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计量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微细漆包线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普通漆包线相比,微细漆包线具有线径小、漆膜薄、重量轻等优点。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对微细漆包线漆膜的一致性要求越来越严格。
[0003]我国优质漆包线在某种单项性能上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产品相比,并不处于劣势,但是在产品性能均一、一致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改变这种差距必须从涂漆方式入手。
[0004]而涂漆过程中计量输送漆包线漆的精确性是影响漆包线漆膜均匀一致的关键所在,现有技术中漆包线漆经量输送装置输送不够精确,且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量输送准确且流量可任意调节的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
[0006]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一种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包括计量供漆装置,
所述计量供漆装置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内设有圆柱形空腔11;所述圆柱形空腔1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由圆柱形空腔11的底部延伸至圆柱形空腔11的顶部并由底座5的顶面伸出;所述转动轴6固定连接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均由圆柱形空腔11的底部延伸至圆柱形空腔11的顶部,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将圆柱形空腔11分为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4;所述底座5的一侧面设有连通圆柱形空腔11的第一出漆管道7和第二出漆管道8;所述底座5的侧面设有连通圆柱形空腔11的进漆管道9;所述转动轴6的顶部通过联轴器4与电机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出漆管道7通过软管16连接第一多孔板17,所述第一多孔板17下面固定设置第一毛毡18,所述第一毛毡18下面设置第一特氟龙编织布层19;所述第二出漆管道8通过软管16连接第二多孔板22,所述第二多孔板22上面固定设置第二毛毡21,所述第二毛毡21上面设置第二特氟龙编织布层20;所述第一特氟龙编织布层19与第二特氟龙编织布层20相接触;
所述进漆管道9通过软管连接恒温漆槽23。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机2连接控制系统15。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控制供漆量。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机2外侧设有安全壳体I。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的结构和大小完全相同。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相对设置。该设置使得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4大小相等,进一步增加供漆均匀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漆管道7和第二出漆管道8所在侧面与进漆管道9所在侧面相对。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孔板17上的圆孔24均匀排布。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装置克服了传统漆辊面粘带供漆或单面毛毡供漆,漆量不足而漆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的涂漆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保证了铜线漆膜稳定,产品性能一致。
[0014]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计量供漆装置具有计量输送精确,流量任意调节等优点;利用计算机自动调控,根据工艺要求,把工艺用漆量精均匀的输送到涂漆毛毡里。
[0015]涂漆毛毡为高纯的羊毛毡,利用毛毡的毛细作用均匀分布在特氟龙编织布上,由于特氟龙编织布表面光滑,因而漆膜表面光滑、圆体,无偏心现象,进一步保证了涂漆均匀。
[0016]漆包线漆在恒温漆槽中放置,保证漆包线漆一定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加均匀度。
[0017]将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用于漆包线涂漆,批量产品漆膜的偏差在土
0.0003mm,有效的改进了漆包线漆膜偏差大,漆膜连续性差等缺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计量供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计量供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计量供漆装置底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计量供漆装置圆柱形空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中计量供漆装置圆柱形空腔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一种涂漆均匀的涂漆装置,包括计量供漆装置,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计量供漆装置,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内设有圆柱形空腔11。
[0021]所述圆柱形空腔11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由圆柱形空腔11的底部延伸至圆柱形空腔11的顶部并由底座5的顶面伸出。
[0022]如图6所示,所述转动轴6固定连接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结构和大小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夹角为180°)。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均由圆柱形空腔11的底部延伸至圆柱形空腔11的顶部。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将圆柱形空腔11分为第一容纳腔12和第二容纳腔14。所述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的外表面贴圆柱形空腔11壁,但不影响第一挡柱10和第二挡柱13的转动。
[0023]如图4、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