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在充电时与充电用连接器嵌合的车辆侧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车辆侧连接器的一例,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为,在以与在车身开口的供电口相对的方式安装的壳体排列形成多个端子收纳室,与从蓄电池侧引出的电线的末端连接的例如圆针型端子从后方插入并收纳于对应的端子收纳室的结构,与电源连接的充电用连接器嵌合于该车辆侧连接器,从而对蓄电池充电。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9039号公报
[0006]然而近些年,特别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因为要实现蓄电池的高容量化等而导致发动机室内过密,从而发生在车辆侧连接器的后表面无法获得用于引出电线的充分的空间的情况。因此,考虑通过将从车辆侧连接器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直角地弯折来实现节省空间,但是电线以大曲率(小曲率半径)弯折的话存在着断线等危险,因而存在限度,实际情况是未实现充分的节省空间化。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是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壳体的后表面侧的电线布线的进一步的节省空间化。
[0008]本发明是一种车辆侧连接器,为了对搭载于车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与充电用连接器嵌合,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以所述充电用连接器能够从前方嵌合的方式设置于车辆;端子配件,与从包括所述蓄电池的车辆内引出的多根电线分别连接;以及多个端子收纳室,从后方插入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各端子配件并进行收纳,所述端子配件是弯曲形成的圆针型端子,其在一端侧具有与设置于所述充电用连接器的充电用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在另一端侧具有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电线连接部,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被防脱地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
[0009]由于是将端子配件弯折形成的,因此能够在与端子收纳室呈直角的方向上布线而不必使电线自身弯折,结果是能够实现壳体的后表面的节省空间化。而且,端子配件为圆针型端子,能够使电线连接部在端子收纳室内绕轴线转动,因此能够简单地应对在壳体的后表面电线被向放射方向引出的情况下的引出方向的多样化。
[0010]另外,优选如下的结构。
[0011](I)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基端侧安装有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入口紧贴的密封环。能够允许端子配件绕端子连接部的轴心转动,且能够使端子收纳室相对于外部防水。
[0012](2)在所述端子配件的弯曲部的外周设有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筒部。在端子配件以紧密的形态配置的情况下等,通过绝缘筒部抵接能够使相邻的端子配件之间可靠地绝缘。
[0013](3)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基端部形成有被卡定槽,通过将保持器沿径向插入到所述端子连接部的所述被卡定槽而将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防脱地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内,其中,所述绝缘筒部的一端面构成所述被卡定槽的一个槽面。被卡定槽的槽面能够形成为平坦面,能够确保保持器的正确安装。
[0014]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壳体的后表面侧的电线布线的进一步的节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对的充电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图2是车辆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将其前罩卸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8]图4是将其护套卸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0019]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0020]图6是与电线的末端连接的车辆侧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0021]图7是其侧视图。
[0022]图8是其纵向剖视图。
[0023]图9是电源端子的一次成型端子的侧视图。
[0024]图10是对一次成型端子进行弯折加工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5]图11是电源端子的侧视图。
[0026]图12是车辆侧的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0027]图13是车辆侧的信号用端子的侧视图。
[0028]图14是壳体主体的后视图。
[0029]图15是保持器的立体图。
[0030]图16是其后视图。
[0031]图17是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方式>
[0033]以下,基于图1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为了对搭载于车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与配对的充电用连接器I嵌合的车辆侧连接器10。
[0034]首先对配对的充电用连接器I进行简单地说明,如图1所示,具有与车辆侧连接器10的阳壳体30连接的阴壳体3,该阴壳体3为在小罩部4内以从进深壁突出彼此独立的五根端子收纳筒5的形态设置的结构。在上层的两个端子收纳筒5P收纳阴侧的电源端子,在下层的中央的端子收纳筒5G收纳阴侧的接地端子,而且在下层的两端的端子收纳筒5S收纳阴侧的信号用端子。
[0035]如图2至图5所示,车辆侧连接器10构成为具备图示为五根的车辆侧端子11、阳壳体30、保持器50、护套70等。该车辆侧连接器10以与设置于车辆的车身等的供电口相对的方式固定于车身等,上述充电用连接器的阴壳体3能够从前方嵌合于阳壳体30。
[0036]车辆侧端子11由两根阳侧的电源端子IIP、一根阳侧的接地端子IlG和两根阳侧的信号用端子Iis构成。以下,在对五根车辆侧端子进行通用的说明的情况下称为“车辆侧端子11”,在分别说明的情况下,区分成电源端子11P、接地端子11G、信号用端子11S。
[0037]各车辆侧端子11基本上由形成为L字形的圆针型端子12形成。
[0038]以电源端子IIP为代表进行说明。如图6至图8所示,该电源端子IIP在一端侧笔直地延伸形成与配对的电源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3,并且在另一端部形成压接电线20P的芯线21的呈筒形的电线连接部14。在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开口有嵌入保护盖27的安装孔15。在端子连接部13的基端侧以预定长度形成有直径扩张了的制动部16P(16),在该制动部16P的外周面的周围设置有密封环28的嵌接槽17。
[0039]如图10所示地在长度方向的预定位置使夹具J抵接于对作为母材的金属圆棒进行多次锻造成型而成的直线状的一次成型端子12X(图9)而直角弯折,从而作为呈L字形的圆针型端子12而形成电源端子IIP。此后,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筒部24通过模具成型而形成于该圆针型端子12的弯曲部18。该绝缘筒部24的一端面25形成于与制动部16P的后表面之间隔开预定间隔的位置,在所述对置面之间形成供后述的保持器50的卡定部56嵌入的被卡定槽26P(26)。另外,绝缘筒部24的另一端面到达电线连接部14的稍靠近前侧(上侧)。
[0040]电源端子IlP与大直径的电线20P(粗电线20P)的末端连接,为此,如图8所示,将对粗电线20P的末端进行剥皮而露出的芯线21的末端插入并压接于电线连接部14。此后,从绝缘筒部24的下端起到粗电线20P的电线连接部14的下端覆盖热收缩管29来防水。另外,热收缩前的热收缩管29如图8的点划线示出。
[0041]最后,在制动部16P的嵌接槽17嵌接密封环28,并且在端子连接部13的前端面的安装孔15安装保护盖27,由此成为在粗电线20P的末端连接呈L字形的电源端子IlP的状
??τ O
[0042]对接地端子IlG和信号用端子IlS进行说明。另外,在两端子IlGUlS中,对于与上述电源端子IlP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部件标以相同标号,在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标以下标来区别。
[0043]如图12所示,接地端子IlG除了制动部16G的前表面位于比上述电源端子IlP靠后方的位置这一点外,是与该电源端子IlP相同的形状,通过将粗电线20Ρ的露出的芯线21的末端压接到电线连接部14,成为在粗电线20Ρ的末端连接呈L字形的接地端子IlG的状
??τ O
[0044]另外,将三根粗电线20Ρ作为统一型的屏蔽电线Wa(橡胶绝缘电缆)缠成一根。
[0045]如图13所示,信号用端子IlS与电源端子IlP相比,不同点在于整体直径小,且端子连接部13尺寸短,未安装保护盖27。在该信号用端子IlS通过压接电线连接部14连接小直径的电线20S(细电线20S:参照图5)的末端。
[0046]如图5所示,阳壳体20为合成树脂制,由壳体主体31和副壳体37两部分构成。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31在大致呈方形形状的基板32 (参照图14)的前表面突出形成圆柱形的端子收纳部33,在该端子收纳部33的周围形成在内侧嵌合上述充电用连接器I的阴壳体3的小罩部4的大罩部3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