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6585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有将转换器部以及逆变器部一体化的模块构造。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采用了模块构造的半导体装置而公开了如下的半导体装置,其中,该模块构造具备金属基板、经由绝缘层固定在该金属基板上的多个配线、以及与该多个配线电连接的功率电路部,该功率电路部具有在多个配线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多个电路部分(包含转换器电路部分),这些电路部分彼此进行一体化,并且具有与多个配线接合的外部连接用的多个外部端子。
[0003]作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现有的半导体装置的外部端子,设置有转换器电路部分的AC输入端子即R、S、T和转换器输出端子即P1、No并且,上述转换器输入端子R、S、T和转换器输出端子P1、N隔着封装件配置在彼此相对的面上。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98/10508号公报(图15)
[0005]在上述现有的半导体装置的结构中具有如下的端子结构,S卩,关于转换器部的输出端子即P、N之间,为了缩短与外部的电容器进行连接时的配线,只能将转换器部的输出端子P、N配置在同一面侧(一个面侧),另外,转换器部的AC输入端子R、S、T由于设置噪声滤波器等的关系只能配置在同一面侧(与一个面相对的另一个面侧)。因此,在包含这种半导体装置的整体电路中,基板图案配线受到限制,存在难以进行自由的基板设计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实现外部连接时的配线的容易化,将转换器部及逆变器部一体化。
[0007]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俯视时为矩形,在封装树脂内一体化地具有转换器部以及逆变器部,该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外部连接用的多个转换器输出端子,其与所述转换器部电连接,俯视时设置在一个侧面侧;外部连接用的多个转换器输入端子,其与所述转换器部电连接,俯视时设置在与一个侧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侦h以及外部连接用的相邻外部端子,其在所述一个侧面侧与所述多个转换器输出端子相邻地设置,所述多个转换器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相邻外部端子分类为第1端子组,所述多个转换器输入端子分类为第2端子组,所述第1端子组及第2端子组具有相同数量的端子,所述第1端子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的各自的第1距离和所述第2端子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的各自的第2距离设定为相同长度。
[0008]发明的效果
[0009]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申请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端子组节距设定,即,第1端子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的各自的第1距离和第2端子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的各自的第2距离设定为相同长度。
[0010]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申请发明的半导体装置通过具有上述端子组节距设定,主要仅通过对转换器部内的内部布局进行变更,就能够选择性地制造第1及第2端子组的一个侧面及另一个侧面的位置关系彼此相反的第1种半导体装置和第2种半导体装置。
[0011]其结果,能够在第1种及第2种半导体装置中适当地选择在与外部连接时容易进行与外部元件等的电连接用配线的半导体装置,因此获得能够比较简单地形成包含本申请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在内的整体电路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复合模块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3]图2是表示作为第1种复合模块的复合模块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4]图3是表示作为第2种复合模块的复合模块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5]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复合模块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6]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转换器部、逆变器部以及制动部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0017]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复合模块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8]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复合模块的结构的说明图。
[0019]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复合模块的内部布局结构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方式1>
[002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复合模块1的结构的说明图。实施方式1的复合模块1是在封装树脂内一体化地具有转换器部10以及逆变器部20的、俯视呈矩形状的半导体装置。
[0022]如该图所示,将转换器部10的外部连接用的转换器输出端子8P及8N(P1及N1)在第1侧面侧(图1的上部)相邻配置,此外,将复合模块1的外部连接用的外部端子18 (相邻外部端子)与转换器输出端子8N相邻配置。此外,外部端子18可以是转换器部10用端子、逆变器部20用端子、或者转换器部10和逆变器部20共用的端子中的任一种端子。
[0023]另一方面,将转换器部10的外部连接用的转换器输入端子即AC输入端子7R、7S、7T(R、S、T)配置在第2侧面侧(图1的下部,与第1侧面相对的侧面)。
[0024]如上述所示,作为多个转换器输出端子的转换器输出端子8P及8N、和外部端子18被分类为设置在复合模块1的第1侧面侧的第1端子组,作为多个转换器输入端子的AC输入端子7R、7S及7T被分类为设置在复合模块1的第2侧面侧的第2端子组。上述第1及第2端子组的端子数是相同的“3”。
[0025]在实施方式1的复合模块1中,特征在于具有下述的端子组节距设定,即,上述第1端子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各自的形成节距dl (第1距离)和上述第2端子组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各自的形成节距d2 (第2距离)设定为相同长度。
[0026]即,转换器输出端子8P与转换器输出端子8N之间、以及转换器输出端子8N与外部端子18之间分别设定为形成节距dl,AC输入端子7R与AC输入端子7S之间、以及AC输入端子7S与AC输入端子7T之间分别设定为形成节距d2,形成节距dl和形成节距d2设定为相同长度(dl = d2) ο
[0027]图2是表示作为第1种复合模块的复合模块1A的结构的说明图。复合模块1A是复合模块1的第1方式。如该图所示,转换器部10及逆变器部20与图1所示的复合模块1相同地,具有在俯视时转换器部10配置于左侧的复合位置关系,在第1侧面(图中上侧)设置有转换器输出端子8P及8N和外部端子18,在第2侧面(图中下侧)设置有AC输入端子7R、7S及7T。此时,具有上述端子组节距设定。
[0028]图3是表示作为第2种复合模块的复合模块1B的结构的说明图。复合模块1B是复合模块1的第2方式。如该图所示,与图2相同的转换器部10及逆变器部20具有复合位置关系,在第1侧面(图中上侧)设置有AC输入端子7R、7S及7T,在第2侧面(图中下侧)设置有转换器输出端子8P及8N和外部端子18 (相邻外部端子)。
[0029]复合模块1具有上述的端子组节距设定,由此,主要仅通过对转换器部10的内部布局进行变更,就能够选择性地制造上述第1及第2端子组的一个侧面及另一个侧面的位置关系彼此相反的复合模块1A和复合模块1B。
[0030]因此,作为复合模块1,能够比较简单地选择性地形成复合模块1A及1B,因此,能够根据复合模块1的利用方式,在复合模块1A及1B中适当地选择具有在各基板结构下易于形成配线图案的端子结构的复合模块1,上述基板结构例如是在转换器输出端子8P与8N之间插入的P — N间电容器的配置、AC输入端子7R、7S及7T用的输入滤波器的配置等。
[0031]如上述所示,能够在复合模块1A及复合模块1B中适当地选择在外部连接时容易进行与外部元件等的电连接用配线的复合模块1,因此,获得比较简单地形成包含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模块1 (复合模块1A或复合模块1B)在内的整体电路的效果。
[0032]<实施方式2>
[0033]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复合模块2的结构的说明图。如该图所示,复合模块2除了转换器部10及逆变器部20以外,还在封装树脂内一体化地内置有制动部30。此外,除了设置制动部30以外的结构与图1?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复合模块1相同。
[0034]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转换器部10、逆变器部20以及制动部30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0035]如该图所示,转换器部10由插入在转换器输出端子8P与8N之间的二极管D1?D3及D4?D6构成。具体而言,二极管D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