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2294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变电柜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变电柜多是利用金属薄板进行弯折染红连接而成,该种结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变电柜使用需要,但其生产工艺教为复杂,且结构强度较低,从而造成配电柜的抗冲击性能较差,易损坏,同时由于配电柜在工作时,安装在其内部的各电气电路设备均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同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湿度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导致电气电路设备的损坏,引发变电柜内部漏电,从而使变电柜外箱等多部位均漏电,往往工作人员在操作变电柜时,并不知道变电柜内部情况,在变电柜发生漏电时,将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甚至生命危险,在变电柜发生漏电时,会导致变电柜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电气电路设备燃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包括:

漏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i;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

通风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动作,对变电柜内部进行通风;

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动作,发出警示信息;

断电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动作,对变电柜内部电源进行断开;

控制模块,与漏电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漏电检测模块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i、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并将i与预设电流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指令控制报警模块、断电模块动作;将t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指令控制通风模块、报警模块、断电模块动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模块内设有报警电流i0、断电电流imax,其中i0<imax;

当i0≤i<imax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报警模块动作;

当imax≤i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断电模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模块内设有报警温度t0、断电温度tmax,其中t0<tmax;

当t0≤t<tmax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通风模块动作,直到t<at0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通风模块停止动作,其中0<a<1;

当tmax<t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断电模块动作、控制模块指令报警模块工作。

优选地,所述漏电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漏电检测子模块。

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

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i;

s2、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

s3、将i与预设电流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或切断变电柜电源;

s4、将t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变电柜进行通风或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并切断变电柜电源。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预设电流阈值包括报警电流i0、断电电流imax,其中i0<imax;

当i0≤i<imax时,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

当imax≤i时,切断变电柜电源。

优选地,步骤s4,具体包括:预设温度阈值包括报警温度t0、断电温度tmax,其中t0<tmax;

当t0≤t<tmax时,对变电柜进行通风,直到t<at0时,停止对变电柜进行通风,其中0<a<1;

当tmax<t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断电模块动作、控制模块指令报警模块工作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并切断变电柜电源。

优选地,在步骤s2中,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

本发明通过检测变电柜中的电流信息,并将检测到的漏电电流和预设电流进行比较,当检测到的漏电电流高于报警电流时,将对工作人员发出警示信息,当检测到的漏电电流高于断电电流时,将直接切断变电柜内的电源,同时通过采集电柜内部温度,将采集到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采集到温度高于报警温度时,将对变电柜进行通风,降低变电柜内部温度,当当采集到温度高于断电温度时,将直接切断变电柜内的电源。

如此,根据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在变电柜发生漏电时,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在漏电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断电,避免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操作,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甚至生命危险,同时通过采集变电柜内的温度,当漏电或外部原因导致变电柜内温度偏高时,对变电柜进行通风降温,将配电柜内部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温度过高时,对变电柜进行断电,避免变电柜发生燃烧,损坏变电柜带来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系统,包括:

漏电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i;

漏电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漏电检测子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至少一个漏电检测子模块对变电柜的漏电电流进行检测。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

温度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块对变电柜内温度进行采集。

通风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动作,对变电柜内部进行通风。

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动作,发出警示信息;

断电模块,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动作,对变电柜内部电源进行断开;

控制模块,与漏电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控制模块通过漏电检测模块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i、控制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并将i与预设电流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指令控制报警模块、断电模块动作;将t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指令控制通风模块、报警模块、断电模块动作。

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模块内设有报警电流i0、断电电流imax,其中i0<imax;

当i0≤i<imax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报警模块动作;

当imax≤i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断电模块。

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模块内设有报警温度t0、断电温度tmax,其中t0<tmax;

当t0≤t<tmax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通风模块动作,直到t<at0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通风模块停止动作,其中0<a<1;

当tmax<t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断电模块动作、控制模块指令报警模块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将漏电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漏电电流和预设电流进行比较,当漏电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漏电电流高于报警电流时,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模块对工作人员发出警示信息,避免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漏电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漏电电流高于断电电流时,控制模块控制断电模块直接切断变电柜内的电源,避免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操作带来生命危险;控制模块将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变电柜内温度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变电柜内的温度高于报警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通风模块对变电柜进行通风,当变电柜内的温度高于断电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断电模块直接切断变电柜内的电源。

参照图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低压变电柜漏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i;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变电柜的漏电电流,判断变电柜内是否发生漏电。

步骤s2,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

在本步骤中,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变电柜内温度t;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变电柜内部温度,从而对变电柜进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s3,将i与预设电流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或切断变电柜电源;

本步骤具体包括:预设电流阈值包括报警电流i0、断电电流imax,其中i0<imax;

当i0≤i<imax时,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

当imax≤i时,切断变电柜电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检测到的漏电电流和预设电流进行比较,当检测到的漏电电流高于报警电流时,对工作人员发出警示信息,避免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检测到的漏电电流高于断电电流时,直接切断变电柜内的电源,避免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操作带来生命危险。

步骤s4,将t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变电柜进行通风或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并切断变电柜电源。

本步骤具体包括:预设温度阈值包括报警温度t0、断电温度tmax,其中t0<tmax;

当t0≤t<tmax时,对变电柜进行通风,直到t<at0时,停止对变电柜进行通风,其中0<a<1;

当tmax<t时,控制模块指令控制断电模块动作、控制模块指令报警模块工作向用户发出警示信息并切断变电柜电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到的变电柜内温度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变电柜内的温度高于报警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通风模块对变电柜进行通风,从而降低变电柜内的温度,当变电柜内的温度高于断电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断电模块直接切断变电柜内的电源,避免温度过高引发变电柜内电气设备燃烧,从而带来经济损失。

本实施方式根据检测变电柜漏电电流,在变电柜发生漏电时,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在漏电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断电,避免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变电柜进行操作,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甚至生命危险,同时通过采集变电柜内的温度,当漏电或外部原因导致变电柜内温度偏高时,对变电柜进行通风降温,将配电柜内部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温度过高时,对变电柜进行断电,避免变电柜发生燃烧,损坏变电柜带来经济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