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止口电机定位端盖。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的前/后端盖与定子铁芯以及转子的定位方式一般有两种:外止口和内止口。
外止口的定位方式是由端盖的止口与定子铁芯的外圆装配,端盖的轴承室定位转子,使转子处于定子铁芯内孔的中心位置。外止口电机要求定子铁芯的内孔和外圆要满足非常高的同心度要求,因此,对加工及装配工艺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内止口的定位方式是由端盖的止口与定子铁芯的内孔配合,使用定子铁芯的内孔作为定位端盖的基准。与外止口定位方式相比,内止口定位虽然可以减少了一道加工公差的传递,从而提高电机的装配质量,但内止口的定位端盖在加工时必须要保证止口和轴承室的同心度才能正常装配,即装配时必须保证端盖与定子平面相平行才能装入,对装配的精度要求也很高,导致操作困难,效率低,且易导致轴承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装配效率的电机定位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机定位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轴承室;所述轴承室内从轴承室的装配面到端盖本体的外侧面依次设置有导向槽、轴承型腔和出轴孔,电机转轴的轴承座设置于所述轴承型腔内,所述出轴孔延伸至端盖本体的外侧面;所述导向槽的内径大于所述轴承型腔的内径,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轴承型腔之间通过斜面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室为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型腔和出轴孔之间设置有轴承内圈避空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室内设置导向槽,轴承型腔位于导向槽之后,通过导向槽引导轴承的转配,使得装配时不会因为端盖加工精度的轻微跳动而出现卡死现象,且装配时轴承由可能出现的单点受力变成全部的外圈均匀受力,不易变形,生产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定位端盖包括端盖本体1,端盖本体1具有一内腔2,在内腔2内设置有轴承室3,轴承室3与端盖本体1同轴设置。轴承室3用于放置电机转轴的轴承座。
为了便于描述,将端盖本体1设置了内腔的一侧定义为内侧,相对的另外一侧则为外。轴承室3为圆柱形,轴承室3内从轴承室3的装配面s到端盖本体1的外侧面s’依次设置有导向槽3a、轴承型腔3b、轴承内圈避空位3c和出轴孔3d。电机转轴的轴承座设置于轴承型腔3b内,出轴孔3d延伸至端盖本体1的外侧面,使得电机轴承可穿出端盖本体1。
导向槽3a的内径略大于轴承型腔3b的内径,导向槽3a与轴承型腔3b之间通过斜面s1相连,使导向槽3a与轴承型腔3b之间形成一个导向斜面,通过在轴承型腔3b前设置导向槽3a,对轴承装配起到导向的作用,使装配过程中轴承可以被引导装入位于轴承型腔3b内的轴承座内,从而改善轴承装配时受力不均的情况,并能提高生产的装配效率以及装配的合格率。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