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马达和车辆的两构件连接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635345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动马达和车辆的两构件连接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两构件连接结构、电动马达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已知一种通过将突出部配合到槽部中来连接两个构件的连接结构。
[0003]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0.2007-082275 (JP 2007-082275 A)描述了一种连接结构,在该连接结构中,突出部配合到槽部中,并且销压配合到突出部中的孔中。这种类型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延伸出突出部并将两个构件压在一起而以高刚性连接这两个构件。
[0004]存在对具有很少的部件的高刚性连接结构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很少的部件的高刚性连接结构。
[0006]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两构件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具有第一基部、突出部和突起,其中,该突出部从第一基部的端面突出,该突起从突出部的在该突出部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面沿突出方向延伸。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基部以及形成在第二基部的端面中的槽部。突出部配合到槽部中。随着突出部沿突出方向延伸,突出部的在垂直于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更长。随着槽部沿深度方向变得更深,槽部的在与槽部的深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更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通过使突出部的侧表面接触槽部的侧表面而连接在一起。突出方向上的从第一基部的端面至突起的稍端的长度比在深度方向上的从第二基部的端面至槽部的底部的长度长。
[0007]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使得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很少的部件的高刚性连接结构。
[0008]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第二构件可以具有槽突出部,该槽突出部从槽部的底部沿与深度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抵靠突起。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第一构件可以具有多个突起。
[0009]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具有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构件的电动马达。
[0010]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具有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构件的车辆。
[0011]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使得可以提供一种具有很少的部件的高刚性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0014]图2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放大正视图;
[0015]图3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燕尾形部的正视图;
[0016]图4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燕尾形槽的正视图;
[0017]图5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18]图6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19]图7为不出了载荷相对于位移的曲线图;
[0020]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0021]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以及
[0022]图10为相关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放大正视图。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燕尾形部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燕尾形槽的正视图。图5和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在图3至图6中仅示出一个槽22和一个突出部12。
[0024]如图1中所示,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各自为板状本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连接在一起。更特别地,第一构件10的第一端面31抵靠第二构件20的第二端面32并且连接至该第二端面32。
[0025]如图2中所示,第一构件10包括板状的第一基部11,第一基部11具有第一端面31以及设置在第一端面31中的燕尾形部17。燕尾形部17具有多个突出部12。
[0026]接下来,将对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未连接在一起时的槽部22和突出部12进行描述。为了简化描述以及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以复数形式提供的突出部12、槽部22和其他部分在适当的时候将以单数形式提及。
[0027]如图3中所示,突出部12沿与第一端面31垂直的突出方向A1从第一基部11突出。随着突出部12沿突出方向A1延伸,突出部12的在垂直于突出方向A1的方向上的长度W1变得更长。突出部12的侧表面13和侧表面14是倾斜的。沿突出方向A1从突出部12的稍端部或突出部12的端面进一步向外突出有突起15。第一构件10由可变形材料制成。此可变形材料的示例包括金属、陶瓷、有机材料以及无机材料。
[0028]往回再次参照图2,第二构件20包括板状的第二基部21,第二基部21具有第二端面32以及设置在第二端面32中的燕尾形槽27。燕尾形槽27具有多个槽部22。
[0029]如图4中所示,槽部22形成为沿与第二端面32垂直的深度方向A2从第二基部21挖出(即,延伸到第二基部21中)。随着槽部22沿深度方向变得更深,槽部22的在垂直于深度方向A2的方向上的长度W2变得更长。第二构件20优选地由与第一构件10相同类型的材料制成。
[0030]当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没有连接时,从第一基部11的第一端面31至突起15的稍端的距离D1 (见图3)比从槽部22的底部至第二基部21的第二端面32的距离D2 (见图4)长。从第一基部11的第一端面31至突起15的稍端的距离D1与从槽部22的底部至第二基部21的第二端面32的距离D2的比率可以根据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材料来确定。
[0031]接下来,将对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连接时的槽部22和突出部12进行描述。
[0032]参照图5,第一构件10通过将突出部12配合到槽部22中而连接至第一构件10。更特别地,当突出部12配合到槽部22中时,突起15压靠槽部22,并且接受来自槽部22的底部的反作用力。另外,侧表面13和侧表面14分别压靠侧表面23和侧表面24,并且分别接受来自这些侧表面23和侧表面24的反作用力。突出部12压缩成使得从第一基部11的第一端面31至突起15的稍端的距离D1 (见图3)变得与从槽部22的底部至第二基部21的第二端面32的距离D2(见图4)相等。突出部12的特别是突起15以及侧表面13和侧表面14周围的区域受压缩。此时,当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连接时,从槽部22的底部至第二基部21的第二端面32的距离D2变为D12,并且从第一基部11的第一端面31至突起15的稍端的距离D1变为D11。此外,突出部12的侧表面13和侧表面14分别在表面接触部33和表面接触部34处接触槽部22的侧表面23和侧表面24。
[0033]此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 二者被远离彼此拉动,如图6中所示。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已经在表面接触部33和表面接触部34处面接触,因此即使在接受到载荷的情况下,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也不会很大程度地移位。S卩,在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连接结构中的表观弹簧常数保持较高的同时开始变形。稍后将对此表观弹簧常数进行描述。即,特别是就在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开始被拉动之后,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以较高的刚性进行连接。
[0034]紧接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开始被拉动之后,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连接结构中的弹簧常数受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接触状态极大的影响,并且明显地变为与由材料得出的值不同的值。因此,紧接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开始被拉动之后,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连接结构的弹簧常数被称为表观弹簧常数。
[0035]另外,就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连接结构而言,可以利用仅两个部件一一即,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一进行连接。即,没有使用除了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之外的构件。换句话说,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能够通过很少的部件进行连接。
[0036]接下来,将参照图10来描述比较示例。图10是相关的连接结构的放大正视图。仅就第一构件而言,根据比较示例的连接结构与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不同。所有其他结构都将由与上述第一示例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0037]如图10中所示,除去突起15,第一构件910具有与第一构件10 (见图5)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通过将突出部12配合到槽部22中而连接在一起。此处,突出部12与槽部22由于制造中的不可避免的制造误差而没有彼此紧密接触,而是彼此之间具有间隙。例如,侧表面13与侧表面23以及侧表面14与侧表面24分别在点接触部933和点接触部934处彼此点接触。点接触部933和点接触部934的面积比根据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表面接触部33和表面接触部34的面积小。
[0038]此时,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各自被远离彼此拉动。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很大程度地移位,直到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在预定区域上彼此面接触为止。即,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在表观弹簧常数保持较低的同时变形。在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在预定区域上彼此面接触之后,第一构件910和第二构件20开始变得以由第一构件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