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包围栅结构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7783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包围栅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包围栅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半导体集成电路(IC)工业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在IC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增大了 功能密度(即每个芯片区域的互连器件的数量),而减小了几何尺寸(即使用制造工艺可以 制造的最小器件或互连线)。这种按比例缩小的工艺优点在于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 相关费用。同时,这种按比例缩小的工艺也增加了处理和制造 IC的复杂性。
[0003] 在寻求更高的器件密度、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费用的过程中,随着集成电路工 艺持续发展到纳米技术工艺节点,一些制造厂商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从平面CMOS晶体管向 三维鳍式场效应管(FinFET)器件结构的过渡问题。与平面晶体管相比,FinFET器件由于改 进了对沟道的控制,从而减小了短沟道效应。制造和设计中的挑战推动了 FinFET器件的发 展。目前,FinFET已出现在20nm技术代的应用中。尽管现有的FinFET器件以及制造 FinFET 器件的方法已大体上满足了其预期目的,但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能够完全令人满意。
[0004] FinFET器件是一种多栅MOS器件。按照栅极数目的不同,可以将FinFET划分为 双栅FinFET、三栅FinFET以及可四面控制的全包围栅(Gate-all-around)FinFET。其中, 双栅FinFET具有两个栅极,分别位于鳍体(Fin)的两侧,可以分别独立控制鳍体的沟道电 流。在实际应用中,双栅FinFET常用于要求具有低漏电流的核心逻辑电路。三栅FinFET 具有三个栅极,鳍体的两侧面各有一个栅极,另外一个栅极在鳍体的顶部。栅极及Fin (鳍) 通过其下方的绝缘层与衬底相隔离。三栅FinFET的Fin结构有的是在SOI (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娃)上形成的,有的是直接从娃衬底上直接得到。三栅FinFET的好处 是,由于鳍体的三个侧面都受到栅极的控制,所以比传统的MOS结构能更好地控制有源区 中的载流子,提供更大的驱动电流,因而提高了器件性能。目前广泛应用的FinFET器件,基 本上是三面控制的三栅FinFET。
[0005] 随着对器件性能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催生了四面控制的全包围栅结构 (Gate-all-around,请参考图1所示)。具有全包围栅极(Gate-all-around)结构的半导体 器件拥有有效地限制短沟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的特殊性能,正是业界在遵循摩 尔定律不断缩小器件尺寸的革新中所极其渴望的。全包围栅极结构中的薄硅膜构成的器件 沟道被器件的栅极包围环绕,而且仅被栅极控制。除此之外,漏场的影响也被移除,所以器 件的短沟道效应被有效限制。由于构成器件沟道的硅膜与底部衬底之间最终需要悬空,因 此全包围栅极器件的制造工艺也较为复杂。
[0006] 请参考图IA和1B,现有技术中一种全包围栅极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
[0007] 首先,如图IA所示,在一半导体衬底形成氧化层和硅层,并刻蚀氧化层和硅层,以 形成沟道区鳍体以及沟道区氧化层;
[0008] 接着,如图IB所示,移除沟道区氧化层,使得剩余的沟道区鳍体悬空于半导体衬 底上方;
[0009] 然后,形成全包围悬空的沟道区鳍体的全包围栅极结构。
[0010] 然而,上述现有全包围栅极结构形成工艺中,工艺较为复杂,必须借助多层掩模和 光刻胶,而且移除沟道区氧化层时,对沟道区鳍体的影响较大,会使其缺陷增多,容易导致 器件失效,载流子也会受到应力过大的影响。
[0011]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靠、低成本的全包围栅极结构的制造方法,并保 证器件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包围栅结构的制造方法,能够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同时能够降低悬空沟道的缺陷。
[001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全包围栅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提供形成有鳍体的半导体衬底,所述鳍体中形成沟道区,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 形成与鳍体顶部齐平的层间介质层;
[0015] 第一次回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以暴露出一定高度的沟道区鳍体;
[0016] 形成包围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的顶部和侧壁表面的三包围保护层,所述三包围保 护层仅覆盖在鳍体周围部分层间介质层表面上,且刻蚀比与沟道区鳍体和层间介质层均不 同;
[0017] 第二次回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以再次暴露出一定高度的沟道区鳍体;
