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386315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尤其是指一种马达设有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使马达的壳体内部因不易积热而可发挥马达运转的最高输出功率,进而提升马达的运转效率,同时也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在现今科技工业领域中,马达为相当普遍被应用的动力物件,然不论是提供大功率的大马达,或是提供小功率的小马达,在马达启动转子运转后,在马达壳体内甚容易累积高热,由于缺乏能适时将马达运转所产生的高温予以消除的散热构造,造成马达内部所累积的高热会导致磁石的磁力产生衰降,连带地亦造成马达的运转效率逐渐降低,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电枢中的漆包线圈的绝缘物更会被破坏,进而造成漆包线圈的短路而烧毁整个马达,乃至于衍生其它的危险。为了防范此种缺失,目前普遍使用的技术均会在马达中心转动轴的一端附设一散热叶扇,借以抑制马达在运转中所急速提升的温度,然此种技术仅是让散热叶扇的前进气流经由马达的壳体外围表面吹过,实际上并无法将前进气流直接输送进入马达壳体内部,其无法有效地让马达内部被适时地散热,因此现阶段所使用的马达的壳体内部甚容易积热的弊端缺失仍是无法克服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其提供一种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该马达具有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其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的一端为一封闭面,于封闭面上具有数个出风口;

一转动轴,其装设于壳体内可进行转动,其一端为出力端可伸出封闭面,另一端为连结端;

一前盖,其为片体状态,于片体中央轴点处形成一具有轴孔的中心轴座,转动轴可穿伸出轴孔,该前盖结合并封闭住前述壳体;

一散热扇叶,其嵌固于转动轴的连结端上,可与转动轴同步转动;前盖于中心轴座的外围设有穿透的入风口,于入风口前侧的前盖上设有一集风环罩,该集风环罩的中央处设有一具有轴孔的中心轴座,于中心轴座与集风环罩之间存有多个引流口,该集风环罩的引流口可相对应于前盖上的入风口,其二者为相互贯通,使散热叶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圆形回旋前进气流依循集风环罩及中心轴座的框围空间,进而由引流口、入风口直接进入马达的壳体内部。

进一步,该集风环罩的中心轴座为一圆锥状的中心轴座,该圆锥状的中心轴座的截面直径从集风环罩的底端往上渐缩其截面直径。

进一步,该壳体的环周面上设有至少一完全贯穿的对流孔,使马达壳体的内部及马达壳体的外部可产生气流流通。

进一步,当前盖结合并封闭住前述壳体,前盖恰可契合于设置在壳体内并向外延伸出的套柱,而设在壳体内的导电用途的导电插片并可伸出于套柱外。

进一步,该集风环罩设有二相对应的U型体,其可将U型体套置于前盖外侧面的套柱,使集风环罩被固定在前盖。

进一步,一套置于前述壳体外表面的环圈状导磁圈,该导磁圈为一具备导磁作用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可提升马达的效率。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的集风环罩的引流口可相对应于前盖上的入风口,其二者为相互贯通,使散热叶扇旋转时所产生的圆形回旋前进气流依循集风环罩及中心轴座的框围空间,进而由引流口、入风口直接进入马达的壳体内部,能适时消除马达运转时在壳体内部所产生的高温。马达在壳体的环周面上设有至少一完全贯穿的对流孔,使马达壳体的内部及马达壳体的外部可产生气流流通,当马达运作时在内部空间内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可经由壳体的对流孔导出,而能达到马达的内部空间被有效地冷却降温。本实用新型在高温地理环境下进行运转使用,马达不会产生烧毁之现象,为达此目的,以本实用新型的实体物在70℃的密闭空间长时间连续运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高温地理环境下使用亦不会造成烧毁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风环罩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平面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呈现前进气流进入马达壳体内发挥散热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马达的前侧平面图;

图8为马达壳体内的高温气流经壳体的封闭面的出风口导出的使用状态图。

【符号说明】

1壳体 10对流孔

11封闭面 12出风口

19导磁圈 2前盖

20中心轴座 21轴孔

22、23套柱 24、25导电插片

26入风口 4散热扇叶

40轴孔 5转子

6线圈 7磁铁

8转动轴 80出力端

89连结端 9集风环罩

90中心轴座 91轴孔

92圆锥状 93引流口

94、95U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由于马达的动作原理及内部相关构造均已为相当普遍的公知公开的技艺,因此本说明书不再予以赘述。

