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738713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分为电动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电机转子分为内转子转动方式和外转子转动方式两种。内转子转动方式为电机中间的芯体为旋转体,输出扭矩(指电动机)或者收入能量(指发电机)。外转子转动方式即以电机外体为旋转体,不同的方式方便了各种场合的应用。常见的电机转子中的转轴上需要安装一个轴承,在轴承安装在转轴的过程中多少靠人工手动完成,这样就降低了转子上轴承的组装速度,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能够满现代社会对电机流水线生产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该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轴承压紧夹具固定在装置中气缸顶杆底部,轴承压紧夹具的底部边沿处设有两个对称的红外线检测槽,该红外线检测槽能够通过红外检测探头精准检测到轴承压紧夹具内是否有轴承压人,轴承压紧夹具上的轴承固定螺钉可以防止轴承压入前轴承从装置内掉出,该装置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机安装的效率。此外,该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装方便、快捷,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包括底板、气缸支撑板、气缸、气缸顶杆和轴承压紧夹具,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有转轴固定装置,所述气缸支撑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转轴固定装置的中部设有转轴固定孔,所述气缸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有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所述气缸的气缸顶杆穿过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顶杆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压紧夹具,所述轴承压紧夹具的底部设有轴承放置槽,所述轴承压紧夹具的中部设有转轴通孔,所述轴承压紧夹具的外侧面上对应轴承放置槽设有轴承固定螺钉,所述轴承放置槽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红外线检测槽,所述气缸支撑板的内侧面上设有红外检测探头。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该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轴承压紧夹具固定在装置中气缸顶杆底部,轴承压紧夹具的底部边沿处设有两个对称的红外线检测槽,该红外线检测槽能够通过红外检测探头精准检测到轴承压紧夹具内是否有轴承压人,轴承压紧夹具上的轴承固定螺钉可以防止轴承压入前轴承从装置内掉出,该装置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机安装的效率。此外,该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装方便、快捷,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转轴固定装置;3、转轴固定孔;4、气缸支撑板;5、气缸固定板;6、气缸;7、气缸顶杆;8、轴承压紧夹具;9、轴承放置槽;10、转轴通孔;11、红外线检测槽;12、轴承固定螺钉;13、红外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包括底板1、气缸支撑板4、气缸6、气缸顶杆7和轴承压紧夹具8,所述底板1的中部固定有转轴固定装置2,所述气缸支撑板4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转轴固定装置2的中部设有转轴固定孔3,所述气缸支撑板4的顶部固定有气缸固定板5,所述气缸6固定在气缸固定板5上,所述气缸6的气缸顶杆7穿过气缸固定板5,所述气缸顶杆7的顶端固定有轴承压紧夹具8,所述轴承压紧夹具8的底部设有轴承放置槽9,所述轴承压紧夹具8的中部设有转轴通孔10,所述轴承压紧夹具8的外侧面上对应轴承放置槽9设有轴承固定螺钉12,所述轴承放置槽9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红外线检测槽11,所述气缸支撑板4的内侧面上设有红外检测探头13。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该新型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的轴承压紧夹具固定在装置中气缸顶杆底部,轴承压紧夹具的底部边沿处设有两个对称的红外线检测槽,该红外线检测槽能够通过红外检测探头精准检测到轴承压紧夹具内是否有轴承压人,轴承压紧夹具上的轴承固定螺钉可以防止轴承压入前轴承从装置内掉出,该装置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机安装的效率。此外,该电机转子轴承压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装方便、快捷,适合推广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