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卡连接器和背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文主题总体涉及使用子卡连接器和背板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同轴电缆和连接器的有利电气特性,它们在电子装置和外围系统互连方面越来越普及。连接器包括同轴布置在外导体中的内导体,其中绝缘材料分离内导体和外导体。利用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典型应用是射频(RF)应用,其具有设计成以VLF至SHF范围内的射频工作的RF连接器。RF连接器典型地结合同轴电缆使用,且设计成保持同轴设计所提供的屏蔽。
[0003]在子卡/背板应用中,已知的RF连接器典型地在单个壳体中使用多个RF触头组件。子卡侧上的触头组件以浮动方式安装且被附连到自由电缆,而背板触头组件是固定的同轴电缆组件。这种常规布置的一个缺陷在于,两组触头组件均是电缆安装,这限制了可移除子卡上的设计密度。
[0004]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需要一种电连接器系统,其使用为系统设计员提供较大封装适应性的子卡连接器和背板连接器的构造。
【发明内容】
[0005]该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如下电连接器系统提供,该电连接器系统包括背板连接器和联接到背板连接器的子卡连接器。背板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背板触头组件的壳体,背板触头组件相对于壳体可移动且每个都具有中心触头和环绕构造成端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触头的外部外壳。子卡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子卡触头组件的壳体,子卡触头组件联接到相应的背板触头组件。子卡触头组件构造成直接端接到子卡电路板。
【附图说明】
[0006]现在,将参考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其中:
[0007]图1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包括背板连接器和子卡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
[0008]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子卡连接器的后透视图。
[0009]图3是子卡连接器的端视图。
[0010]图4是子卡连接器的壳体的前透视图。
[0011]图5是壳体的正视图。
[0012]图6是壳体的侧视图。
[0013]图7是沿着图3和5中所示的线7-7截取的子卡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0014]图8是沿着图3和5中所示的线8-8截取的子卡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0015]图9是用以保持多个背板触头组件的背板连接器壳体的前透视图。
[0016]图10是沿着图9中所示的线10-10截取的壳体的横截面图。
[0017]图11是背板触头组件的透视图ο
[0018]图12是背板触头组件的横截面图。
[0019]图13是连接器系统的横截面图,图示了与背板连接器配合的子卡连接器。
[0020]图14示出了用于保持多个背板触头组件的背板连接器壳体。
[0021]图15是沿着图14中所示的线15-15截取的壳体的横截面图。
[0022]图16是背板连接器的横截面图,其中子卡连接器联接到背板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系统,其具有背板连接器和联接到背板连接器的子卡连接器。背板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背板触头组件的壳体,背板触头组件相对于壳体可移动且每个都具有中心触头和环绕构造成端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触头的外部外壳。子卡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子卡触头组件的壳体,子卡触头组件联接到相应的背板触头组件。子卡触头组件构造成直接端接到子卡电路板。
[0024]可选地,背板触头组件可在背板连接器的壳体中被弹性加载,以允许背板触头组件和背板连接器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背板触头组件可以每个都具有环绕外部外壳的弹簧,其中弹簧的第一端接合背板连接器壳体,弹簧的第二端接合联接到外壳的固持垫圈(retainer washer)。弹簧可以俘获在背板连接器壳体和固持垫圈之间,并且可以是可压缩的以允许背板触头组件和背板连接器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可选地,背板触头组件可以被弹性偏置抵靠相应的子卡触头组件,以保持与之电连接。
[0025]可选地,背板触头组件可以每个都具有在背板连接器壳体内的配合接口。背板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孔以接收相应的背板触头组件和相应子卡触头组件的部分,使得背板触头组件的配合接口和子卡触头组件的配合接口被定位在相应的孔中。可选地,子卡触头组件可以在背板连接器壳体中直接与相应的背板触头组件配合。背板触头组件在背板连接器壳体中浮动,以对准子卡触头组件且与子卡触头组件保持电连接。
[0026]可选地,电连接器系统可以包括在相应的背板触头组件和子卡触头组件之间的互连,该互连在背板触头组件和子卡触头组件之间形成直接的电气路径。提供EMI/EMP屏蔽的导电衬垫可以定位在背板连接器壳体和子卡连接器壳体之间,且与两者直接接合。
[0027]可选地,子卡触头组件可以包括构造成端接到子卡电路板的触头。该触头可以被保持在子卡连接器壳体中,并且被相对于子卡连接器壳体固定在位。子卡触头组件可以每个都包括配合触头和板触头。配合触头可以设置在子卡连接器壳体的配合端,而板触头可以设置在子卡连接器壳体的安装端、且被安装到子卡电路板。板触头可以在子卡连接器壳体的相应孔中联接到配合触头。板触头可以从子卡连接器壳体延伸,并且可以端接到子卡电路板。
[0028]可选地,子卡连接器的壳体中可以包括在子卡连接器的壳体的配合端和安装端之间延伸的孔于其中。配合端和安装端可以彼此大致垂直,所述孔可以包括彼此大致垂直地定向的第一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可以在配合端和第二部段之间延伸,而第二部段可以在安装端和第一部段之间延伸。子卡触头组件可以每个都包括被接收在相应第一部段中的配合触头和被接收在相应第二部段中的板触头。板触头可以大致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部段之间的交接部处、在相应孔中联接到配合触头。可选地,电连接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背板连接器、带有与之相联接的第一和第二背板连接器的背板、和构造成联接到第二子卡电路板的第二子卡连接器。第一子卡连接器和相应的子卡电路板可以与第一背板连接器配合,并且第二子卡连接器和相应的第二子卡电路板可以与第二背板连接器配合。
[0029]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背板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系统,背板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面的壳体和在第一和第二面之间延伸的孔。背板连接器包括定位在壳体的孔中的背板触头组件,且背板触头组件具有定位在孔内的配合端和从孔的第二面延伸的电缆端。背板触头组件在孔中浮动,使得配合端能够定位为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面可移动。电连接器系统包括子卡连接器,该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配合端和安装端的壳体。配合端与背板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面配合。安装端构造成安装到子卡电路板。安装端大致垂直于配合端。壳体具有在配合端和安装端之间延伸的孔,并且子卡连接器包括定位在孔中的子卡触头组件,并且子卡触头组件具有设置在配合端的配合触头和设置在安装端的板触头。板触头在至少一个孔中联接到配合触头。板触头从壳体延伸,且构造成端接到子卡电路板。
[0030]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系统10,电连接器系统10包括背板连接器12和子卡连接器14。背板连接器12安装到背板16 (也称为背板电路板16),而子卡连接器14安装到子卡18 (也称为子卡电路板18)。子卡电路板18定向为大致垂直于背板16。
[003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