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019157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新型能源,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偏远的农村和用电不方便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控制器全称为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用于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供电的自动控制设备。现阶段太阳能控制器一般分为三种,即普通太阳能控制器、PWM充电控制器和MPPT充电控制器。其中,PWM太阳能控制器使用量最多,主要应用于小功率产品中。
[0003]目前,常见的PffM充电控制器靠近蓄电池正极接线端口附近的防反接保护开关的MOS管通常需要选择电流较大的MOS管,成本较高,且靠近太阳能充电板负极接线端口的充电开关的MOS管和防反接保护开关的MOS管为共漏极连接,充电开关的MOS管的源极接地,防反接保护开关的MOS管的源极连接太阳能充电板的负极,需要两个驱动电路分别控制充电开关的MOS管和防反接保护开关的MOS管的导通与截止以控制蓄电池充电,驱动电路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以期简化太阳能控制器驱动电路的设计,降低太阳能充电电路的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电开关K9、防反接保护开关K8、MCU、驱动电路,其中:
[0006]所述充电开关K9包括NMOS管Q9和二极管D9,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NMOS管Q9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9的漏极;所述防反接保护开关K8包括NMOS管Q8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NMOS管Q8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8的漏极;
[0007]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9的漏极,所述NMOS管Q9的栅极和所述NMOS管Q8的栅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NMOS管Q9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Q8的源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NMOS管Q8的漏极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所述MC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0008]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12V驱动电压、电阻R4、电阻R1、电阻R13、以及电阻R24、三极管Q11、三极管Q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ZD5,其中:
[0009]所述MCU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中的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l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l的发射极接地;
[0010]所述三极管Ql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12V驱动电压,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l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8的栅极、所述NMOS管Q9的栅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5的负极以及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D5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NMOS管Q8的源极和所述NMOS管Q9的源极。
[0011]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12,其中:
[0012]所述三极管Ql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
[0013]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电阻R3和电阻R2,其中:
[0014]所述三极管Ql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12V驱动电压。
[0015]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2和电阻RlI,其中:
[0016]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ll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l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l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
[0017]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容C6和电阻R14,其中:
[0018]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l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
[0019]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至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能充电电路还包括电阻R5、电阻R15、稳压二极管ZD2以及防反接保护开关K10,其中:
[0020]所述防反接保护开关KlO包括NMOS管QlO和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lO的正极连接所述NMOS管QlO的源极,所述二极管DlO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lO的漏极;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NMOS管QlO的漏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和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NMOS管QlO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NMOS管QlO的源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均接地。
[0021]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能充电电路还包括双向稳压二极管ZD3,其中:
[002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ZD3的第一端,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
[0023]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能充电电路还包括熔断器Fl,其中:
[002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连接所述熔断器Fl的第一端,所述熔断器Fl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0025]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极管Ql和所述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ll为
NPN型三极管。
[0026]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充电电路中,一方面,充电开关K9中的NMOS管Q9和防反接保护开关K8中的NMOS管Q8共源极,相当于NMOS管Q9和NMOS管Q8共同接地,故而只需要一个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即可控制NMOS管Q9和NMOS管Q8的导通和截止,不再需要两个驱动电路分别控制NMOS管Q9和NMOS管Q8,有利于简化驱动电路的结构和成本,另一方面,该太阳能充电电路回路不再串联靠近蓄电池负极附近的防反接保护开关,有利于降低充电电路成本和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由强充电-均充电-浮充电组成的充电过程对应的PWM信号示意图;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以期降低太阳能充电电路的成本,简化太阳能控制器驱动电路的设计,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0040]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太阳能充电电路可以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充电开关K9、防反接保护开关K8、MCU、驱动电路,其中:
[0041]上述充电开关K9包括NMOS管Q9和二极管D9,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NMOS管Q9的源极,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NMO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