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除尘的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通常采用抽风的方式进行散热,即风流从进风口流入机箱,经由散热器后从出风口流出机箱以实现散热。在散热过程中,机箱内部长期处于负压状态下,致使灰尘很容易在散热器进风口的端面上堆积,如不加以清理,则会导致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变差,从而导致变频器内部温度过高,进而引起变频器故障。目前一般通过拆解散热器进行除尘清理,不仅增加维护工作的难度,而且拆解后重新安装还会增加其它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故障率,给变频器的技术支持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利性。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高效除尘的变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高效除尘的变频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包括设置在机箱内部的散热器,在所述机箱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入经由所述散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机箱上设置有除尘孔,所述除尘孔的尺寸与所述散热器的除尘工具相匹配,以供所述除尘工具从所述除尘孔穿过并对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端面进行除尘。
优选地,所述除尘孔与所述进风侧端面的边沿相对应设置,所述进风侧端面的边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器的鳍片排列的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机箱包括底板,所述散热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除尘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除尘孔包括若干沿着所述进风侧端面的边沿呈直线排列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椭圆形孔。
优选地,所述进风侧端面的边沿与所述除尘孔相邻设置。
优选地,所述椭圆形孔的宽度为6~12mm。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底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端面凸出所述支撑板的边沿。
优选地,所述机箱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固定且相围合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所述进风口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上,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除尘孔临近所述进风口设置在第三侧板上,且使所述除尘工具从所述除尘孔穿过并对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端面进行除尘。
优选地,所述除尘孔临近所述进风口设置在第四侧板上,且使所述除尘工具从所述除尘孔穿过并对所述散热器的进风侧端面进行除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变频器通过在机箱上设置除尘孔,且除尘孔的尺寸与散热器的除尘工具相匹配,以供除尘工具从除尘孔穿过并对散热器的进风侧端面进行除尘。本实用新型的变偏器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便捷除尘,由于不需要通过拆卸散热器进行除尘,从而降低了维护工作的难度,并提高了变频器除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变频器的仰视图;
图3是一种处于除尘状态的变频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变偏器机箱内部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处于除尘状态的变频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该变频器1包括设置在机箱10内部的散热器11,在机箱10上设置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图中未标注),风流从进风口12流入经由散热器11后从出风口流出,机箱10上设置有除尘孔14,除尘孔14的尺寸与散热器11的除尘工具相匹配,以供除尘工具从除尘孔14穿过并对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进行除尘。
其中,除尘工具可以为常用的手动工具如螺丝刀、锉刀、内六角扳手或小型吸尘器等。可以理解地,除尘工具并不局限此。为了实现便捷除尘,只要满足除尘工具可以穿过除尘孔14后并能够对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进行除尘后,除尘孔14可以设置在机箱10上的任何能够实现上述除尘功能的位置处,如设置于散热器11四周的机箱10上。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1通过设置除尘孔14就可以进行除尘,结构简单。另外,由于不需要通过拆卸散热器11进行除尘,从而降低了维护工作的难度,并提高了变频器1除尘的效率。
优选地,除尘孔14与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相对应设置,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器11的鳍片排列的方向一致。
具体地,散热器1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散热的鳍片,该用于散热的鳍片面向进风口12一侧并形成该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除尘工具穿过除尘孔14后能够直接接触或者正对该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以便加快清洁速率,将除尘孔14与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图中未标注)相对应设置,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的延伸方向与散热器11的鳍片排列的方向一致,以保证除尘工具穿过除尘孔14后能够快速清洁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清洁时,如选择了大小合适的除尘工具,当除尘工具穿过除尘孔14后可以正好处于散热器11的两个相邻的鳍片之间或者与进风侧端面110相接触,从而通过晃动除尘工具以实现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上的尘土清洁。
优选地,机箱10包括底板13,散热器11固定在底板13上,除尘孔14设置在底板13上。
为了便于将清洁后的灰尘通过除尘孔14排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散热器11和除尘孔14均设置在机箱10的底板13上,以便除尘工具穿过除尘孔14后对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进行清洁,且清洁产生的灰尘能够通过底板13上的除尘孔14排出,从而防止灰尘在机箱10内部堆积。
优选地,除尘孔14包括若干沿着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呈直线排列且间隔设置于底板13上的椭圆形孔,优选椭圆形孔的长轴方向与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的延伸方向一致。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位于除尘孔14内。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也可以与除尘孔14相邻设置。例如,除尘孔14的一侧接近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相对的另一侧远离边进风侧端面110的边沿。
可以理解地,优选该若干个椭圆形孔的形状、大小相同。如此,在将除尘工具穿过除尘孔14后并对进风侧端面110进行除尘之后,还能够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椭圆形孔增加变频器1机箱10的底板13的承载力,从而保证变偏器的稳固性。此外,藉由这种设置,可以将除尘工具移动至除尘孔14中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实现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的全面清洁。
优选地,椭圆形孔的宽度为6~12mm。
为了满足变频器1的防护要求,通常将除尘孔14的宽度设置为6~12mm。藉由这种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维护人员误将手指穿过除尘孔14而造成意外,另一方面能够使除尘工具轻松穿过除尘孔14,并借助除尘工具清洁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上的灰尘。需要说明的是,除尘孔14并不局限于为椭圆形孔,如除尘孔14还可以为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圆形孔/方形孔等,此处不作限定。
优选地,散热器11与底板13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15,且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凸出支撑板15的边沿。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箱10包括与底板13相固定且相围合的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图中未标注)、第三侧板103及第四侧板104,第一侧板101与第二侧板相对,第三侧板103与第四侧板104相对,进风口12同时设置在第一侧板101、第三侧板103及第四侧板104上,出风口设置第二侧板上。藉由将进风口12设置第一侧板101、第三侧板103及第四侧板104上,可以加快变频器1内部的空气流动,以提高散热速度。为了使从进风口12流入的风流与散热器11充分接触以加速散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散热器11和底板13之间设置了支撑板15,该支撑板15用于调整散热器11的高度以使散热器11与进风口12的高度相匹配,从而使风流从进风口12流入后经与散热器11充分接触后从出风口流出。此外,将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凸出支撑板15的边沿,以便除尘工具穿过除尘孔14后对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进行清洁。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除尘孔14临近进风口12设置在第三侧板103上,且使除尘工具从除尘孔14穿过并对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进行除尘。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除尘孔14还可以临近进风口12设置在第四侧板104上,且使除尘工具从除尘孔14穿过并对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进行除尘。
参照图3至图4,当需要对变频器1中的散热器11进行除尘清洁时,将螺丝刀20穿过底板13上的除尘孔14并与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相接触,通过晃动螺丝刀20清洁位于散热器11进风侧端面上的灰尘,并使灰尘通过除尘孔14散落出来。然后在除尘孔14内移动螺丝刀20至不同的位置以实现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不同位置的清洁。又如参照图5,可通过将小吸尘器30放置在除尘孔14处或者穿过小除尘孔14后清洁散热器11的进风侧端面110上的灰尘,以实现便捷、高效清洁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