[0018] 对所述再次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进行刻蚀,使三包围保护层包围的沟道区鳍体完 全悬空或者部分悬空,以获得悬空沟道;
[0019] 形成全包围悬空沟道暴露表面的全包围栅极结构。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层间介质层为氧化娃、氮化娃或者氮氧化娃。
[0021] 进一步的,第一次回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的深度不小于5nm。
[0022] 进一步的,所述三包围保护层为锗硅层或者碳硅层,采用外延生长工艺形成。
[0023] 进一步的,所述三包围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l〇A。
[0024] 进一步的,第二次回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的深度不小于5nm。
[0025] 进一步的,采用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对所述再次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进行刻蚀, 所述湿法刻蚀的刻蚀剂为有晶向选择性的刻蚀剂。
[0026] 进一步的,对所述再次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进行刻蚀,使三包围保护层包围的沟 道区鳍体完全悬空或者部分悬空之后,去除所述三包围保护层,以获得悬空沟道。
[0027] 对所述再次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进行刻蚀后,使三包围保护层包围的沟道区鳍体 底部的多个区域悬空,以获得多个悬空沟道。
[0028] 进一步的,提供形成有鳍体的半导体衬底的步骤包括:
[0029] 提供娃基底,刻蚀娃基底以形成立于基底表面的鑛体;
[0030] 对所述鳍体分别进行源区离子掺杂、漏区离子掺杂以及沟道区离子掺杂,以形成 源区、漏区以及沟道区。
[0031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全包围栅极结构的制造方法,先形成与鳍体顶部 齐平的层间介质层,在第一次回刻蚀层间介质层后,形成了刻蚀比不同的三包围保护层来 对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进行三包围保护,在第二次回刻蚀层间介质层后,对再次暴露的沟 道区鳍体进行刻蚀以使得三包围保护层保护的沟道区鳍体悬空,进而获得全包围栅极结 构。在用于悬空的刻蚀过程中,三包围保护层很好地保护了待悬空的沟道区鳍体的三个表 面,避免了悬空沟道表面不必要的缺陷产生,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工艺简单、可靠,成本 低,能够提尚器件性能。
【附图说明】
[0032] 图IA至IB是现有技术中形成全包围栅极结构方法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全包围栅极结构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0034] 图3A至3F是图2所示方法中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 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应只是局限在所述的实施例。
[0036]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包围栅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S1,提供形成有鳍体的半导体衬底,所述鳍体中形成沟道区,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 面形成与鳍体顶部齐平的层间介质层;
[0038] S2,第一次回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以暴露出一定高度的沟道区鳍体;
[0039] S3,形成包围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的顶部和侧壁表面的三包围保护层,所述三包 围保护层仅覆盖在鳍体周围部分层间介质层表面上,且刻蚀比与沟道区鳍体和层间介质层 均不同;
[0040] S4,第二次回刻蚀所述层间介质层,以再次暴露出一定高度的沟道区鳍体;
[0041 ] S5,对所述再次暴露出的沟道区鳍体进行刻蚀,使三包围保护层包围的沟道区鳍 体完全悬空或者部分悬空,以获得悬空沟道;
[0042] S6,形成全包围悬空沟道暴露表面的全包围栅极结构。
[0043] 请参考图3A,在步骤Sl中提供的半导体衬底300可以为体娃衬底、绝缘体上娃 (SOI)衬底、锗硅衬底等,请采用光刻工艺,进行光刻胶的涂布、曝光和显影,对所述半导体 衬底300顶层的硅层进行图形化,并刻蚀形成鳍体(Fin) 301结构,形状可加工成条状、带状 或矩形块状,所述鳍体的高度为IOnm~lOOOnm,宽度为5nm~50nm。进一步的,对鳍体301 的硅进行源区离子掺杂、漏区离子掺杂以及沟道区离子掺杂,以在鳍体中形成源区、漏区以 及位于源漏区之间的沟道区,此外,还可以仅仅对鳍体进行沟道区离子掺杂,形成沟道区, 此种器件的源/漏区形成在鳍体两侧的半导体衬底300中。由于待形成的全包围栅极结构 是形成在鳍体的沟道区位置,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对鳍体的沟道区称为"沟道区鳍体"。
[0044] 请继续参考3A,在步骤Sl中,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包含鳍体的整个半导体 衬底表面上形成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