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磁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继电器的一些性能十分重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在航天、国防及民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起到控制、检测、保护和调节的作用,是电气装置中最基本的器件之一。为了提高继电器的灵敏度、减小功耗、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通常在电磁继电器内部使用永磁体。现有含有永磁体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当线圈通电时,永磁体处于电磁磁通回路内,具有去磁危险,同时由于永磁磁通的存在,减小了电磁效率,使继电器功耗上升、灵敏度下降。不含有永磁体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吸合与释放稳定状态下的保持力较小,不仅影响了继电器的抗振性能,而且会导致触点弹跳,不利于继电器寿命的提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继电器存在静态保持力不够、触点弹跳严重和功耗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0004]本发明的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轭铁、线圈、铁芯、极面、永磁体和衔铁;
[0005]所述轭铁为直角L型结构,衔铁为钝角L型结构,衔铁倒扣在轭铁的顶部,且所述衔铁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在轭铁的L型立板顶部转动;
[0006]铁芯位于衔铁与轭铁之间,且所述铁芯竖直固定在轭铁的L型底板上表面,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组成线圈组,极面固定在铁芯的顶部,所述线圈与极面之间留有空隙;
[0007]轭铁的L型立板分为四段,从上自下依次为第一非导磁段、第一导磁段、第二非导磁段和第二导磁段;
[0008]衔铁的L型立板的尾端与轭铁第二导磁段的位置相对应;
[0009]所述永磁体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永磁体的下端固定在铁芯右侧的轭铁L型底板上,永磁体的上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一导磁段接触,永磁体的下端侧面与轭铁的第二导磁段接触。
[0010]所述衔铁和轭铁、极面的运动关系为:
[0011 ] 释放位置:衔铁的L型立板尾端与轭铁的第二导磁段接触,衔铁的L型横板与极面平面分离,
[0012]吸合位置:衔铁的L型立板的尾端与轭铁分离,衔铁的L型横板与极面接触。
[0013]所述继电器存在电磁磁通路径和永磁磁通路径;
[0014]在释放位置磁通路径如下:
[0015]电磁磁通路径为:铁芯一轭铁的L型底板一第二导磁段一衔铁的L型尾端一衔铁的L型横板一极面一铁芯;
[0016]永磁磁通大气隙路径为:永磁体一第一导磁段一衔铁的L型尾端一衔铁的L型横板一极面一铁芯一轭铁的L型底板一永磁体;
[0017]永磁磁通小气隙路径为:永磁体一第一导磁段一衔铁的L型尾端一第二导磁段一永磁体;
[0018]在吸合位置磁通路径如下:
[0019]电磁磁通路径为:铁芯一轭铁的L型底板一第二导磁段一衔铁的L型尾端一衔铁的L型横板一极面一铁芯;
[0020]永磁磁通大气隙路径一为:永磁体一第一导磁段衔铁的L型尾端一衔铁的L型横板一极面一铁芯一轭铁的L型底板一永磁体;
[0021]永磁磁通大气隙路径二为:永磁体第一导磁段一衔铁的L型尾端一第二导磁段一永磁体。
[0022]所述永磁体采用铝镍钴、钐钴或钕铁硼实现。
[0023]所述线圈组与轭铁底部之间采用氟塑料带绝缘。
[0024]所述永磁体采用铝镍钴、钐钴或钕铁硼实现。
[0025]所述线圈组与轭铁底部之间采用氟塑料带绝缘。
[00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含永磁结构,改良了拍合式继电器静态保持力不够、抗振性差、触点弹跳严重等缺点。由于加入了永磁的缘故,继电器的重量变轻,功耗减小,并且通过永磁体与其对应的工作气隙相互配合,加大了在吸合与释放稳态位置时的保持力,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减小了继电器在振动下误动作的可能,同时减小触点弹跳,提尚继电器的电寿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29]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30]图4为线圈、铁芯、极面和辄铁的位置配合不意图;
[0031 ] 图5为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在释放位置的磁通路径示意图;
[0033]图7为在吸合位置的的磁通路径示意图;
[0034]图8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的吸反力配合图;图中,A曲线为605安匝吸力曲线,B曲线为吸合电压吸力曲线,C曲线为反力曲线,D曲线为释放电压吸力曲线,E曲线为O安匝吸力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带永磁单稳态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0036]所述继电器包括轭铁1、线圈2、铁芯3、极面4、永磁体5和衔铁6 ;
[0037]所述轭铁I为直角L型结构,衔铁6为钝角L型结构,衔铁6倒扣在轭铁I的顶部,且所述衔铁6以自身L型拐角处为支点在轭铁I的L型立板顶部转动;
[0038]铁芯3位于衔铁6与轭铁I之间,且所述铁芯3竖直固定在轭铁I的L型底板上表面,线圈2缠绕在铁芯3上组成线圈组,极面4固定在铁芯3的顶部,所述线圈2与极面4之间留有空隙;
[0039]线圈2与铁芯3的配合如图4所示,线圈的上端相对于极面、下端相对于轭铁都要留出一定的裕量,上端的裕量便于线圈顶部的封装和加一层塑料盖,下端的裕量用于在底面轭铁加一层塑料外壳与线圈相隔开;
[0040]轭铁I的L型立板分为四段,从上自下依次为第一非导磁段、第一导磁段7-1、第二非导磁段和第二导磁段7-2 ;
[0041]第一非导磁段7-1和第二非导磁段7-2采用在轭铁I的L型立板上涂有绝缘材料实现,第一非导磁段7-1的绝缘材料的范围不到永磁的位置,第二非导磁段7-2的绝缘材料位于永磁体中间的范围,但不超出永磁体的范围;
[0042]衔铁6的尾端与轭铁I第四导磁段的位置相对应;
[0043]所述永磁体5为长方体结构,永磁体5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永磁体5的下端固定在铁芯3右侧的轭铁IL型底板上,永磁体5的上端侧面与轭铁I的第一导磁段7-1接触,永磁体5的下端侧面与轭铁I的第二导磁段7-2接触。
[0044]所述衔铁6和轭铁1、极面4的运动关系为:
[0045]释放位置:衔铁6的L型立板尾端与轭铁I的第二导磁段7-2接触,衔铁6的L型横板与极面4平面分离,
[0046]吸合位置:衔铁6的L型立板的尾端与轭铁I分离,衔铁6的L型横板与极面4接触。
[0047]所述继电器存在电磁磁通路径和永磁磁通路径;
[0048]在释放位置磁通路径如下: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