请先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其包含有一筒状的壳体1,该壳体1的一端为一封闭面11,于封闭面11上穿设有多个相隔离的出风口12,而壳体1另端的环周面上设有至少一完全贯穿的对流孔10,使马达壳体1的内部及马达壳体1的外部可产生气流流通。壳体1内设置有马达构造上必备的元件,如转子5、线圈6及磁铁7,于壳体1一端的封闭面11及另一端的轴线处设有一转动轴8,该转动轴8伸出封闭面11的一端为出力端80,该出力端80可连结相关的传动元件,在转动轴8转动后即可让马达进行做功。前述马达可在壳体1外围套设一金属材质的导磁圈19,因导磁圈19具备导磁的作用,当马达进行做功时可提升马达的效率。

一前盖2,其为片体状态,于片体中央轴点处形成一具有轴孔21的中心轴座20,于中心轴座20的外围设有穿透的入风口26,当前盖2结合并封闭住前述壳体1,前盖2恰可契合于设置在壳体1内并向外延伸出的套柱22、23,而设在壳体1内的导电用途的导电插片24、25并可伸出于套柱22、23外,前盖2被联结于壳体1后,转动轴8的最外端,亦即连结端89,其恰可由中心轴座20的轴孔21伸出,于中心轴座20内包覆住轴承(图中未示出),如此可让转动轴8顺畅转动。于入风口26前侧的前盖2上更设有一集风环罩9(可参考图4),该集风环罩9设有二相对应的U型体94、95,其可将U型体94、95套置于前盖2外侧面的套柱22、23,使集风环罩9被固定在前盖2上,而集风环罩9的中央处设有一具有轴孔91的中心轴座90,该中心轴座90为一圆锥状92的中心轴座90,该圆锥状92的中心轴座90的截面直径从集风环罩9的底端往上渐缩其截面直径,于中心轴座90与集风环罩9之间存有多个引流口93,该集风环罩9的引流口93可相对应于前盖2上的入风口26,其二者为相互贯通。

请参阅图1,一散热扇叶4,其具有一轴孔40,散热扇叶4以其轴孔40嵌固于转动轴8的连结端89。

在壳体1、前盖2及散热扇叶4组合后的状态即如图2及图3所示。再请参考图5至图8,当马达转动轴8运作时,散热扇叶4会同步进行旋转而产生圆形回旋前进气流,即是位于散热扇叶4右侧(以图5的视图方向论之)的气流会被吸进并往散热扇叶4左侧前进,此前进气流将会被本实用新型的多重散热途径的结构设计引导并进入壳体1内部,如图6所示,能适时高效率地消除马达运转时在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高温。本实用新型多重散热途径的结构设计及其产生的功效可参考图6至图8,由于前盖2与该散热扇叶4所产生的前进气流,二者在马达转动轴8的轴线方向呈现相互正向面对,并可借由集风环罩9的圆锥状92的中心轴座90结构,让圆形回旋前进气流的散热途径A依循集风环罩9及圆锥状92的中心轴座90的框围空间,进而由引流口93、入风口26直接进入马达的壳体1内部,该散热途径A即如图6及图7所示,当马达运作时在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高温气流可经由壳体1的对流孔10、封闭面11的出风口12导出,能适时消除马达运转时在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高温。在圆形回旋前进气流大于前盖2上的集风环罩9所共围的圆形面积范围外的部分,其可作为散热途径B,前进气流的散热途径B作为未进入壳体1内部的前进气流,其由壳体1外围吹过壳体1的外表面,让外部壳体1亦同时被散热,即如图6所示意者,形成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该散热途径B实质上能与散热途径A共同发挥相乘的散热功能,如此可使马达不会产生烧毁损坏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设在马达一侧的散热扇叶4于进行运转所产生的空气气流具备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的具散热作用的马达构造,其利用一封闭住壳体1的前盖2,且前盖2上设置有一集风环罩9,该集风环罩9及前盖2上所设的多个相间隔的引流口93、入风口26,该引流口93、入风口26二者为相互贯通,此构造可提供散热途径A,而在圆形回旋前进气流大于前盖2上的集风环罩9所共围的圆形面积范围外的部分,其可作为散热途径B,前进气流的散热途径B作为未进入壳体1内部的前进气流,其由壳体1外围吹过壳体1的外表面,让外部壳体1亦同时被散热,形成多重散热途径而能发挥更有效的散热作用,使马达的壳体1内部因不易积热而可发挥马达运转的最高输出功率,进而提升马达的运转效率,同时也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尤其是本实用新型在高温地理环境下进行运转使用时,该马达亦不会产生烧毁损坏的现象,显见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