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1794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尤其是关于具有外壳体稳固安装的线缆 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2011年5月1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829742U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 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是在遮蔽壳体上成型应力释放元件,应力释放元件的第二部分包覆 遮蔽壳体的收容环,应力释放元件的第一部分包覆线缆,后盖的凹陷空间收容遮蔽壳体的 后壳,两者相互干涉配合,凹陷空间还收容应力释放元件的第二部分。
[0003] 然而这种线缆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缺陷在于:成型时,线缆与遮蔽壳体结合处因成 型压力作用容易造成偏向一边从而导致不饱模,影响最终后盖与应力释放组件粘合力。
[0004]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上述不 足之处。
[0005] 【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应力释放元件成型稳 固,不易产生不饱膜现象。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其包括:提供对接件,提供线缆与所述对接件连接,提供金属壳体包覆所述对接件及所述线 缆,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部分对接件的主体部及包覆线缆的环状部,提供支撑件按压所 述环状部,在所述金属壳外成型应力释放元件,撤除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撤除后所述应力释 放元件上形成凹孔,提供外壳体,所述外壳体沿自前向后的方向套设包覆所述应力释放元 件。
[0007]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支撑件与金属壳体接触的表面为与金属壳体表面贴合的弧形。
[0008] 所述支撑件在上下方向上各有一对并在上下方向上对称按压所述环状部。
[0009] 所述应力释放元件上的凹孔也为上下方向上各一对,所述一对凹孔之间形成连接 区以增加外壳体与应力释放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
[0010] 所述外壳体通过胶与所述应力释放元件固定。
[0011]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限位线缆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在线缆焊接前限位所述 线缆。
[0012]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应力释放元件成型之 前按压住线缆与金属壳体接合处使得应力释放元件成型性佳,不易造成不饱膜现象。
[0013]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0014] 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15] 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又一部分分解图。
[0016] 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又一部分分解图。
[0017] 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分解图。
[0018] 图6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分解图。
[0019] 图7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对接件的分解图。
[0020] 图8是图7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对接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0021] 图9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002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 骤。
[0024] 如图7及图8所示,提供对接件10,所述对接件10包括可插入到所述对接连接器 (未图示)内的对接前端101、及设置在对接前端101后侧的对接后端102。所述对接件10 包括绝缘本体11、安装在绝缘本体11内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成两排的若干导电端子 12、 设置在上下两排导电端子12之间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锁扣配合的锁扣件 13、 设置在绝缘本体11后侧的绝缘件14、设置在绝缘本体11及绝缘件14外侧的第一金属 壳体15、设置在绝缘本体11上并与第一金属壳体15电性连接的接地件16。
[0025] 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顶壁110,与顶壁110平行间隔设置的底壁111、连接顶壁 110与底壁111的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侧壁112,所述顶壁110、底壁111及一对侧壁112围 设形成收容空间113,所述绝缘本体11还包括将所述收容空间113分成具有向前开口 1131 的前部1132及具有向后开口 1133的后部1134。所述顶壁110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收容空 间113的前部1132贯通的上凹槽1100。所述底壁111的前端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前部 1132贯通的下凹槽1110。所述一对侧壁112上均设有自绝缘本体11的后末端向前延伸的 凹槽1120,所述凹槽1120未延伸贯穿绝缘本体11的前端。所述凹槽1120与收容空间113 的前部1132及后部1134均贯通。
[0026] 所述各导电端子12包括延伸进入收容空间113的前部1132的前对接部121、向后 延伸的后对接部122、及设置在前对接部121与后对接部122之间的固持在绝缘本体11上 的固持部123。所述前对接部1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上排导电端子12的前 对接部121与下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在上下方向上面对面设置。
[0027] 所述锁扣件13包括左右延伸的基部131、自基部131的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锁扣 臂132、及自各锁扣臂132的前端分别相向延伸的锁扣部133。所述锁扣件13通过收容空间 113的后部1134的开口 1133自后向前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1,所述一对锁扣臂132分别收 容于相应的凹槽1120,所述锁扣部133至少部分凸伸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13的前部1132。 所述一对锁扣部133在左右方向上面对面设置。
[0028] 所述绝缘件14与绝缘本体11共同固定锁扣件13。所述绝缘件14包括绝缘基部 140、自绝缘基部140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41、前后贯穿绝缘基部140并上下 间隔排列的两排通孔142、自绝缘基部140向前延伸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成两排的凸 柱143、自绝缘基部140向前延伸并设置在两排凸柱143之间的突出部144。所述各相邻凸 柱143之间形成与相应的通孔142连通的通道145。所述延伸部141均设有前后方向延伸 的安装槽1410。所述上下两排凸柱143向前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突出部144向前延伸的距 离。所述上下两排凸柱143之间形成收容凹槽146。所述绝缘基部140在上下方向的尺寸 大于绝缘本体1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从而所述绝缘件14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11后,所述 绝缘基部140相对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0及底壁111向外凸起。所述绝缘件14从后向前 安装到绝缘本体11上,所述锁扣件13的基部131收容在收容凹槽146内,所述突出部144 向前抵靠在基部131的后侧。所述各导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通过相应的通道145及 通孔142穿过所述绝缘基部140。
[0029] 所述第一金属壳体15是周边封闭的结构,从而密封性好,防电磁干扰能力较好, 所述第一金属壳体15的周边封闭的结构可以由金属片抽引工艺、金属料带弯折工艺、金属 材料铸造工艺等方法制造。所述第一金属壳体15包括插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前端151、第 一后端152、及连接第一前端151与第一后端152的第一过渡部分153。所述第一前端151 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后端152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后端152上设有若干向外突出的卡片 1520。
[0030] 所述接地件16的数量为一对,分别沿上下方向收容在上凹槽1100及下凹槽1110 内。所述接地件16包括平板状的接地主体部160、自接地主体部160的相对两侧超绝缘本 体11方向延伸并用以安装到绝缘本体11上的安装部161、自接地主体部160的前端延伸进 入收容空间113的前部1132内的前接地接触部162、及自接地主体部160的后端向远离绝 缘本体11的方向延伸的后接地接触部163。所述前接地接触部162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 图示)配合,所述后接地接触部163与第一金属壳体15配合。所述一对接地件16的前接 地接触部162在上下方向上面对面设置。所述一对接地件16的前接地接触部162在上下 方向上的间距大于上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与下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在 上下方向的间距。
[0031] 提供转接板20,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转接板20设置于对接件10后方,所述转 接板20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前端部21、设置在后端的后端部22、及连接前端部21与后端部 22的中间部23。所述前端部21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后端部22在该方向的尺寸。所 述前端部21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与所述导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电性连接的 前导电片210,所述后端部22的上下两个表面上均设有若干后导电片220。所述转接板20 的前端部21沿所述安装槽1410安装到所述绝缘件14上,所述前端部21位于所述上排导 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与下排导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之间。所述后对接部122与 相应的前导电片210电性连接。
[0032] 提供线缆30,所述线缆30包括若干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