上开设有第二开孔,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可见,本案中,指纹识别部分由指纹识别按键、柔性电路板和PCB电路板组成了软硬结合板,软硬结合板安装在壳体外侧,板端连接件安装在壳体内侧,装配时,将密封件安装在壳体外侧,第一连接器穿过第一开孔和密封件上的第二开孔与壳体内的板端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器扣合,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按键与板端连接件的电连接,为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提供了硬件基础。
由于软硬结合板中的PCB电路板为硬性电路板,壳体也为硬性材料装置,因此,在PCB电路板与壳体两个硬性材料之间增加的密封件,能够牢固的夹在PCB电路板与壳体之间,很好的实现结构上的密封效果,不会因为结构件的柔性产生形变而造成密封的损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穿过壳体的结构设计,本案中,在柔性电路板与壳体连接一端贴装PCB电路板,以PCB电路板作为信号中转器件,使得柔性电路板不直接穿过壳体,而是由PCB电路板以连接器的形式穿过壳体,在硬性结构件的基础上增加密封件实现结构密封,硬性结构件不会像柔性电路板一样产生形变,也就不会对密封造成损坏,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时,与指纹识别按键连接的FPC较软而无法与机壳完好密封的技术问题。
并且,本案中,在保证密封件装配于软硬结合板和壳体之间情况下,壳体外部的软硬结合板与壳体内部的板端连接件只需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扣合实现装配,装配步骤简单,起到减少组装工序提高组装工效的作用,且组装的误差小。
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申请提出的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的部件装配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软硬结合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板端连接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提出的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指纹识别按键11、与指纹识别按键连接的柔性电路板12、密封件14、壳体15、主控电路(图中未示出)和一与主控电路电连接的板端连接件16。
如图2所示,指纹识别按键1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2的一端,柔性电路板12的另一端贴装有一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的PCB电路板13;PCB电路板13上贴装有第一连接器131。可见,上述由指纹识别按键11、柔性电路板12和PCB电路板13组成了一种软硬结合板。
壳体15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51,密封件14上开设有第二开孔141,板端连接件16的一端贴装有第二连接器161;密封件14置于壳体15外侧,板端连接件16置于壳体15内侧;第一连接器131穿过第一开孔151和密封件14上的第二开孔141与板端连接件16上的第二连接器161扣合。
上述,图中所示的壳体为移动终端的侧壳体,例如手机、PAD等的侧壳体,相应的,指纹识别按键11则为移动终端的侧按键;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指纹识别按键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可以是前壳和正面按键,也可以是后壳和背面按键等。
本案中,如图1所示,连接有指纹识别按键11的软硬结合板安装在壳体15外侧,主控电路和板端连接件16安装在壳体15的内侧,装配时,将诸如泡棉胶的密封件14放置在壳体15外侧,将软硬结合板贴附于泡棉胶14装配,使与壳体5上的重叠,使得第一连接器131穿过第二开孔141和第一开孔151进入壳体15内侧,与壳体15内侧的板端连接件16上的第二连接器161扣合,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按键与主控电路的电连接,为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提供了硬件基础。
为简化移动终端的装配,也可以预先将密封件14粘附于PCB电路板13上,第一连接器131从第二开孔141穿出;装配时,只需将贴附了密封件的软硬结合板安装于壳体外侧,使得第一连接器131穿过壳体15上的第一开孔151伸入壳体15内部,与壳体内部板端连接件16上的第二连接器161扣合即可。
由于软硬结合板中的PCB电路板13为硬性电路板,壳体15也为硬性材料装置,因此,在PCB电路板13与壳体15两个硬性材料之间增加的密封件14,能够牢固的夹在PCB电路板13与壳体15之间,很好的实现结构上的密封效果,不会因为结构件的柔性产生形变而造成密封的损坏。密封件优选泡棉胶。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穿过壳体的结构设计,本案中,在柔性电路板12与壳体连接一端贴装PCB电路板13,以PCB电路板13作为信号中转器件,使得柔性电路板不直接穿过壳体,而是由PCB电路板以连接器的形式穿过壳体,在硬性结构件的基础上增加密封件实现结构密封,硬性结构件不会像柔性电路板一样产生形变,也就不会对密封造成损坏,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时,与指纹识别按键连接的FPC较软而无法与机壳完好密封的技术问题。
并且,本案中,在保证密封件装配于软硬结合板和壳体之间情况下,壳体外部的软硬结合板与壳体内部的板端连接件只需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扣合实现装配,装配步骤简单,起到减少组装工序提高组装工效的作用,且组装的误差小。
如图3所示,为板端连接件16的一种优选设计,该板端连接件16的主体为第二柔性电路板163,第二连接器161使用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工艺)工艺贴装在第二柔性电路板的163的一侧端;而在该第二柔性电路板163上与贴装第二连接器161相对面的另一侧端贴装有第三连接器162;可见,第三连接器162与第二连接器161分别贴装在第二柔性电路板163两面的不同侧端。在主控电路的电路板上安装有第四连接器,第三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扣合实现板端连接件16与主控电路的电连接。图示中,第二柔性电路板被弯折为L型,顺时针旋转90度使用。
本申请提出的带指纹识别按键的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用户使用指纹识别功能时,手指按压指纹识别按键,该指纹识别按键例如指纹感应器,获取用户指纹信息,经由柔性电路板、PCB电路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连接传输给主控电路,由主控电路实现指纹识别相关功能。在指纹识别按键与壳体之间的密封件能够牢固的夹持在PCB电路板和壳体之间,对穿过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开孔起到密封的作用,对整个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按键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