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浮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电站光伏单元及其光伏板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光伏发电的冷却系统主要为水冷系统,通常包括水源、水泵及喷水管,且喷水管的周壁上还设有喷头。在工作时,可通过水泵抽取水源中的冷却水,并运输至喷水管中,进而通过喷头将冷却水喷洒至光伏单元,以达到为光伏单元降温的目的。
对于设于海上的漂浮电站,由于可以就地取水,在使用时无需考虑水源、冷却水回收等问题,但仍需设置水泵及专用的喷水管道,这不仅会增加光伏单元的结构复杂性,且会导致光伏单元质量的增加,而光伏单元质量的增加又将导致用于支撑光伏单元的浮体数量的增多,这又将进一步地增加漂浮电站的结构复杂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适用于漂浮电站的光伏单元,仍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及其光伏板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表面设有吸水材料;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一端能够与水面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吸水材料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其光伏板的表面设有吸水材料,且该吸水材料能够通过导流部与水面相接触,在导流部的作用下,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水可自发地导入该吸水材料中。而吸收材料中的水分可以不断地进行蒸发,以降低光伏板表面的温度。
较之现有技术,该光伏板组件无需设置水泵及专用的喷水管道,其结构大幅简化,质量大幅减轻,也就无需设置过多的浮体以支撑该光伏板组件,从而可进一步地简化光伏单元的结构。同时,又由于该光伏板组件无需设置水泵,还可进一步地节约驱动水泵所消耗电力资源。
可选地,所述吸水材料覆盖于所述光伏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导流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部间隔分布于所述光伏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吸水材料为海绵。
可选地,所述吸水材料为高吸水性树脂。
可选地,所述吸水材料为聚丙烯酸盐。
可选地,所述导流部由吸水材料向下延伸形成。
可选地,所述导流部为毛细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漂浮电站光伏单元,包括浮体及上述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所述光伏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
由于上述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已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光伏板组件的光伏单元亦当具备与之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浮体呈环形,所述导流部能够穿过所述浮体的中心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光伏板、2吸水材料、3导流部、4浮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包括光伏板1,光伏板1的表面设有吸水材料2;还包括导流部3,导流部3的一端能够与水面相接触,另一端与吸水材料2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其光伏板1的表面设有吸水材料2,且该吸水材料2能够通过导流部3与水面相接触,在导流部3的作用下,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水可自发地导入该吸水材料2中。而吸水材料2中的水分可以不断地进行蒸发,以降低光伏板1表面的温度。
较之现有技术,该光伏板组件无需设置水泵及专用的喷水管道,其结构大幅简化,质量大幅减轻,也就无需设置过多的浮体4以支撑该光伏板组件,从而可进一步地简化光伏单元的结构。同时,又由于该光伏板组件无需设置水泵,还可进一步地节约驱动水泵所消耗的电力资源。
应当知晓,吸水材料2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与光伏板1表面的温度有关。光伏板1表面的温度越高,吸水材料2中水分蒸发的也就越快,同时,导流部3也可更为快速地将水分输送到吸水材料2中,以补充吸水材料2中所蒸发的水分,从而满足光伏板1的高效散热、降温;光伏板1表面的温度较低时,吸水材料2中的水分蒸发较慢,相应地,导流部3输送水分的速度也会较慢。即该光伏板组件可自行根据光伏板1发热量的多少而控制其蒸发制冷的效果,较之现有技术中增设温度检测元件以实时监测光伏板1表面的温度、进而控制水泵输送水流效率以改变制冷效果的设计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板组件的控制效果更为及时、有效,且无需设置温度检测元件等繁杂的温控元件,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成本更低。
上述吸水材料2可以覆盖于光伏板1的下表面,以便于导流部3与吸水材料2之间的连接;此外,也可使得光伏板1的上表面更多地用于吸收太阳光,进而保证光伏发电效率。在安装时,该吸水材料2可以覆盖于光伏板1下表面的全部,也可以仅覆盖一部分,或者,该吸水材料2还可以同时位于光伏板1的上、下两表面,以加强蒸发冷却效果,在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光伏板1的散热需求而选择在光伏板1表面的不同位置设置吸水材料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未对该吸水材料2的厚度、形状等做具体的限定,在实施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光伏板1的散热需求、安装环境等多种因素对设于光伏板1的吸水材料2的厚度、形状等进行调整,以尽可能地保证光伏板1表面各处的均匀散热。
仍如图1所示,上述导流部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导流部3可以间隔分布于光伏板1的下表面,以确保设于光伏板1下表面各处的吸水材料2均可及时地补充水分,进而保证光伏板1各处散热的均匀性。
上述吸水材料2可以为海绵、高吸水性树脂或聚丙烯酸盐等具有较强吸水性能的材料,该海绵还可以采用聚氨酯海绵,以进一步地保证吸水效果。根据该吸水材料2所用材料的不同,其在光伏板1表面的安装结构也有所不同,以海绵为例,该吸水材料2可采用防水胶粘结于光伏板1的下表面,也可以在光伏板1下表面设置卡槽,进而将该海绵嵌入该卡槽中。
上述导流部3可以由吸水材料2向下延伸所形成,即该吸水材料2不仅包括覆盖于光伏板1表面的平板层,还包括自平板层垂下的多个“吸水带”,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水分可通过各“吸水带”吸入平板层中,以为光伏板1表面进行散热。上述“向下”是指光伏板组件在使用时朝向水面的方向。
上述导流部3也可以为导管形式,具体而言,其可以为毛细管,通过毛细管的毛细作用,也可容易地将水分吸收至吸水材料2中。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漂浮电站光伏单元,包括浮体4和上述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该光伏板组件固定于浮体4的上表面。
由于上述的漂浮电站光伏单元的光伏板组件已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光伏板组件的光伏单元亦当具备与之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该浮体4可以为呈环形,部分的导流部3即可自该浮体4的中心孔中穿过。如此,一方面,可保证导流部3在光伏板1下表面分布的均匀性;另一方面,也便于浮体4在光伏板1下表面的安装、固定。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