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移动电源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197957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移动电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各式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电子产品一般均为内置电池,由于其电池容量有限使其续航能力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出差旅游中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充电,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移动电源的出现暂时解决了这一瓶颈,现有的移动电源由于液态锂离子电池自身缺陷、散热设计的局限或所处的恶劣环境仍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随着移动电源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高,移动电源爆炸产生的碎片损伤人身的事故仍在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防爆移动电源,通过在移动电源外壳的内壁镶嵌防爆筒,在电芯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减小爆炸物对人体造成伤害,有利于保护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爆移动电源,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充放电装置,所述充放电装置包括电芯和与所述电芯连通的充放电电路,所述外壳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底盖和上盖,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条形中空筒状,所述壳体中还设置有将所述壳体内腔分为用于安装所述电芯的下腔和用于安装所述充放电电路的上腔的环形凸台,所述下腔的内壁镶嵌有防爆筒,所述防爆筒上设置有多个便于所述防爆筒与所述外壳结合的结合孔。

进一步,所述防爆筒为不锈钢防爆筒。

进一步,所述环形凸台靠近所述上腔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防水圈的第一沟槽和用于固定所述充放电电路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上腔内壁间。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底盖/上盖的螺纹孔,所述底盖/上盖上一一对应设置有便于螺栓通过的锥形孔。

进一步,所述底盖/上盖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腔配合的配合凸台,所述配合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防水圈的第二沟槽。

进一步,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PCB板和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的充电接口及放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移动电源外壳的内壁镶嵌防爆筒,在电芯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减小爆炸物对人体造成伤害,有利于保护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外壳;11-壳体;12-上盖;13-下盖;14-防爆筒;2-充放电装置;21-电芯;22-充放电电路;3-第一防水圈;4-第二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防爆移动电源,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中的充放电装置2,充放电装置2包括电芯21和与电芯21连通的充放电电路22,外壳1包括壳体11、设置在壳体 11上底盖13和上盖12,壳体11为两端开口的条形中空筒状,壳体11中还设置有将壳体11 内腔分为用于安装电芯21的下腔和用于安装充放电电路22的上腔的环形凸台,下腔的内壁镶嵌有防爆筒14,防爆筒14上设置有多个便于防爆筒14与外壳11结合的结合孔。实施例中在移动电源外壳的内壁镶嵌防爆筒,并在防爆筒上设置结合孔,方便将防爆筒固定在外壳上,还能减轻防爆筒的重量;当电芯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减小爆炸物对人体造成伤害,有利于保护人身安全。

本实施例中,防爆筒14为不锈钢防爆筒。实施例中采用不锈钢制造防爆筒,强度好。

本实施例中,环形凸台靠近上腔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防水圈3的第一沟槽和用于固定充放电电路的螺钉孔,螺钉孔位于第一沟槽和上腔内壁间。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圈,在第一防水圈下部构造一个密封的环境,保障电芯处于一个干燥的环境,将螺钉孔位于第一沟槽和上腔内壁间,避免水分从螺钉孔进入到安装电芯的下腔中。

本实施例中,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底盖/上盖的螺纹孔,底盖/上盖上一一对应设置有便于螺栓通过的锥形孔。实施例中,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底盖/上盖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方便,可靠;在底盖/上盖上一一对应设置有便于螺栓通过的锥形孔,是为了方便将螺栓头隐藏在锥形孔中。

本实施例中,底盖/上盖上还设置有与壳体11内腔配合的配合凸台,配合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防水圈4的第二沟槽。实施例中,在配合凸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防水圈的第二沟槽,是为了防止外部水分从底盖/上盖与壳体结合处进入壳体,保证壳体内部有一干燥的环境。

本实施例中,充放电电路22包括PCB板和设置在PCB板上的充电接口及放电接口。实施例中,将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集成在PCB板上,使得电源组装时,安装方便、可靠。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